西欧远古时期与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欧论文,时期论文,中古论文,远古论文,思想道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道德教育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欧中古时期,一般是指西欧的中世纪。西欧远古及中古时期的统治阶级,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方法各有其典型特征,也为后人带来许多启示。本文试图在评介两个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将它们做一个粗略的比较。
一、西欧远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西欧远古时期,古希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后来为古罗马所继承。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以古希腊为主要代表,其中又以斯巴达和雅典的方法最为典型。
1.军事训练法。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国家斯巴达,出于对内镇压奴隶暴动和对外争夺地区霸权的双重目的,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实施一种“战士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教育的内容是实施大量的强制性的军事训练,目的是要使每一个斯巴达人都成为能勇敢战斗,具有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有强健的体魄,掌握娴熟的军事技艺和对城邦绝对忠诚的战士。斯巴达的儿童7岁以后,就被送到国家教育机关接受教育,直到30岁成为正式公民为止。这种“教育机关”,实际上就是军营。除此之外,在斯巴达,每一个女孩也要进行健身体操和军事训练。目的也是要使女孩们将来都成为强健的母亲,以养育强健的儿童,甚至在关键时刻能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2.音乐教育法。用音乐配合思想道德教育,是西欧远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古希腊的斯巴达为了对青少年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写成赞美诗,并配以音乐。斯巴达人对音乐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他们提倡庄严肃穆和情调高昂、激发人积极向上的乐调,认为这种音乐才能教育斯巴达人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国家勇敢作战。在雅典,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人的和谐发展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格外注重发挥音乐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他们用战争歌曲培养人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用赞歌和颂歌教导人们敬重英雄、忠于祖国。
3.综合教育法。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雅典出现了学校教育。雅典把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全部的学校教育之中。在学校里,雅典人不仅单独开设了“道德”课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而且注重通过体育、文学、音乐等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里的体育运动训练,不仅造就了人的外在美,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坚强意志,有助于人的心灵美;文学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水平,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激发人民为祖国、为伟大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学校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主流思想。
4.实践教育法。远古时期的雅典和斯巴达都注重通过实践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雅典的青少年长到18岁时,经过严格的考查后,便正式登记入册,成为青丁。雅典政府允许这些长成的青年参加公民集会,上剧场,去法院旁听等等。一部分青年还可以进入国家设立的体育馆从事进一步的运动锻炼。在体育馆,青年不仅可以进行锻炼,还可以和成人交往。青年们在与成人交谈和接触中受到政治和社会教育。此外,雅典的青年还可以入士官团,接受公民和军事训练。入士官团,青年们要宣誓,然后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并参加见习。这一系列的活动和程序,实际上也是一种接受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过程。
5.对话启发法。远古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倡导并亲自实践过一种独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即“产婆术”或对话法。其具体做法是:苏格拉底在与别人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是把真理或某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对方,而是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迫使人们积极思索,进而逐步得到理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寻求真理的积极性,促使人们自觉地探求问题的答案。与其他方法相比较,这种方法注重启发引导,是一种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二、西欧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西欧中古时期,基督教神学思想占领了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道德教育也不可避免地披上了神学外衣。西欧封建主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秩序,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到基督教神学思想教育体系当中,对人们实施宗教道德教育。
1.课堂教育法。西欧中古时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学校,都成为向学生灌输宗教道德的阵地。教会学校里,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宣传《圣经》,灌输基督教教义,即使开设其他的一些世俗课程如“七艺”,也是为进一步学习神学做准备的。产生于12世纪的中世纪大学,虽然在课堂上教授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但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仍然以宗教理论灌输为主。这一时期的经院哲学作为论证基督教教义的真理性、维护教会权威的学说在西欧的大学里盛行开来。经院哲学成为大学里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教父著作、经院哲学家的著作、各种祈祷书、赞美诗成为大学的基本教材。
2.渗透教育法。中古时期的基督教教会学校和教学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对人们进行渗透教育,利用讲道、读经、忏悔、圣餐、祈祷和制裁等宗教手段,把《圣经》的教义转化为教徒和世人的道德信念,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宗教教育中。如宗教忏悔这种手段,就是利用人们对上帝的信仰,自觉地按照上帝的旨意即教规约束自己或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人们有了与基督教神学不相符的行为和言论时,便自觉地向上帝忏悔或寻求机会赎罪。西欧的封建统治者就是这样利用人们对神的崇高心理和借用神的力量来愚弄人们,加强其社会统治秩序的。
3.体罚教育法。中古时期的基督教教义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身体越受摧残,灵魂越能得救。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也从他的“性恶论”出发,论证了体罚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在基督教教会学校里,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服从和忍受的思想品德,体罚教育成为学校实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常见方法。学生常常在深夜熟睡时被叫起来,进行夜间祈祷,甚至有时还要接受监禁、绝食等惩罚。在他们看来,严酷的体罚和侮辱性的惩罚,才能保证基督教神学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扎下根来,迫使人们成为对教会和封建统治者俯首贴耳的顺民。
4.典型示范法。西欧中古时期的统治者为了更好地控制人们的思想,利用基督教中的耶稣形象,给人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如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把耶稣从出生到受难、被钉十字架、死而复活等大肆渲染,实际上是要说明苦难是人命里注定,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以此来诱导被压迫的奴隶和农民要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督教不仅把耶稣打扮成受苦受难的典型,而且赋予他全智、全能、尽善、尽美的人格,打扮成一个救世主形象,以使那些善男信女们对耶稣产生强烈的热爱、信仰和期望,并自觉按照耶稣的教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西欧远古及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异同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欧两个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既有诸多的差异,又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一)共同点
1.体罚教育是两个时期共同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远古时期的斯巴达,在实施军事训练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艰苦生活习惯,儿童常年赤脚,衣衫单薄,饮食粗劣,而且数量极少。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机警,以利于对敌作战,教育者经常鼓励学生去偷窃公共食堂的饭菜充饥,成功者受到表扬,失败者则要遭到毒打或饿饭。即使是在民主程度较高,讲究和谐教育的雅典,学校里也盛行体罚。中古时期,在教会学校或修道院里,体罚更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基督教的“原罪说”和“性恶论”:人是生而有罪的,只有终生畏神敬神,一切按神的旨意办事,厉行节欲、斋戒和祈祷,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才有希望免除罪孽,求得来生的幸福。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途径、方式,节制乃至消除人的各种欲望,使人从恶性中解脱。这种理论显然是错误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西欧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中非人道、反人性的一面。
2.两个时期都重视通过学校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远古时期,虽然学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雅典,已经比较重视通过学校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雅典的学校设施一般都比较简陋,有的甚至就设在教师家中,学校的课程划分也比较简单,大致划分为音乐、文学、体育等几项内容。但是,即使是在如此简单的条件之下,雅典的奴隶主统治阶级也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各种学科教学相结合,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与之相比,中古时期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学校系统,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以及中世纪的大学等教育机构。学校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是远古时期所不可比拟的。学校就成了中古时期统治阶级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这一时期,几乎所有学校都控制在基督教教会手中。这些学校按照宗教信条教育青年,并把“上帝的永恒天国的公民”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3.两个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都体现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这是由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思想道德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也自然会打上阶级的烙印。远古时期,斯巴达的军事训练都是由国家组织的,“全部教育都由奴隶主国家组织和管理”[1]。雅典的教育方式和组织形式虽然比斯巴达要灵活、广泛些,但是,享有这些的只是城邦内的公民——奴隶主阶级。古罗马帝国时期,政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其目的也是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中古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更是如此。封建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段向人们宣传《圣经》,就是“要把奴隶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变为让人们盲目追求的宗教观念;把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要求,变成对天国幸福的幻想”[2],以此来把自己及教会对人民的奴役神圣化。
(二)差异
1.远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较多地注重理性思考,而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更加注重培养绝对服从和信仰。这种区别的出现是有原因的。远古时期,各门学科尚未分化,许多教育家、哲学家同时又是自然科学家,他们试图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人类社会,研究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他们能够摆脱传统的宗教束缚,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问题上提出说理教育的原则,引导人们进行理性思考。例如古希腊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始人德谟克利特就主张通过说服鼓励的办法进行道德教育。他说:“用鼓励和说服的语言来造成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比用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说服而被引上尽义务道路的人,似乎不论私下或公开都不会做什么坏事。”[3]苏格拉底的对话启发法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中古时期,基督教神学家们抛弃了这个原则,希望直接树立起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他们以灌输代替了启发,以绝对服从代替了理性思考。
2.在体系上,远古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还比较原始、零散,而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比较完备。远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还处于探索、萌芽阶段,学科尚未形成,道德环境也不够成熟,因此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体系的完备性主要表现在:在实践上,西欧各国的封建统治者都以灌输基督教教义为主要目的,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上,基督教宗教哲学成为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惟一理论基础,无论是古罗马帝国后期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还是盛行于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都是以宣扬上帝,传播基督教教义为主要内容的;在实施环境设施上,中古时期远远超过了远古时期,设有各种类型的教会学校,有固定集中的场所——教堂,这些都为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3.远古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采用的多是直观、形象和直接教育的方法,而中古时期主要采用间接教育的方法。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文明程度不高,即使是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不多,例如古代希腊的斯巴达,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教育,城邦内的公民大多不识字,接受的全部教育就是军事训练。至于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奴隶阶级,则根本不被当做人看待,就更谈不上受教育。因此,远古时期人们的头脑都比较简单,思想单一。思想道德教育比较容易进行,采用的手段以显性教育为主,直观、形象,都是有组织的有鲜明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古时期是在远古时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社会思想文化方面,中古时期的人们受到由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各种哲学派别、思潮的影响,同时封建统治者又找到了一个更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因此,中古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便出现了间接性的明显特征。
4.远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现了一定的和谐的人性观,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人性的压抑和禁锢。这种区别产生的根源在于两个时期对人的不同看法。远古时期的教育家认为,人的善恶主要是由后天的教育所决定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和职能是充分发挥人固有的善性,充分发展人的天性”[4]。因此,这些教育家们也注意采用一些合理的方法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为人性的展开提供适应的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践上,这种人性理论表现为雅典的“和谐发展”教育。雅典人认为,人的“和谐发展”,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脑力与体力的和谐,并且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它的重要内容。因此,雅典人一方面注意到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又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与此相反,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则往往表现出摧残、压抑人性的特征。马克思曾指出过,基督教道德教育就是“把对罪犯的复仇同罪犯的赎罪及其对自身罪恶的认识结合起来,把肉体的惩罚同精神的惩罚,感官的痛苦同忏悔的非感官的痛苦结合起来”[5]。对人性的压抑和禁锢,导致了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单一和脱离生活实际。学习经院哲学的僧侣和信徒完全不注重实践,他们终年圈在专门的学院里读经讲道,研究一些无聊的问题,如“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等等。
西欧古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后世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远古时期与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比较,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有许多合理、有价值的地方,如注重方法的系统性,渗透教育,理论灌输与实践相结合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