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论文_张守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论文_张守国

滨州市沾化区毛家洼平原水库供水中心 256800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在带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今的农村发展建设中,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作为其发展建设中的重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也在逐渐的进步当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目的便是要通过在农村建立集中式供水、村级管网建设与改造等项目的实施,达到可以有效的缓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农村中的人民带来质量安全的饮用水。但是目前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的,对此就需要我们积极的建立与健全起相应的长效机制,以免这些问题为农村用水带来危害。基于此,本文将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在生活条件上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饮水方面,城市中的饮水质量是非常好的,且其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饮水需求;而农村饮水质量却是无法被保障的,甚至有的地区都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饮水需求。为了有效的缓解这一现状,在农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不过在如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的。为此就需要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利用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这对于促进农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招投标市场混乱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开始前,需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方,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在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市场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存在躲避招标。通过躲避的方式将公开招标的施工项目转变为自主性较强的邀标方式。第二,出现围标现象。一些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中标几率,可能会采取与其他竞标企业结盟的形式,共同参与投标,通过这种方式合理占用投标份额,提高中标几率。一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以上情况,就可能会造成工程成本过高,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现象。

1.2 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均存在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位置分散,增加了运行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集中供水项目的所属权不明确,造成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制欠缺,不能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第三,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运行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无法满足管理工作对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第四,大部分农村用户对水质要求不高,除日常饮用水以外,其他用水仍然使用自备的水源,造成平均用水量与设计水量存在差异,导致安全饮用水工程费用不足,运营成本较高。

1.3 工程管理过程问题较多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很多的管理人员还存在着管理观念陈旧、认识片面等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管理人员对于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致使一些农村水利工程因技术落后、缺少资金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完工,而那些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的项目,也会由于存在管理缺陷而导致工程长期处于瘫痪状态。

1.4 工程设计规划不合理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水利单位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及足够的管理资金,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难度较大,进而影响安全饮水工程的经济收益,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此同时,一些工程在设计规划中存在建设周期过短、与安全饮水相关的参数不精确、设计内容简单、工程布局不合理等现象,阻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此外,在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工程设计规划没有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工程建成后无法符合当地的要求,严重时会造成资源过剩,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而一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中还会缺少消毒、净化的流程,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策略

2.1 提高群众工程运行管理意识

通过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采用建立民众管理小组的方式,使他们具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管权,促进工程运行管理意识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部门需要采取召开会议、引发传单的方式,加大力度宣传安全饮水相关知识,使民众提升自身对水质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逐渐改变传统的饮水习惯。

2.2 建立健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责任、权利、利益相统一”为依据,坚持“谁建设、谁所属、谁受益”的原则,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落实到个人,并对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如果饮水安全工程是投资方为国家或集体建设的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工程运行管理责任需要由乡镇或县级法人承担。如果饮水安全工程是投资方以国家为主的单村或跨村饮水安全工程,则工程运行管理责任需要由群众承担,由工程收益范围内的民众管理小组或村委会成员管理。如果饮水安全工程为分散式工程,管理责任由收益人承担。

2.3 加强对农村饮水水质的检测

为了保证水质满足相关要求,必须做好管理与维护工作,在供水范围内做好防范与排污,提高饮水水质。为了明确农村饮水的水质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机制,加大饮水安全管理力度,积极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立饮水水质检测标准,由专业人员对水质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与卫生单位的衔接,建立与疾病控制中心的合作,对水厂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实现双发数据检测,并进行互相监督、互相对照、互相查阅。此外,还需要加强经验丰富的人员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对水质检测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确保技术能够可以满足相关规定与要求。从水质检测人员中选拔能力较强的人员作为部门骨干,在疾病控制中心的监督下进行工作。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严重污染的企业,需要勒令其进行整改或停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4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都存在运行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才能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妥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专业知识是重要的工具,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需要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第二,加强管理制度内容考核。管理制度能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管理人员只有熟悉这些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第三,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确保所有工作都能够在法律的监督下进行,防止在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保证好农村饮水安全。对于现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所出现的较多问题,相关的地方政府部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与推广,时刻保证管理工作能被有效落实,同时积极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上的保障,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出饮水安全工程的作用,保障水质安全,提高农村饮水安全质量,从而为我国农村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J].丁艳霞. 山东工业技术.2017(13)

[2]石嘴山市惠农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研究[J].李荣兰. 乡村科技.2016(26)

[3]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措施[J].姚莉. 乡村科技.2017(31)

论文作者:张守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论文_张守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