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探析论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探析论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探析

白志兰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 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产业形成的需要。将应用文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和优秀职业品质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引起重视的紧迫任务。本文从构建融合人文素养的教材体系为目的,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入手,遵循应用文写作规律,秉承“文以载道”精神,巧于融合人文素养,以增强“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改善写作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应用文写作知识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探索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的路径。

[关键词] 遵循规律;巧于融合;学以致用

高职人才不仅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应该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人文素养培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承载着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写作规律,巧妙而系统地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与现实生活和工作需要对接,既是该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改善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浸润学生智慧道德等方面非常关键。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亟需融合人文素养

(一)教学现状亟需融合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文在政治、经济、人文各领域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遍的重视,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已经是每个现代人从事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2015年5月23日,习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因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忽视了职业发展理念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有时随意调整教学内容,有时增删教学文种,陷入不清不明、随意取舍教材的状态。有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重传授知识,而轻视实践教学,讲得多训练得少,或流于形式或训练不得法;有的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但在师资配备和教学条件上则比较随意,没有考虑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意义所在。这使得应用文写作课程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被边缘化的状态,有悖于设置该门课程的初衷及其教育意义。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待15个不同品种的蔬菜移栽后20 d,取各处理展开的叶片测定各项生理指标。参考植物生理生化试验指导上的方法[5],分别测定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可溶性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叶绿素含量(SPAD-520Plus)、青菜地上及地下部鲜重。

另外,高职生源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人文素养缺失和综合素质不强等普遍性问题,况且高职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对大学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意义认知有限。以上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制约着高职人才可持续性发展。

(二)人才培养需要融合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人文知识是基础,内化于心,形成人的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品质、修养等内在涵养的体现;外化于行,表现为人们在人文行为方面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养培育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人们达到人性的自觉,深刻感悟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进而达到自律自悟至灵魂升华,激发人们追求崇高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等高尚品质。一言以蔽之,人文素质就是教育人们“懂得做人做事”“学会做人做事”,是关于“为人处世”的学问。

由表4可知,实验8周后,只有在群体交往一致性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体凝聚力及凝聚力其他3个维度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任务凝聚力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实验组成员实验后,对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加清晰,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刻苦训练;同学们交往也更加密切、融洽。

二、人文素养培育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1.人文素养的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深刻认识“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的思想内涵,努力构建应用文教学科学体系,让应用文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和优秀职业品质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引起重视的紧迫任务,更是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2.应用文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

2.遵照文件精神,编写好使用好校本教材

3.新时代需要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合人文素养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教学要求和学生专业学习和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融合人文素养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兴趣,在“教、学、做、用”中历练,在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对接中受益,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学会做人做事”。通过学习应用写作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同时通过渗透人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基本对策

(一)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培育人文素养

1.在教学的内容上注重融合人文素养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还没有完全体现高职特色,难以适应行业或职业发展的要求,也没有融合人文素养的内容,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及高职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学生专业学习和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研究编写适合本校学情的校本教材。

2.在教学的方法上渗透人文素养

(2)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下载媒体视频创设教学情境,选择现实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巧借学生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亲自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和相关技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大学生辩论赛”,将学生分成若干职能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工作任务,如“活动策划”的写作,“通知”的写作和“邀请函”的写作等,每个小组成员为完成某项任务通力协作,出谋划策。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当堂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借此讲解学生对“策划方案”、“通知”和“邀请函”的写作格式。学生从中既学到了应用文写作的知识,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通力协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团队意识等。

(1)在教法上创新。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让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说明学校要努力培养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职业人。作为教学任务承担者的教师,必须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其学习诉求,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而乏味,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枯燥无味,自然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本门课程兴趣全无。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做文章。

从表7可以看出,在当高压塔压力达到506.625kPa时,温度差为23.3℃,大于20℃,所以高压塔的压力取506.625kPa。

科研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的指数,据有效数据统计,我国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约为10%,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就更低了。许多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并没有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课题的考核范围,对科研成果的社会服务价值不做具体要求。因此,很多课题在立项的时候便不考虑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问题。

编写校本教材,应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应用文写作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应用文写作课必须重视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体例模块化,教学情境化,学做程式化,考核标准化,以职业发展和能力为导向,注重职业素养质和能力培养。

(二)构建融合人文素养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体系

1.积极调研,研究编写校本教材

人文素养培育,也即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和制约因素,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应用文教学内容的规定上,注重融合人文知识,才能懂得应用文写作“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义,才能清楚“写什么”“怎么写”“什么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等一些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理解写作应用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明白事理,懂得写作文章的应用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把握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的载体的应用文,携带着人文精神、职业品质和规范行为,走进课堂、走进“学做用”的工作和生活,这是职业人的正确选择和内涵所在。

自古以来,应用文不断沿革与创制,不断完善与传承,引起历朝历代的重视。自南宋出现应用文名称到“五四”时期,应用文才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而得到广泛应用。“文以载道”“知行合一”“文贵实用”的传统体现着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的特点,也传承写作的社会功能。说明应用文承载着中华传统政治文化风韵,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古代每一种应用文体,如颂、赞、祝、章、表、奏、启、议、封禅等,都是中国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社交礼仪诸多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承繁衍的故事,呈现着古代读书人的天下义利观、社会责任感和实事求是追求治国安邦的高贵品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3)巧借“及时雨”,润物细无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借“及时雨”,实现“润物细无声”。所谓及时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抓住时机,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申请书写作时,可举入党申请书的例子,既要将申请书的写作格式讲解清楚,也要将入党申请书的严肃性及其背后所要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生理想追求等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要端正入党动机。又如在讲解决定决议时,可以讲党的十九大及两会作出各项决定决议,既讲解决定决议的写作格式,又能将当前发生的时事政治告知学生,这样教学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时事、关注社会、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企业的最核心对象是个人。不管在一个小团队还是一个大企业当中,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还需取决于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完善,更重要的是能否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企业“精细管理、以人为本”本质上是以塑造员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的管理,需将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活动的最高目标。一个持久健康发展的企业需要有以人为主体的前提和“精、细、准、严”的精细化管理举措。

(三)强化教师素质,传承与创新结合

1.强化素质,“德艺双馨”

教师要教好应用文写作课,既要重视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好“教学做”模式,写好规范的应用文,以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厚度和广度。高职教师要强化素质,追求博学多才,德艺双馨,既要懂得应用文写作课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涉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理论知识,加深对应用文写作蕴含人文素养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把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和专业培养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和写作兴趣。

两组患者的评分对比,护理前,观察组S A S(53.16±1.29)、SDS(52.89±1.34);对照组SAS(53.20±1.31)、SDS(52.77±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21.08±0.02)、SDS(21.34±0.78);对照组SAS(35.40±2.35)、SDS(35.88±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传承与创新结合,激发“学以致用”兴趣

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一门应用性、规范性和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学科。重视传承和创新结合,联系现实,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就会激发“学以致用”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认知应用文的历史发展及其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和思维能力,又要融合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品质,达到应用文写作知识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的完美融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文生.新时代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要求[J].河南教育:职成教(下),2018(1):13-15.

[2]张松竹,张晓磊.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探析——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99.

[3]聂影.浅谈人文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4-6.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6(2019)4-0134-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文写作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编号:XDJG2016B07的阶段研究成果]

标签:;  ;  ;  ;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