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_会计论文

中国会计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_会计论文

中国会计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上论文,中国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是杨纪琬教授于1996年7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会计教授会1996年年会上的主题报告。现征得本人同意,特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一)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会计的中心目标必然要转向市场,要为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为建立公开、有序的市场提供全面而有用的会计信息。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也要从以事后核算为主向以建立决策会计、控制会计、责任会计等为主转变。

我国会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显然,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在我国会计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改革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要积极、稳妥地完成这次改革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我们深深理解,不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也就是存在“共性”。同时,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毕竟存在着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乃至文化的各种差异,即所谓“个性”。这种共性与个性不仅反映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立法上,也体现在会计这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上。我国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去认识、理解、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共性和个性,也就是在承认还有差异的情况下,力求取得一致。在国际经济交往、资本流动日益国际化的形势下,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应当力求“同多”、“异少”,以有利于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我们就是本着这种精神进行会计改革的。

(二)

我国的会计改革涉及国家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规章制度的改革、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革等许多方面。从广义上讲,会计改革还应包括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教育的改革等。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先从会计规章制度的改革入手,以此来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实践证明,这种策略是有效的、富有成果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计规章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多年来,我国新颁布了一系列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应的会计规章制度,列其要者有:

——1985年1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85年3月颁发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1990年12月颁发了《总会计师条例》

——1992年5月颁发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1992年6月颁发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1992年11月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

——1992年12月起陆续颁发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等13套行业的会计制度

——1993年10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三)

经过三年多的筹划,财政部最近草拟了一整套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即将由财政部正式颁发,计划自1997年1月起在部分企业(如上市公司等)中率先试行,再逐步扩大施行范围。1992年11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于适当时候在总结施行经验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后,作为基本会计准则(或者是会计准则的框架)重新颁布执行。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化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会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的原则和方法与西方一些国家之间既存在许多共同点,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从发展前景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这些差别将逐渐缩小;当然,要彻底或者基本消除这些差别,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认为,“求大同”、“存小异”将是21世纪会计国际化的大趋势,我们已经为此作出努力,今后还将不遗余力地为世界各国的会计一体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1992年以来,我们召开了7次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代表来自美、英、德、法、加、澳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的会计专家教授。其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四次派代表参加。通过讨论,加深了中外会计界的相互联系,“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要了解中国”,这句话也适用于会计领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夏普先生(Michael Sharpe)于上月7日在北京的一次讨论会上曾经指出:“中国即将颁布一套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并与国际会计准则大体一致的会计准则,这些会计准则已相应简化,使其与中国的环境相适应。但是,这些准则一旦得以恰当执行,无疑会给投资者提供相关和可靠的财务报表。”夏普先生并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董事会将于1997年7月在北京召开。”对主席先生的讲话,我们表示由衷的高兴。当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的会计准则不仅仅是有所简化,也有不少增加和修改。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发展过程之中,预期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今后的十多年中,我国的经济立法、现代企业制度、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企业经营机制、市场机制等都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规章制度,不可避免地要不断地进行修订、补充。比如,随着有关的经济立法正式出台以及情况的发展,我们将不断补充制定若干新的会计准则,如“企业合并”、“企业清算”、“期货”、“金融工具”、“职工福利”等,我们还需要制定“石油与天然气”、“保险业”、“农业”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准则。

(四)

会计工作的基础在基层。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会计水平,主要是看其基层企业(当然也包括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水平。会计规章制度的改革、会计教育、国家会计管理体制等等的改革,归根结蒂,都是为了提高基层会计的水平。

我认为,基层企业会计工作应当完成两项基本任务:第一,对外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作为外部投资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当然,这些会计信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是十分有用的。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企业完成上述第一项会计任务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企业为完成第二项会计任务也需要制订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如: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内部稽核制度等);

——企业内部会计报告制度,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系统的、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即有关筹资、投资方面的制度;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即有关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制度;

——企业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制度,包括划分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等等。

以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有的属于会计制度,有的属于与会计有关的制度;有的是成文的,有的是不成文的;各项制度的内容可能还交叉重叠,但都不属于国家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所规范的对象,而应由企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74条的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包括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等在内的内部管理制度很难由国家主管部门来作统一规定,但作为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财政部有必要对企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进行指导。比如:

——作出规范性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供企业参考;

——选择典型,作出样板,加以推广;

——交流工作中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我国正在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应当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中国会计界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标签:;  ;  ;  ;  ;  ;  

中国会计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