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探讨_企业经济论文

促进农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探讨_企业经济论文

促进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对策论文,私营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十六大提出,要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必须以农业微观主体的发育和成长为基础。我国农业微观组织制度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原有制度的效力开始出现边际速减。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和农民自组织创新共同作用下,农业私营企业迅速生成和发展,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重要的主体之一。农业私营企业成长是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它是自下而上的、内生的自组织创新过程,作为微观组织制度也是在坚持改革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又一次创新。这种创新,就是在巩固农户家庭在我国农业微观组织中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产权变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并通过资产的并购和重组,扩大经营的规模,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的竞争力。使我国农业逐步向农业企业化、企业股份化、股份社会化方向发展。

产权学派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功能,试图不改变产权性质的制度安排和激励只是权宜之计。结构功能论的结论则是,经济现代化取决于现代企业体的形成,这些企业体是建立在现代私有产权基础之上的。私营企业迅速成长,经济系统获得独立,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起码标准(熊彼特)。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家庭和经营日益分离,“家庭和经营不再是完全重复的了”(H·孟德拉斯)。美国农业综合企业的发展和台湾农业一元化发展告诉我们,构建“企业+企业”组织链,不仅有助于纵向一体化延长产业链,而且通过资本营运和产权变革有助于实现横向一体化、做粗产业链。中国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的着力点在于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用办工业的办法办农业企业,用强大的资本力量整合农业产业链条,即发展农业私营企业是我国农业微观组织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着私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私营企业群的形成,又大大加速了现代化进程。观察世界农业的发展过程,以家庭农场和农业综合企业为主体的大中小型企业顺利地成长起来了,整个经济也就能获得持续增长。农业私营企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作为组织制度创新的微观主体,正在农村经济中渐进凸起,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力量、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农民收入的新来源,其绩效越来越明显。但农业私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农业私营企业的现状分析

为了对农业私营企业的基本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12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留置问卷的方式,涉及到的企业有苏南45家、苏中33家、苏北50家,并考虑到三个区域范围的大小及同一地区企业在不同县市的分布。128家企业成立时间也加以关注,其中1992年之前有25家、93~98年37家、99年之后66家。结果反映出农业私营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

1.举办企业的动机

(1)创办企业的目的。从理论上讲,企业是商品经济中的一种经济组织,具有经济性、营利性、独立性等特征。企业的直接指向就是盈利,调查显示出创办农业私营企业的目的排在第一位的显增加收入,为提高社会地位的比重并不是很高。反映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

(2)创办企业的原因。目的是激发人的动机,并引起人的行为。但目标的实现,也与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政策宽松创办企业排在第一位;认可自己有能力是主要因素之一,而私营地位提高也最重要的原因。说明中国农业微观组织制度创新,是农民自组织创新与政策推动和体制改革促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3)谁来创办企业。马歇尔早就论述过企业家的作用,且提出了商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和经理的主要途径。实际上,企业家是生产力和企业发展的主体,也正是企业家推动了产业革命,从而克服资源稀缺的历史约束,促进了经济发展。表1告诉我们,农业私营企业主的来源非常广泛,其中个体业主和企业职工是主体。

表1 企业主原有职业

原来工作 个体 企业职工 农业技术 干部 打工 其它

企业主数

51 39

105 11

12

(4)筹建企业时最大的困难。资金是建立企业的基础,也是正常经营中的“血液”,同时又是稀缺性的资源。在创办企业时感到资金不足的企业占了50%以上,其次是缺少技术,第三是信息不灵。而政府支持不力和税费虽然是困难,但并不很重要(仅仅是企业创办初期,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情况正好相反)。

(5)企业类型。私营独资为58户,私营合伙43户,私营有限责任公司27户。可以看出,一是资本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产权封闭;二是资本量较少,规模受到限制;三是农业私营企业更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

2.企业成长中的基本状况

(1)文化素质。有资料表明,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50%;中学生能提高100%;大学生能提高300%,现代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确实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被调查企业职工和企业主文化程度见表2。

表2 创办企业的困难

主体 小学

初中高中大专以上

企业主3.13 17.97

54.6824.22

企业职工 12.45 44.65 30.8712.03

企业主文化程度远远高于职工。调查中还发现,一是苏南、苏中无论是企业主还是职工文化程度大大高于苏北;二是企业主文化程度最高的不是苏南地区,而是苏中地区,值得研究,是否与苏中教育资源丰富且传统上比较重视教育有关;三是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企业职工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其中初中毕业的占有相当比重;四是录用非本地职工比例达到44.54%,江苏农业私营企化正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对职工的培训方式依次是:师傅带徙弟、请专家培训、到同类企业学习、去学校学习,且以第一种方式为主,说明农业私营企业从总体上没有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且培训方式落后。

(2)规章制度和企业发展规划。制度决定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也是成熟企业的标志。目前128家农业私营企业中,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有30家,有一部分的85家,没有任何规章制度的有13家。制定了3~5年发展规划的有27家,初步制定的57家,有考虑但未成文的42家。说明农业私营企业仍处于初创向成长过渡的时期,经验管理是其管理的基本特征。

(3)筹资渠道、商标和销售方式。大多数企业筹集资金都是通过间接筹资方式(银行贷款)进行的,向亲戚和朋友借款也是其主要的筹资方式,有18家企业还采用了内部集资的方式,预收货款有13家并不能成为主要方式。筹资渠道狭窄、筹资方式单一,制约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和快速发展。商标作为无形资产,是企业商品的标志,也是商品的“脸谱”,其价值在于它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并使所有者具有巨大的获利能力。但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完全注意到商标的作用,被调查的企业接近一半没有商标。在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上仍很传统,多项选择显示,批发、零售是主要方式,也有不少企业采用上门推销的做法。商品流通不畅,销售成本较高,影响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技术来源。现代经济决定了技术是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农业私营企业技术来源较为广泛,但技术层次低,传统技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58家企业几乎没有技术开发人员,苏北50家企业中,有技术开发人员的企业只有19家。多项选择反映出企业的技术来源状况,见表3。

表3 企业类型

技术技术 自行 合作 外出 传统大众

来源转让 研制 开发 学习 工艺 技术设备

企业数

2420374444 32

传统工艺有特色但难以规模化生产,且效率较低,缺乏竞争力。外出学习成为农业私营企业获得技术的主要来源。这给我们提出了培养现代农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学校教育故然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有特别的作用,在培养人的现代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是最有力的手段,但学校教育有滞后性和过大的机会成本,企业才是真正培养现代性的“学校”(英克尔斯)。效率观念、创新能力、纪律性和遵守规范等现代性的内容,在企业将会得到更为有效的塑造。

(5)内部管理。大多数企业都聘请有顾问,其中聘请技术人员的企业有78家,聘请管理专家的有43家,也有20家企业聘请干部为顾问。在决策方式上,企业主遇事一般会与有关人员商量,其顺序是:顾问、家人、雇员。只有19家企业主明确表示是个人决策,并不是较多的人所认为的私营企业是专断型的领导方式。在奖励方面,一般采用了发奖金的形式,其次是加工资和改善福利,经济激励是农业私营企业的主要方式,比较少的企业提拔、晋升和送出去培训等有效激励手段。

3.企业与企业主个人发展的选择

(1)制约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认为资金和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但调查表明,市场才是第一位的。表4是被调查企业选择的结果。

表4 企业主和企业职工文化程度

因素

市场 技术 管理 人才 资金

次数66137 1022

企业更看重的是市场。的确,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性增强了,而技术含量低及生产加工技术的易扩散性,导致农产品和加工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市场上升为最主要的因素。使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技术水平低,职工文化素质不高,理所当然的应该重视技术和人才,而这一点却没有被引起重视,又一次反映出我国农业私营企业正处在初创和成长阶段的现实。

(2)企业人才的选择。第一,在了解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时,更多的企业将技术人才排在第一位,销售与管理人才并列第二位。这似乎与上述不太一致,但也可以说明了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市场、技术和管理三重约束。第二,对财务、从事采购等关键部门负责人的选用是很有趣的,见表5。

表5 企业技术来源

负责人 家人 亲戚 朋友 有关

有关利益

利益人 人的亲属

次数 2411116121

更多的企业愿意选择与企业有关的利益人(政府、银行等负责人)或其家属,来企业从事重要部门的工作,这是与企业主期望得到相关支持分不开的。

(3)企业发展最需要的环境。在所进行的开放式调查中,对环境的要求依次是:税收优惠、政府支持、信息指导、融资方便和法律服务。要政策和支持最为重要,同时私营企业主开始重视市场信息和法律的作用,一方面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私营企业开始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作为市场主体注意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企业;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中国农业产业不仅是弱质产业,而且受体制和政策的影响较为强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关方面的支持。

(4)企业扩张与收缩。市场经济决定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同时,也使自身成了可以相互流动和买卖的资源和商品,私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需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整合。在调查到是否愿意与其它企业合作时的选择见表6。

表6 制约企业的因素

方式被收购被控股 开展合作 保持现状

次数

3 4

96

25

经过多年努力一手培植起来的企业,创业者情结较重。他们几乎不太情愿使自己的企业让位于别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太困难了。他们也知道,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企业很难有更快的发展,期待成功的愿望是选择与其它企业合作的方式,也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宁愿保持现状。这些可能是农业私营企业难以做大,且生命周期较短的主要原因。

(5)企业主个人的发展选择。我们的调查还涉及到有机会从政时,企业主的选择问题。一旦有机会从政,非常愿意和可以考虑的人数达到46人,明确表示不愿意的38人。访谈认为,一类企业主感觉到了办企业的艰辛,缺乏竞争力,企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多等,当有可能选择时,他们宁愿放弃企业;另一类企业主对政治不感兴趣,坚持办企业实现自身价值;还有一类企业只是想通过参政,能获得发展企业的环境和条件。

三、促进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理论和实践都揭示了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的症结在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前提下,在现有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农业私营企业是有效地利用社会潜在资本、大幅度提高社会资源的资本化程度的重大制度变革,通过企业团队式的合作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三权合一,无需社会监督或监督成本低,因而效率更高。这符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也是由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但产权封闭、管理缺位、技术断档、设备落后、信息闭塞、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创新能力,是大多数农业私营企业共有的特征,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其发展。

1.宏观政策建议

(1)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一是解决制度“瓶颈”问题。立法保护私人财产,允许人们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中谋取个人利益,并鼓励私营企业主将更多的经济剩余用于使农业不断发展的投资。二是科学地处理好政府、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关系。既要强化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消除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性待遇,又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防范过度竞争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三是降低进入门槛,在企业创立时期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包括采取低税甚至免税政策、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无偿补贴、减免税费并以低价供应农业生产资料等,使初创的企业与其它主体能有大体相当的竞争条件。四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农业私营企业势单力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一般都不具备建立自己独立的市场信息部门的条件。推动农业私营企业生成和发展,政府必须在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并以此对经济进行调控。五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我国农业科技与经济相脱离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技推广的载体。农业私营企业作为农业新技术的需求者,既有强烈的欲望,又具备运用技术的能力和条件,因而能够成为农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载体,这对我国农业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赖型”转移、提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增强农业竞争力具有长远的意义。

(2)改善农村金融条件,给予私营企业融资便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供血不畅或造血系统出现障碍,企业系统就难以正常运转,严重的会结束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农业私营企业创业资本少、抵押和担保条件缺乏、信用等级低等,导致融资渠道较少、融资方式单一。事实上,资金不足正是我国私营企业生命周期比较短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农业愈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也愈完善。比如美国,包括合作银行、农业信贷银行、联邦农业信贷基金和联邦农业抵押公司等信贷机构构成了完善的农业信贷系统,保证了农业企业和农业综合农业资金的有效供给。我国农村虽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为农业提供服务,受制于制度和政策因素,或考虑自身利益和风险防范,农业私营企业从这些机构获得的资金数量非常有限。而民间资金积累急剧增加,又缺乏有效的方式进行投资和转化。因此,深化农村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已到了议事日程。有效率的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负债资金的筹集,而且有利于主权资本的筹措,为农村产权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农业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此外,从企业自身来说。也应注意理财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重视建立企业信誉和积极参与资信等级评定,让市场了解企业,也让企业走向市场,为再筹资金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大力培养农业企业家。没有支持系统,就没有尖子人物;而没有尖子人物,也就没有创新(彼德斯)。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呼唤具有现代素质的农业企业家,对待新事物的认识、创新的素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自立能力和竞争意识、时间和效率观念、信息和法制观念,尤其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企业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半径也越来越宽,依靠个人能力或家族成员来监督,困难越来越大,所需处理的管理事务远远超出管理者的能力负荷。随着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还是从市场、融资等方面,均超出了管理者本人或家庭成员们所拥有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准备。管理者再学习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速度,管理者的经验和知识析旧的速度又远远高于企业的变化速度。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育具有市场经济意识的、高素质的农村社会精英,保持企业家的连续有效的供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应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构建企业家培养的新机制;建立委托代理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在企业成长和发展中提高企业家素质。

2.微观对策措施

(1)强化战略管理。一方面,家族制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采用现代委托代理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走现代企业制度之路,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快(厉以宁)。农业私营企业成长过程中,应冲破传统家族式观念和方式的束缚,适时推进制度创新,通过建立新的经营机制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并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在灵活性与可控性均衡中,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私营企业最大的问题乃是发展战略选择的失误和自身素质的低下。企业家要对市场竞争有危机感,对企业变革有紧迫感,对谋求企业生存有责任感,以创新性和适应性的企业发展战略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2)加强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技术变革是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基本力量,技术水平是农业私营企业发展难度的基本标志。我国农业私营企业一般是以学习和模仿获得技术,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进入成长期后面临着紧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问题。调查表明,大多数农业私营企业不具备进行独立的技术产品开发和研制的能力,但传统技术的生产率过低,市场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实现成长的目标。我们认为,企业还要作中间技术的选择。中间技术或来源于科研单位和学校的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或是联合开发、协作开发获得。作中间技术的选择和开发,不仅促进社会的技术与经济的协调,既提高科技开发的效率,实现技术产品的价值,又提高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增加农业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技术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收益。

(3)培育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组织是一个团队,团队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聚力。但我国大多数农业私营企业还未建立起发展战略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无法做到用战略鼓舞人、用目标激励人、用共同愿望凝聚人。一要让合适的人担任适合的工作。能否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或为合适的人提供需要满足的机会,是职工信赖企业的关键。二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松下之助曾经指出,“信赖,可激发员工潜在的美德,使他们加倍回报”。私营企业的发展同样靠员工,要允许员工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也要加强培训,避免员工犯错误。三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四要遵守伦理规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企业伦理规范的形成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主更应该起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员工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争取优秀的业绩;再一个方面,企业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贡献,要积极参于和支持社区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现代性。农业私营企业是依靠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自立和竞争的意识、时间和效率的观念发展起来的,在成长中还要树立信息观念和法制意识,遵守普遍主义和守信用的原则,以整体素质和企业形象提高凝聚力,增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

标签:;  ;  ;  ;  ;  ;  

促进农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探讨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