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生生”的立场观_赛特论文

“活生生”的立场观_赛特论文

“活命”定位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竞争日渐惨烈,企业如何生存?同样是在第二届中国百货业高峰会上,一直打拼在第一线的百货奇才、一手树立“太平洋百货”品牌的台湾资深经理人王德明,以最现实的思路、最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百货店“活命”的原则。

什么是定位?

什么是定位?根据专家学者的说法,定位是在竞争的版图上决定自己的位置,或者是把我们的顾客先选定好。而我根据自己这么多年在国内经营的经验,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用什么方法来活命,就是定位。

百货商场的定位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是主观的问题,就是公司自身的条件会影响到你的定位。你这个楼是租来的,还是自己的?这个楼在哪个城市,哪个位置?这决定了你能够选择的范围。接下来有以下几个客观的问题:这个楼是多少钱租来的?这个楼所在区域的消费力怎样?这个楼旁边有哪些店?它们是做什么定位的?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是,定位是为自己定的,不是为别人定的。因为市场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要把自己定在什么位置是自己来决定的,如果到西藏有钱赚,我就到西藏去干,这也是一种定位。

定位看什么?

谈到怎么样定位,首先要明确我们定位的目标是什么?是要在两天之内获利还是可以五年不赚钱?我不要赚钱,我要形象,这是一种理想定位的思路。但如果以生存为定位的基础,那才是我接下来要谈的问题。

公司定位还牵扯到公司资金的条件如何。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想做一个营业额100亿的百货集团大概要开35个店,但是算下来要有5个亿的资金。我们在定位之前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

竞争环境是在百货公司定位之前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你跟谁竞争?如果你租了这栋楼,隔壁有什么店要想清楚。如果你是新品牌,你选择跟老品牌在非常近的距离做面对面的碰撞,又做相同的定位,比如:跑到池洋(赛特购物中心总经理)门口开一个与赛特一样的店,或者跑到上海徐家汇(太平洋百货所在地)开跟太平洋一样的店,那我劝你们不要去干了,肯定活不长,因为你的店会一个顾客都没有。你要选一个可以活命的地方或者有能力活命的地方,这就是商企定位。

如果我们只看百货公司,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现在的零售业态是同时展开的,垂直竞争现在在先进的社会里面是主要考虑因素。什么叫垂直竞争?跟百货同业竞争是水平竞争,大卖场、便利店、Shopping Mall、独立门店,对于百货公司来讲是垂直竞争,只是竞争的标的和氛围不同。

所以我们在定位之前要仔细想一想,好好看一看你跟谁在竞争。全国很像太平洋的百货店有80%,我觉得很光荣。但是因为大家都做这样的百货,这个市场现在变得很拥挤。现在我的看法是:如果我们以太平洋店做标准,做在太平洋的上面或做在太平洋的下面市场都会比较大。以上海来看,现在上海市场上大众店少之又少,但是像太平洋的店有50家以上。最近我在成都干,我们要开一个很大规模的大众店,这就是一个定位。

百货定位有几种?

如果现在我们把百货的定位做出选择,应该可以分成五档,第一档都是国际一级品牌;第二档像赛特,在国内做到最好;第三档是像太平洋这样的定位,首先面积不能小,至少3~4万平方米,广告费不能少,要铺天盖地地干;第四档是像百盛这样的店,它的定位比太平洋年轻,我看百盛的广告费会比较少;第五档是大众店,广告费投入最低,很多大众店都有50~100年的历史,在城市又拥有最好的位置,不需要广告。

如果做高档定位,我认为最成功的是赛特。但是不要忘记你的楼是租来的,面积不是你决定的。如果你租到一个6万平方米的楼,请你不要学赛特,学赛特你活不成。再看看赛特的位置在哪儿,它在北京一个最理想的位置,这栋楼的位置是决定它可以做高档百货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到底有几个城市可以做到这样的地步?我的看法是不超过三个城市,而且要在这个城市政治、交通、经济的中心点,旁边有大量的高档办公楼,要有大量的国际人士和三资企业集中的地方,这也就是北京、上海、广州,其它城市不行。所以如果要做太平洋以上的定位,你必须要很努力地去决定你租哪栋楼或者你在哪里造楼。我认为像赛特这样的档次是国内最好的档次,越过赛特很难做。

所谓中高档定位,1993年的时候我到内地做太平洋百货,那时候中外合资的公司很少,大量国营店的对象都比较宽广,从年轻到年纪大的都做,所以1993年我们决定在国内做一个鲜明的卖给年轻人的商店。年轻人的收入和待遇比较高,所以我们定位在16~25岁。我真羡慕赛特顾客的年龄段,30岁以上买件衣服肯花1万块,太平洋卖不起这种价钱。但是不要忘记年轻人很多,而且大量的年轻人是在三资企业,好动、好流行,这种人一代一代地往下走,所以太平洋的定位大概连续10年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在上海尤其是这样。但是10年过去了,当年16岁的小姐今年26岁,当年25岁的客人今年35岁,所以我重新开的一个店,广告叫做25、35,我要努力地去做25和35的客人,这部分我认为是中高档。

还有一种定位就是大众店,传统的国营店。传统的国营店到底对不对?可以赚钱就是对的。我在太平洋的时候,合作方的董事长在对面要开一个店,那个店的老总来问我,他说:王总,我们在你对面这样做对不对?我说肯定对,如果我是你的话,我用老中百的做法。他说不行,这是走回头路。最后他们决定跟太平洋用一样的方法门对门地干,结果在6个月之内干到一个人都没有。

活命最要紧!

如果百货公司已经开了,你就已经定位了。定位可以静悄悄地改一改,但是如果向两头跑难度就很高了,向中间跑的机会比较大。不过如果你向中间跑,每一年你在董事会的第一件预算就是广告费。我2002年离开太平洋,2001年太平洋24亿人民币营业额,税前利润1.3亿,而广告费9000万人民币,占含税营业额的4%,广告费和税前利润几乎是1:1的。没有足够的广告费不能干太平洋这么多事,因为年轻人是好动,多变的,所以你极强烈的广告促销对年轻人是有用的,但是对老人是没有用的。而广告是百货公司主要的负担,你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决定了定位或者我们想改变定位,其它几件事就可以决定。首先是商品,今天我们在国内做百货为什么会有封杀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在场的都是傻瓜,我们都找同样的品牌。为什么要有人买100送100?因为是相同的品牌。今天如果大家都用不一样的品牌会有什么封杀呢?所以我希望跟同业共勉,大家努力寻找品牌,努力把品牌做开,努力把定位做开。

第二,品牌都一样,店长得也一样,剩下就是看谁有钱。当然太平洋比较有钱,9000万广告费它就能把你玩儿死,上海一堆百货公司都被太平洋玩儿死了。如果大家能够定位分开,品牌能够分离,我们不会干得那么辛苦。

最近有一个朋友跟我聊天,他说你们每天讨论问题的前提,是假定你永远不离开这个百货店。但是这样的假设事实上不存在,因为城市在变,环境也在变。我的看法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这个楼不能做了,不管你原来的定位和选择是什么,把这个楼卖了逃命。所以做百货的同仁,要做我们有能力做的定位,做我们能够活命的定位。

相关链接

西单商场的定位悲剧

2003年10月16日,原来面向大众,以中老年商品为特色的“老字号”上市公司——北京西单商场为实现从“传统百货店”向“现代精品百货店”的全面转型,斥资6000多万元,停业改造两个多月,使货场面积从原来的2.6万平方米扩展到3.4万平方米,硬件设施有了大幅的改善。

然而,2003年12月31日重张后,西单商场销售业绩却一落千丈!2004年1月,西单商场销售商品5000多万元,累计亏损496万元!这在西单商场70多年的经营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据介绍,往年春节期间,西单商场每天的经营流水有800万元,最高时达到过1200多万元;而今年春节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七的8天时间,总共才销售了1100万元,即使是春节前夕的销售高峰,每日的销售额也只有200万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以上!亏损迫使西单商场原总经理郭凯今年2月引咎辞职,于是两个月内,董事会决定商场再度转型,回归大众化,调整为“大众精品百货”定位。至此,一出转型悲剧草草收场。谁之过?是定位,还是上市?

但不管怎样,西单商场的元气都已然大伤……

标签:;  ;  

“活生生”的立场观_赛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