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王佳,邢嘉翌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082

摘要:目的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过程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如若患者在检查期间至少3个指标大于或者小于正常值的30%将其划分为观察组(50例),剩余的患者则为对照组(50例)。并将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为36%,高于观察组的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血48小时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中APTT与PT间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96小时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PT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脑血管患者预后中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心脑血管;预后处理;凝血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后针对这100例入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验。如若患者在检查期间至少3个指标大于或者小于正常值的30%将其划分为观察组(50例),剩余的患者则为对照组(50例)。并将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8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60.1±1.2)岁,女性患者22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8.1±1.1)岁;对照组5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6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9.2±1.2)岁,女性患者24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60.2±0.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其他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对其出血48小时以及96小时的凝血功能进行综合性检验,具体方法要求患者在接受检验期间保持空腹,抽取患者的静脉血,随后配合配套试剂以及自动血凝仪设备进行检验。在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期间要求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不同,要对患者的不同出血部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1]。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是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凝血功能检验期间的临床病情变化进行汇总分析,其中分为以下三方面,分别为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患者病情未见好转且出现残疾以及患者直接死亡[2]。将残疾与死亡的情况汇总为患者发生不良情况,计算方法为(残疾患者+死亡患者)/患者总数*100%。而检验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标分别为纤维蛋原白(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3-5]。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输入到SPSS17.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患者临床病情数据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资料数据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病情变化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患者在

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期间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为36%,高于观察组患者的20%,将两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现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对比如表1内容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病情变化情况统计表(%)

除不良情况发生率外还将两组在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入院阶段对比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发现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维蛋原白(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三项指标对比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出血48小时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维蛋原白(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出血96小时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项指标对比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对比情况如表2内容所示[6]。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x±s)

3.讨论

现阶段针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预后中实施凝血功能检验,主要观察的指标分别为FIB、APTT、TT以及PT。这四项指标当中APTT和PT两项指标可以清晰的呈现出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7]。而FIB指标的变化状况可以将其设置为患者凝血功能检验的主要参考数据。但是如若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血栓期间进行凝血功能检验将会出现血小板活化以及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高凝状态,而检查另外四项指标却会发现,其数值变化状态并不明显[8]。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预后临床判断期间进行凝血功能检验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为患者进行预后处理,值得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玲,伍晓梅,吴琳娜.凝血功能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检验中的参考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2(4):13-15.

[2]潘英武,叶映月.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6):88-90.

[3]李英杰,杨宝学.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37(2):261-264.

[4]郭力鹏,梁滨,许青宗.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脑血管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09(5):10-11.

[5]张倩,田风胜.糖尿病肾病凝血功能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6,08(1):69-71.

[6]陈小龙,白守民,曾黎明,等.根治Hp对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损伤的防治作用[J].广东医学,2018,30(10):34-18.

[7]刘爽,范志娟,田亚琼,等.22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4):616-618.

[8]王渊铭,陈德,马依彤,等.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TF、TFPI、FⅦ因子及比值的表达[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5.

论文作者:王佳,邢嘉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王佳,邢嘉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