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政党从政模式,即政党政治的实现方式,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牢靠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与各民主政党之间的关系原则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质及其历史使命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只能是工人阶级政党干预政治、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同时,也是阶级性质及其历史使命所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绝不能排斥一切进步的其他民主政党,相反,愿意而且必须与其他一切进步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并“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5页)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为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其他民主党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在领导俄国革命的斗争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策略原则,正碉地解决了布尔什维克同各党派的关系问题,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早在1899年,列宁根据俄国多党并存的情况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决不应该把其他阶级和政党看做‘反动的一帮’,恰恰相反,它应该参加整个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应该支持进步阶级和进步政党去反对反动阶级和反动政党,应该支持一切反对现存制度的革命运动,应该成为一切被压迫的民族或种族的保护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197页)十月革命前,列宁曾多次同资产阶级自由派、社会革命党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党派联合,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十月革命后,还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建立过政治联盟。之后,还同这个党分化出来的“民粹主义共产党”、“革命共产党”继续合作过,直到1920年这两个党先后自愿合并到布尔什维克党,才形成了苏维埃政权只有一个党领导与活动的格局。在处理同其他政党关系的方针上,列宁进一步强调要利用一切机会争取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列宁选集》第4卷第225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这些关于和民主政党建立联盟的思想,一直成了共产党人正确处理同民主党派关系的重要理论根据和策略原则。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了这些理论和原则,而且还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发展了这些理论和原则,从而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二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与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环境和政治土壤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合理性。
中国近代社会实际及其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这就是,第一,中国革命必须以无产阶级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和它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然要失败。无论民国初年的群党纷争,还是国民党时代的一党专政,都未能使中国政治脱出封建专制藩篱的束缚,辛亥革命的流产,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便是明证。第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大力争取和团结其他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建立一个包括全民族大多数的革命人民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才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三,各民主阶级的两面性特点决定了各民主党派必须向工农革命阶级寻求支持与合作,接受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一起致力于革命斗争,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各民主阶级及其政党由于自身的局限,不可能形成独立的强大的政治力量,不可能担当起革命的领导重任。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是中国革命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革命阶级和民主政党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过程,统一战线也因此被奉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之所以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也是由我国的现实条件决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毛泽东根据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存在,互相监督。”(《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78页)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八大对此作了明确概括和总结,指出“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要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就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46页)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得到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拨乱反正,使受到长期干扰破坏的多党合作及其方针又重新得以恢复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根据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各民主党派的现状,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党的正式文件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不仅说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有其充分的现实合理性,更标志着这一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被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5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我国政治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特点和作用深刻表明,它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是合理有效的,也是不可替代、阻挡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也不同于原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我国的多党合作制,是各民主政党在承认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前提下,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一起管理国家的政党体制。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和决议,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都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与活动,处理自己内部的事务,并以宪法为准则,通过民主协商,提出批评和建议,同共产党实行互相监督。
即使与前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波兰、保加利亚等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相比,中国的政治制度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其一,我国政党制度中的共产党的力量强大,政治上成熟,组织上巩固,指导思想明确。而前东欧的这些共产党则力量较薄弱,思想上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较严重,而在联合政府中的领导地位主要靠外部力量的支持,因而并不巩固。其二,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前统一战线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的合作关系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因而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基础相当牢固。而前东欧这些国家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时间短,成分复杂,加之共产党本身建设上的一些缺陷,其政党制度的政治基础较脆弱。其三,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漫长而艰难的革命历程所决定,我国各民主党派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在革命和建设中始终与共产党风雨同舟,真诚合作,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能识大体,顾大局,与共产党一起同呼吸,共患难,渡难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它所体现的多党合作关系,既能使执政党经常倾听到来自民主党派的意见,又便于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它所实行的民主协商方式,既能够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便于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它所实行的民主监督,虽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它与人大的监督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可以起到国家权力机关所不能替代的积极作用,在他们联系的群众中,其影响和成效往往比共产党更大;它所拓展的参政议政领域,既为民主党派成员扩大了政治活动的舞台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索了新路。总之,它有利于促进共产党领导原则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推进。
四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随着理论上的不断深化,实践工作尤其是制度化建设有了新的进展。随着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加强与党的领导的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必将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充分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公布实施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开拓、履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民主协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有了新突破,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监督的渠道逐步拓宽,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逐步实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和民主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目前,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如何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其在内容和质量上得到提高和改善,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确需要认真研究解决。这里最关键的是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好。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要有自信,要有宽广的胸怀,不仅无须害怕民主党派整体素质的提高,还要主动想办法帮助民主党派提高水平,同时,又不能自大,要格外珍惜重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和合作关系,真正按照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办事,努力用更高、更出色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去赢得各民主党派的密切合作和真心支持;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执政意识的有所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努力搞好自身建设,巩固这种合作体制的领导地位,未必就是坏事,各民主党派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能促使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体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提高自身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时期,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时代,通过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加强与党的领导的改善,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愈来愈发挥重大作用,日益展现出灿烂辉煌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