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通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87.18%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HDL-C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其血脂水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131-01
急性脑梗死疾病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变,在脑血管疾病中人数占比高达70%,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积极改善预后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目的[1]。本文将重点分析通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以及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2018年8月诊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53~86岁,平均(62.6±1.2)岁。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52~87岁,平均(63.2±0.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之后采取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案,包括给于营养脑细胞和控制血压等相关治疗措施。对照组在该基础上采取常规的抗血小板以及降脂等治疗措施,即阿司匹林片口服,100mg/次,1次/天,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0mg/次,1次/天。观察组在该基础上需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口服75mg/次,1次/天。两组患者需连续口服治疗90天。
1.3 评估指标
(1)根据患者NIHSS评分和病残程度肚脐疗效予以评估,分为基本痊愈:即NIHSS评分下降≥90%,病残程度达到0级;显效:即NIHSS评分下降46~89%,病残程度达到1~3级;有效:即NIHSS评分下降18~45%;无效:即NIHSS评分下降<18%。(2)对比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x-±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87.18%(P<0.05)。
3.讨论
脑卒中病人在其疾病进展期内血小板活化聚集,在其疾病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积极调解其血脂水平并配合抗血小板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并且可抑制患者全身性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药物阿托伐他汀为具有选择性的还原酶抑制剂,有助于降低患者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同时能够改善血小板膜具有的流动性,能够对血小板聚集产生良好抑制性作用。阿司匹林则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治疗中的常用抗血小板的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脑卒中以及相关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通过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阿司匹林对于患者机体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效果,通过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可发挥两者协同作用,能够有效避免血栓形成及扩展,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流变状态,可缓解血小板聚集速度,避免梗死面积的继续扩大[2-3]。从此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总体疗效好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血脂水平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该三联药物治疗方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以及氯吡格雷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其血脂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应征,付振强,徐媛,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照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2):154-156.
[2]黄玉雕,王东升,伞勇智,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30-33.
[3]刘建修,李智,邹园枚.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4):344-346.
论文作者:张茂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患者论文; 格雷论文; 脑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小板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