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医疗安全感状况,分析医疗服务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方法 利用《患者心理安全感自评量表》随机抽样某公立三甲综合性医院对某公立三甲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 近1/3的被调查患者对医疗现状缺乏安全感,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医院也存在心理安全维护服务不足,医院管理层缺少重视,患者心理安全沟通与维护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讨论 发挥政府宣传引导的职能,建立患者心理安全沟通与维护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建设,提倡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心理安全维护,逐步提升医疗服务内涵。
【关键字】 住院患者 医疗安全感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334-02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健康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医院的定位和功能随之也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医院不仅仅为患者提供疾病防治服务,而且还要积极地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心理氛围,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调查某公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198名患者医疗安全感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某公立三甲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220人发放调查问卷,收回调查问卷198份,回收率为90%。通过单选题问答和访谈形式,了解住院患者医疗安全感现状和影响因素。
1.2 调查方法
1.2.1 基于丛中和安丽娟2004年编制了心理安全感的测量问卷《安全感量表》[1],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编制了《患者心理安全感自评量表》(见表1),反映患者与医务人员等在治疗过程中交往的安全体验,以及对于疾病医疗的预测、确定感、控制感。
表1 患者心理安全感自评量表
2.3 存在的问题
2.3.1 患者寻求安全的心理需求日益提高而医院提供的相关服务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普遍希望医院的服务并不局限于治疗疾病方面,也想要通过与医护人员交流等方式获得健康知识。超过50%被调查访谈的患者希望与医务人员建立信任友谊,寻求医疗安全感。但实际上,三级甲等医院诊疗人次持续上升,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相对较低[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EB/OL].[ 2015-03-06]http://www.moh.g ov.cn/guihuaxxs/s3585u/201503/6f403fed54754e4f916bcceac28c197a.shtml.医护人员人员工作负荷较重,难以付出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维护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医院也缺乏具备医学和心理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提供为患者心理安全疏导维护等服务,不能满足者寻求安全的心理需求。
2.3.1 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
约53%被访谈患者遇到或听说过医疗差错、推诿病人、与医生难以沟通等情况,有患者提出一旦遇到类似情况,“自身的情绪不稳定,易烦躁”,但没有医务人员通过合理的方式安慰。实际上,大型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等问题,医院管理层主要考虑的还是业务发展和经济收入。对于维护患者心理安全方面,由于不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往往被医院管理层归于医疗服务的次要位置。有此管理理念导致临床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最明显的情况体现有医务人员认为患者的诉说是浪费时间,典型表现就是不耐心、不耐烦。(邵建文,刘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耐心现况,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 2017 (12) :1134-1139)
2.3.4 患者心理安全沟通与维护机制尚未建立
约89%的被调查患者不了解医疗机构的沟通制度,也不清楚医务人员的哪些举措是为了维护患者心理的。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在诊疗活动中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为了避免给患者心理造成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会避免向患者本人直接告知某些不宜说明的情况。但是,医院缺乏明确的机制、统一的模式和完整的体系,缺乏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安全维护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学习。国内外常用专家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患者评价法三个方面评价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技能,但国内也没有推广适用。([15] 袁晓玲,赵爱平.医患沟通技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 .
护理学杂志,2010 ,25(10) :91-93 .)多数患者不知道该怎样与医生交流,或者对医务人员的解释难以理解,医务人员难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关注患者的心理安全需求。
3. 讨论和建议
3.1 明确政府职责,发挥引导作用
开展维护患者心理安全是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的,但是从医院经济管理的角度看,该投入和支出不会给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收入,医院很少愿意推行该项工作。政府承担着医疗机构管理监督的职能,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支持推进维护患者心理安全的工作,拟定订患者心理安全等有关服务规范、标准并组织实施;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社会团体和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维护患者心理安全的工作中。这样既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能力,也提升医院的服务内涵。
3.2 建立患者心理安全沟通与维护机制
重视患者对于心理安全的需求,医疗机构可以借鉴“沟通制度”,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患者心理安全维护制度,使医护人员在开展该项工作时有章可循。一方面可以使维护患者心理安全好的方法转化为所有医护人员遵守的服务行为,形成统一、系统的行为体系;另一方面,以一定的工作方式流程,把维护患者心理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互相配合、协调运行。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就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沟通必须根据沟通环境或沟通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教育现状调查)。医生需要倾听患者的叙述,理解并尊重他的情感和心理感受。
(叶厉能,刘虹. 基于患者—疾病—医学人文层面的诊疗专注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7,33(6):423-425)
建议采取心理测评、健康宣教、心理咨询等措施,普及健康心理理念,疏导负面危害情绪,排除困扰问题,促进医患互动与分享,满足患者心理安全的需求。
3.3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尚缺乏能够关注和维护患者心理安全方面的专业课程,对患者心理安全方面的人才培养十分有限。可以借助“三基培训”、“岗前培训”等形式,结合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等工作,将维护患者心理安全方面的能力培养与临床诊疗技术培训相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医护人员对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执行保护性的医疗措施。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聘用或培养心理卫生方面的专业人才,如发现罹患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提醒家属和医务人员并予以干预措施,保证了医疗秩序安全和稳定。如此,医务人员掌握运用规范化的用语沟通,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尊重及理解,正向的情感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了有效、高质量的沟通,增进了患者信任感。 (孙婷,沈国丽.患者安全目标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 (26):2056-2059)
3.4 提倡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心理安全维护
除了医务人员对安全的责任和行为、制度保障外,患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合理参与对保障安全也很重要。(叶旭春,刘朝杰,刘晓虹.患者对患者安全感知的质性研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029-3032.)
患者并非单纯的医疗服务被动接受者,患者家属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规避安全风险[3]。一方面患者家属与患者长期生活,熟悉患者的性格、心理状态等,较之医护人员能够更敏锐地察觉到患者焦虑、对治疗信心不足或医疗期望值过高过快等心理,可以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患者更加信任自己的家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家属向患者传递正面信息,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排除负面情绪影响,更好地配合治疗。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心理安全维护能够更好配合、监督、反馈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4.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调查和改善患者安全感受提供思路,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对于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但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是在学者现有研究成果上进行改动,信度和效度需进一步检验。同时,本研究是在江苏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的调查,样本代表性还有待提高。未来可考虑实施改善患者心理安全的措施,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更好的推广应用,改善患者体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丛中,安莉娟. 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97-99)
【2】舒麟渊,盛露露,高婧,黄剑吟,封启明.急诊医患沟通现状及满意度调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1):59-61
【3】邵建文,刘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耐心现况,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 2017 (12) :1134-1139)
【4】
[1] 方圣杰,吴晓燕,张林. 一般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34-103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EB/OL].[ 2015-03-06]http://www.moh.gov.cn/guihuaxxs/s3585u/201503/6f403fed54754e4f916bcceac28c197a.shtml.
[3] 张斌渊,李军,贾丽苹,贾昊. 医护人员视野下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意愿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 64-69.
论文作者:田小庆,蒋步锦,雎胜勇,李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医院论文; 医疗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安全感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