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应养何种水产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产品论文,年应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来看,每选育、引进一个新的养殖品种,就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60年代,青、草、鲢、鳙、鲤、鲫、鳊人繁育取得成功,使水产养殖产量稳步增长。90年代,名特优新品种如甲鱼、加州鲈、革胡子鲶、淡水白鲳等的大力推广,使水产养殖的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从数量型增长转为效益型增长。近两年来,鲟鱼、美国黄金鲈、欧鳗等众多品种的引进开发使水产养殖业亮点不断闪现。
本文拟针对近年来发展的名优品种与分布做一简要分析,供读者参考。
淡水虾类仍是热点
我国淡水虾市场热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苏苏南、福建、上海和浙江浙东地区一带。养殖品种主要有罗氏沼虾、青虾、刀额新对虾、澳洲淡水龙虾等,今年,南美白对虾在广东、福建、江苏等地也试养成功,使虾类养殖品种更趋多样化。
目前,随着淡水养虾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苗种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总体而言,多个淡水虾品种繁殖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以广西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研究所为代表的罗氏沼虾天然海水育苗和人工配制海水的工厂化育苗单产高达20万尾/立方米;以江苏东太湖为代表的青虾抱卵虾的土池育苗技术达到每亩200多万尾;前不久,深圳天俊实业有限公司养虾场培育的SPF南美白对虾平均成活率超过90%。
从市场角度看,以罗氏沼虾为例,1993年~1997年是罗氏沼虾发展的高峰期,1998年苗种生产是历年最好的,但成虾养殖却出现了滑坡,成虾多数仅能卖20元~36元/公斤。目前,罗氏沼虾广泛养殖,虽然口味略逊于青虾,但40元/公斤左右的价位已被多数消费者接受。商品虾保持相对稳定的售价,其关键是尽量避开集中上市,养殖者必须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规避风险。
龟鳖养殖风险与利益并存
80年代以来,中华鳖养殖迅速崛起。在影响其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品种和种群的遣传素质起着主导作用,良种的发现、选育及大规模生产技术成为影响养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甲鱼市场价格经历了由天价到地价再到趋于平稳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随行就市、优质优价、稳定发展的局面,对养殖企业来说,苗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高低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小。
从广东市场可以看出,甲鱼养殖已逐步走出低谷,今年上半年,广州黄沙、清平、海珠、小港等多家水产品市场,中等规格甲鱼批发价一直保持在80元~85元/公斤之间。另外,浙江省余杭市生产的“本”牌全人工野生甲鱼,日前已分别与上海、杭州两城市签订了9万公斤的销售协议。可见随着甲鱼养殖技术的提高、品种的优化和迎合人们追求绿色纯天然的时尚,规模养殖甲鱼仍具有较大的营利空间。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级中会鳖原种场有两家,分别是湖南长沙中华鳖原种场和浙江绍兴中华鳖原种场。
人工养龟作为新型产业正在我国悄然兴起,其中鳄龟是宣传力度最大的品种,目前苗种需求较大,处于供不应求阶段,龟苗场有较高的利润,一只10克重的鳄龟苗最高售价高达200元,巨额利润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加入其中。但笔者认为鳄龟进入商品市场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容量,尚有待时日的检验,养殖者应充分考虑市场的潜在危机。
河蟹价格下降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开展了河蟹养殖,总面积达500多万亩,其中江苏省养殖270万亩。1999年全国河蟹产量达到1719万吨,产量较高的省份有:江苏85万吨,安徽27万吨,辽宁16
万吨,山东12万吨,河北09万吨,浙江07万吨,全国人工育苗101万公斤,占蟹苗总量的853%。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河蟹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价格下降的更主要原因是商品蟹规格普遍偏小、品质较差,175克~400克的“清水大闸蟹”数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长江水系河蟹种质资源出现混杂现象,主要因为1991年至今,长江口蟹苗资源逐渐减少,辽河和瓯江蟹苗乘机南下北上,目前已发现辽河蟹和长江蟹的杂交蟹,这种杂交蟹的死亡率高,回捕率低。
同时应该看到市场上正宗的大规格河蟹又奇货可居,身价不菲。这也为养殖者指出了方向——高质量河蟹是发展之路。
为此,农业部渔业局指出,今后河蟹养殖主要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以期提高上市河蟹质量:(1)加强河蟹天然繁育保护工作;(2)加快河蟹原种场建设,农业部在安徽省繁县投资建设了第一个长江河蟹原种场,江苏省也在高淳建成省级河蟹原种场;(3)加强河蟹苗种场管理,提高苗种质量;(4)推广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技术;(5)引导和推进河蟹养殖的产业化建设。
规范化鲟鱼养殖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的8种鲟鱼分布在长江、黑龙江等水系,具代表性的品种有中华鲟、史氏鲟、达氏鳇等。另外国外引进品种有俄罗斯鲟、欧洲鳇等。有关鲟鱼开发利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必须繁殖到子二代以上才能经营,并且养殖者必须办理渔政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鲟鱼养殖经过数年的发展,某些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例如鲟鱼苗的适时开口和驯化技术已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获得成功,大规格鱼种成活率已达80%以上。目前投资鲟鱼养殖从技术、市场角度来讲均是较佳的时机。大连、广东、北京有数家较大规模的鲟鱼繁育基地。鲟鱼属大型鱼类,性成熟一般在10年以上,苗种供应有很强的局限性,不会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鲟鱼籽素有“黑黄金”的美称,鲟鱼肉在广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已成为宴请宾客上档次的标志之一。近来,内陆消费市场也开始逐渐活跃,从济南等地市场调查,野生鲟鱼商品价格在每公斤150元~200元以上,国内市场上尚无养殖鲟鱼出售,市场基本属于空白。养殖企业投资鲟鱼,在办理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相信会有较高回报。
淡水小品种海外兵团来势汹汹
引进国外优质品种较多的当属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主要有:美国黄金鲈、太阳鲈、叉尾、澳洲银鲈、大口胭脂鱼等。另外海南省一些水产企业也在近一两年内大量引进国外品种,他们利用海南省的气候环境优势,将供苗时间提前,正逐渐成为内陆老牌鱼苗有力竞争对手。
国外引进品种名称繁多,各具特色,加之大量的媒体炒作宣传,正在全面渗透国内淡水养殖行业。与之相抗衡的是国内选育的名优水产品种,如南方大口鲶、彭泽鲫、高背鲫、黄、白鲫等数十个品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宜昌天峡特种渔业公司等。国内选育品种与新引进品种各有千秋。国内品种经过较长时间的驯化,更能适应国内水体、饲料、鱼药等的养殖环境;国外品种则在生长速度、新、奇、特等方面更具优势。
选择哪些品种进行养殖必须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名优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品质较佳、生产总量较小、价位高,但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苗种、饵料、养殖条件、病害等多种因素制约。把握市场脉搏,突出“优”字是创造高效益的关键。把握市场就是要分析市场容量或潜在市场容量,并要分析该品种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对其市场前景和养殖风险进行动态性分析。一般来讲,对于某一养殖品种来讲,市场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1)价格;(2)品种品质;(3)地区性消费习惯;(4)地区性经济发展水平;(5)交通条件;(6)销售渠道。只要充分分析各方面因素,选择好养殖品种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