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规律分析论文_赵小兵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规律分析论文_赵小兵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科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规律。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共90例,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相关症状分析,对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的抑郁程度与各种临床症状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的产生与肠道的损害和患者的精神心理压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进行内外治疗时,可以对患者展开心理治疗。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精神心理障碍;规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296-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饮食结构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再加上受社会经济、精神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便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规律进行客观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分析对象,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男32例、女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4.9±6.2)岁。经临床诊断,患者与慢传输性便秘相符,与抑郁焦虑障碍判定标准相符,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造血系统、肝、肾等)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比全部患者的一般统计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可开展组间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患者在临床上的相关便秘症状展开调查,如排便时间、困难程度、粪便性状、腹胀、下坠、不尽,频率等。

采用HAMD、HAMA(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机制量表、物质应对方式量表等对患者的精神心理进行检查[1]。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来完成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当P<0.05 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年龄分布

18~30岁,30例;31~50岁,45例;51~60岁,15例。

2.2 病程

32例男性,病程3~29年,平均病程(10.55±6.99)年;58例女性,病程2.5~30年,平均病程(11.67±7.45)岁,经对比,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抑郁症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抑郁程度与病程、排便困难、下坠、不尽、胀感、腹胀、频率、排便时间和粪便性状的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别为0.294、0.721、0.014、0.37、0.392、0.447和0.372.表示二者呈正比例关系。

另外,经研究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防御机制、物质应对方式等均成正比。

3.讨论

现代医院关于该病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如集体治疗、个别治疗与行为治疗等,对旧的条件反射进行改变,以此将新的、正常的行为反应建立起来,当下临床多采用综合干越的方法,配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导法、叫喊法、暗示法等其他广义的心理干预。但是,由于患者文化程度和经验的差异,在面对疾病状态、医疗技术和条件时会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如恐惧和疑惑等,并且患者通常具备较强的意志独立性和自我暗示意识,异常的主观感觉与较弱的期待心理[2]。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团体治疗、摄入性访谈、松弛冥想训练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便秘知识,使其获得足够的信息支持,正确认识便秘,并学会释放自身的不良情绪,纠正异常的心理或行为障碍,积极的配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抑郁程度、客观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不成熟防御机制、物质应对方式与各种临床症状呈正相关。

第一,长期便秘患者,会导致诸多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堆积,如硫化氢、氨气、卩弓I哚、尸毒等,且由于不能及时排除上述毒素,导致吸收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便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致使出现焦虑与抑郁等症状,同时,患者所存在的精神心理障碍还会对肠道神经系统产生反作用,进而会减弱结肠的传输功能,加重便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受负性事件的刺激,会减弱人体的胃肠道功能,患者茶不思饭不想,致使消化不良,根据中医理论思则伤脾,脾主运化,思虑过度会导致气机郁滞,运化失司而致使便秘。

第三,在生活中得到主观支持越多的患者,面对生活的态度越积极、自信心越高,因此可以减轻或者掩盖便秘不适的感受[3]。

第四,相比较于正常人来说,患该病的患者当面临事情时通常会选择不成熟防御机制,这与长期便秘对患者精神心理冷静程度造成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在处理生活事件时患者极易走极端。

综上所述,大部分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生活负性事件、社会客观支持减少、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有很大的关系,且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刺激量的增大会越发的加重。这进一步表明,该病的出现除了与肠道功能的损害有直接关系之外,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的精神压力关系密切,心理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顽固性便秘的重要因素,同时慢性顽固性便秘会造成患者精神心理的加重,以此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进行内外治疗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支晨阳,李为俊,周建华,李惠,于哲,李博.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6):4166-4167.

[2]李玉琴,余芝,徐斌.针刺调节慢传输型便秘的肠神经系统机制进展[J].中国针灸,2015,35(03):309-312.

[3]吴本升,陈玉根.慢性传输性便秘病理基础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05):824-825.

论文作者:赵小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规律分析论文_赵小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