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的若干问题——访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史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武汉大学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梅教授,据了解,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已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纳入其教材计划,我们想请您谈谈编写这本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梅荣政:好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展开,我想谈以下三点。一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恩格斯曾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要重视历史。”[1](P650)历史包括多个领域和方面,自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其教育。2001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2](P2001)这对于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运用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正是适应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需要。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各二级学科发展很快。现在,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发展,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二级学科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都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的建设。三是为了避免与本科教学内容的重复,有一些专家建议,将文科硕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样,编写出一本适合高等学校教学要求的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此前,我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方面,出版了哪些教材?这些教材与将要新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有什么关系?
梅荣政: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和教学,在我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受到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把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教学和教材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影响较大的有十多种。其中有教材,也有专著;有一卷本,也有多卷本。此外,还出版了多本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分期史、专门史、国别史。这些教材和专著反映了此前的研究成果,为现在编写一本适合高等学校教学要求的、高质量、高规格的教材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当然经验中也包括一些待研究、待探索、待改进的问题。现在的任务是,要在前人提供的成果、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整体发展的历史脉络上,写出一部历史感厚重、时代感鲜明、理论深邃、史料翔实、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新进展、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最新进展,适合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同时也适合广大干部和党员理论学习的教材。
记者:您认为,新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应该遵循怎样的编写思路呢?
梅荣政:新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在编写思路上,我以为有六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
第一,要充分体现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的总体要求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本质属性、特点。2008年4月25日,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今后五年工程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初步形成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教材编写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这是对整个工程和教育部编写的重点教材的总体要求,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必须深刻领会和充分体现这一总的要求。
从学科属性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历史科学。作为理论科学,它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及其理论体系,必须科学概念明确、理论特色鲜明、逻辑体系严整,从纵深和横广两个维度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的宏伟内容,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特别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规律;必须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革命性、彻底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本质特点。作为历史科学,它具有孕育、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根据(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理论背景、阶级基础、实践基础等)、历史过程、基本历史阶段及其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丰富的历史文献。
只有把握好上述两个方面,才能以宏阔的理论视野、翔实的文献资料、明确的科学概念、清晰的历史脉络、深刻的理论论证,正确地阐述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所走过的160多年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阐明寓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凸显植根于“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丰富内涵与理论体系在实践基础上的内在统一性,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历史发展、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服务。
第二,始终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编写教材要从现实出发。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历史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各阶段的主题转换及精神实质,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厚实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根据和经验。同时,要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的轨迹中,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历史趋势,凸显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对实践的概括和回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为典范(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以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提供理论支撑。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同时,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教材的编写要通过正确把握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两个写作目的:一是清晰地凸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根本性质。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它是其创始人用唯物辩证法批判地审查人类智慧所建树的一切,是欧洲当时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哲学科学、自然科学最高发展的综合,在发展中又不断地批判地继承、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体系。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无疑应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世界眼光把这些纳入视野,从中选出精华编入教材。但是,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无产阶级、人类解放或说与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作为这种结合的代表人物——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领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它的主脉和主体部分。这当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专业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贡献及其在其中的地位,而是说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时,要鲜明地凸显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脉和主体,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成简单的马克思主义文本传播、解读史,更不能编成理论上多元的、不同代表人物思想的总汇,甚至各种不同的、对立的思想派别的思想混合体。二是它要有助于青年学生、广大干部和群众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客观历程和丰富史料中得到一种启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但是它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具体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3](P11)“《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P11~12)
第三,力求科学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规定性。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要力求科学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发展这一重要特征。在研究对象上,要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对于客观物质世界某一发展阶段、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反映,而是对于包罗万象、充满矛盾和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整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从某一个部分而是从整体上反映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进而转变为共产主义的规律;在逻辑范畴上,它不是仅为马克思主义某一构成部分、领域的范畴,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中抽象出来的,同时又贯通于各主要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马克思主义多学科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相互联系、相互论证、相互促进,形成有严格逻辑关系的概念体系;在根本属性上,它具有科学性与阶级性、绝对与相对、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基本性质。这些基本性质贯穿于各个原理及其转化过程之中,并将它们内在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最集中的表达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运用。
记者:请您就这个问题再深入地谈谈。
梅荣政:好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编写中,要科学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发展,需要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中的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关系。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如果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中一脉相承的特征,就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如果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中,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就不能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理论品格和鲜活的生命,就不能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之所在。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中的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统一起来,将坚持与发展相结合,才能科学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历程和内在(如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继承与革新、连续性与阶段性、前进性与曲折性、革命性与科学性等统一)规律。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有多方面的重要论述。早在1960年春邓小平就指出:“按照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理解,一个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是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回事。毛泽东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且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宝库里面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所以,不要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好像它是另外一个东西。我们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指示,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并提。”[4](P283)江泽民同志在这方面有大量的论述。他强调要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强调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性,并对其作了科学解读,指出:所谓一脉相承,“就是既不断继承又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真理的统一体。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坚持这样做,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5](P327)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时,具体提出了“四个最”和“四个新”,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四个最”中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提出了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6](P362~365)2007年12月17日,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7]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无论是阐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还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自身的思想发展脉络,都必须认真贯彻这些原则和精神。这其中包含着不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以及由历史人物、历史经验、历史事件凝聚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二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的研究与分领域的研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也可以从各分领域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编写教材在凸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研究和阐述的特色时,要重视国内外学术界对它所进行的各分领域研究,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科学社会主义史、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艺史、自然辩证法史等多方面的专题史研究,不忽视马克思主义各领域中思想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将其新成果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充分吸收和反映到教材中来,以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的宏伟内容。三是要处理好研究、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通史和国别史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从世界历史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科学真理,是国际性的学说,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的运用和发展,又是带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的编写,既要注意揭示作为理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同时也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特色,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当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和历史趋势,充分反映在“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以展示马克思主义在高潮与低潮、直线与曲线的历史发展中,一般性与特殊性、本质的同一性与形态的多样性相统一的特色,展现各个国家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四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同众多自称马克思主义派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经历了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再到制度形态的转变,也经历了从部分地区到全世界传播发展的过程,在世界上形成了许多自称马克思主义的派别或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说、思潮,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编写,在鲜明展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脉和主体的同时,要十分关注当今世界上各种自称马克思主义派别的思想或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说和思潮,注意对其进行科学比较和鉴别,将其思想理论体系中积极的、健康的、合理的思想,精选到教材中来,并有针对性地回答它们提出的挑战性问题,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记者:这个问题已经很明确了,请您就基本思路继续往下谈。
梅荣政:好。我现在谈第四点,即力求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综合反映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经典著作为主要载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轨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根本、最基础、最具有稳定性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工人阶级伟大的认识工具的决定性内容。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最基础性的工作。
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究。早在1890年,恩格斯在给布洛赫的一封信中深刻地指出:“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8](P697)邓小平在论到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时,强调不仅要读毛泽东的著作,而且还必须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著作。关于这个问题,在2008年5月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着重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下工夫。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下,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的条件下,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特别是重视研究以往未曾研究过或未曾深入研究过的著作,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在这方面,要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原论,坚持科学解读,防止和避免“以我解马”、“以西解马”、“以儒解马”等不良倾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变及基本思想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国外共产党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创新,国外学者、特别是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阐释,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将以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理论成果吸收到教材中,以求编出的教材能够达到“四个分清”的要求,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第五,坚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这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一个“源”和“流”的问题。如恩格斯所说,现代社会主义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9](P719)马克思主义同任何由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产生的新的学说一样,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孤立偏狭的宗派学说,而是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它只有通过继承、吸收已有的思想材料、思想形式才能形成和发展。从这方面说,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一些进步思潮,一些在历史上对人们的认识起过重大影响作用的思潮中吸取合理的积极的因素,这是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思想条件。正是这样,我们党早在1943年就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现在更强调要扩展这种认识。二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9](P230~231)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它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和思潮反复比较、进行斗争的历史。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撰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的关系问题,注意把社会思潮及其流变的考察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视野,紧密联系历史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总结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正确对待社会思潮、发展自身的历史经验,从中获得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当代中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第六,注重凸显马克思主义当代命运的研究和阐述,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当代命运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十分关注,这些问题关系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命运。例如,如何看待十月革命道路,如何看待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先行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如何看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包括俄罗斯学术界近几年来的理论反思)等。又如,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国家三种不同条件下如何发展,这三种类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学者、左翼学者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做出了许多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其中,有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有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诘难,有的虽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毕竟是对复杂多变的时代形势的客观反映,在实际生活中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影响,也包含着某些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思想资料,如关于世界历史的走向问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作用问题,贫富两极分化,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一些拉美国家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危害、转而重新思考未来,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探索等。编写教材对这些问题都要予以高度关注,力求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相统一、世界历史走向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邓小平曾经深刻指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11](P346)这表明,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命运极为重要。教材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要地位,突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庄严历史责任。
记者:关于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思路,您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再请您谈一下有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的内容。
梅荣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在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上,可考虑分为导论和十五章正文。
在导论中,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整体发展历程、根本性质、理论体系、各阶段的主题转换和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原则和当代意义。
正文中可用三章系统阐述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叶至50年代初开始到19世纪末这个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同时代的战友、学生的思想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特别是第一、二个伟大发现的历程及时代根据,整个内容应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分析、批判和斗争这一中心展开。同时有针对性地澄清有关这个时段的一些理论是非问题。
用一章论述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遇到的资本主义新变化和机会主义的挑战,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时代思考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用三章论述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前半叶在俄国的传播,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再到制度形态的转变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的发展创新和经验教训,基本线索应围绕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展开。
用三章论述20世纪头20年至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历史特点和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说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落脚点。
用一章论述西方国家共产党、左翼学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这一章的重点要突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
用一章论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苏东国家的改革历程,苏东国家发生的剧变及原因,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命运。
用两章论述当代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探讨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最后写一章结论性的内容。即从现时代的大趋势上论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世界历史重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材在阐释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时,要始终如一地贯彻上述六个方面的理论思路和原则,并且要特别注意辩证地把握和处理好恩格斯的两个提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12](P43)“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12](P43)
记者:最后还想请您谈一下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会遇到什么难处理的问题。
梅荣政:我以为,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自始至终会遇到两个难处理的问题。一个是究竟怎样把握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博大精深,而供高等学校使用的教材篇幅不宜过大,要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二三十万字的教材中,在选材上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难处理的问题,需要教材编写课题组高度重视,深入地加以研究才可能得到解决。
标签: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