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论文

试论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论文

试论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

王 丽1, 罗洪铁2

(1.湖北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摘 要 :习近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人才问题,在长期对人才理论的探索与人才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的人才理论。文章就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福建省、浙江省等地方工作期间的人才论述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勾画出他人才理论的演变轨迹,揭示出该理论的理论价值。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形成的人才论述对他到中央工作后人才理论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研究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人才理论的研究,发挥该理论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指导作用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地方工作期间;人才论述

习近平很重视人才研究和人才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人才理论和抓人才工作。他的人才理论分为地方和中央工作两个大的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他在地方工作阶段三个时期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人才的重要论述;福建工作期间人才的重要论述;浙江工作期间人才的重要论述。

一 、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的人才理论萌芽于他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期间。在育才、引才和用才等方面他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育人、选人和用人经验,提出了人才观点,萌发了他的人才理论。

(1)保证仔猪出生后及时吃上初乳,吃乳前将母猪乳汁挤出部分,清洗乳头管,再用碘酊棉球消毒,搞好仔猪的保暖、卫生工作,猪舍空气要流通。

1.广招人才

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时就非常重视人才,提出要从“看、用、养、招”等四个方面开展识才、用才、育才和招才的工作。1983年3月,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主持制定了《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正定“人才九条”。当年3月29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以“人才九条”为主要内容的消息《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广招贤才的九条规定明确指出:“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应该把人才的开发视为战略重点来抓。没有人才,民不能富,县不能强,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实现。”[1]在上述一段文字中,习近平提出了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观点: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应该把人才的开发视为战略重点来抓。这一重要观点不仅表明习近平看到了人才对经济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而且提出要把人才开发作为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上述观点的提出,为他后来提出人才是战略性资源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其理论价值至今都还熠熠生辉。 “人才九条”的内容既反映了习近平求贤若渴的思想,而且规定的内容很具体,对人才很有吸引力,非常接地气。比如,“人才九条”规定:凡是来正定的科技人员,每搞成一个项目,利润按比例分成或付一次性总报酬;树立新时期用人观点,凡有技术专长的一律接收,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工作调动由县委组织部和人事部门负责办理,一时办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原工资照发,粮食定量不变,全部吃细粮;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为调入人才建“人才楼”“招贤馆”;凡到正定来讲学的专家、学者、教授,车接车送,并发津贴费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作出这些规定,既需要战略眼光,更需要政治胆量,规定的内容在全国都具有超前性。《河北日报》刊发《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后,对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不少省内外人才纷纷来函或登门要求到正定县工作。当年就有各类人才46人落户正定,一年多的时间就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人才九条”规定对于促进正定县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吸引人才

正定县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各类人才,但现有的人才却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于是,习近平便将吸引人才的目光转向全国,尤其重视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为此,他特意向国内知名专家发出了100多封邀请信,诚恳邀请他们到正定县指导工作。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53名专家,在习近平渴求人才诚意的感召下,来到正定县传授科学知识,积极对正定县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了各种有价值的咨询意见。

由于专业人才缺乏,造成一些企业亏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习近平专程到江苏无锡市登门拜访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邱斌昌,聘请他到濒临倒闭,当时已亏损50多万元的县油嘴油泵厂任厂长。邱斌昌果然身手不凡,到任不到一年,就将产值增加了一倍。更为感人的是习近平登门夜访石家庄机床附件厂的工程师武宝信,在习近平尊重人才诚意的感召下,武宝信将自己研制的医用化妆品项目带到正定县,一年就为该县带来了30多万元的利润。上述两个事例,说明习近平爱才之诚,识才之准,引才、用才之果断。在“人才九条”规定和他爱才诚意的感召下,县外、省外的大批人才被吸引到正定县,为该县经济的发展施展聪明才智。

目前,我国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管理遵循的是事前审查原则。事前审查原则是指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事前检测,对于符合安全标准的则授予其安全证书准许其上市。但由于我国的事后追踪以及评价机制不健全,一旦事前审查出现错误,在后期的大面积种植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在销售中发生未预料到的对人体的危险,其追责就显得颇为困难。所以,健全转基因食品的追踪机制和评价机制非常必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几乎是一片空白。

3.精心育才、选才

关于领导人才,习近平提出了以下观点:

如何爱才、惜才和用才,习近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和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15]这些具有新意的见解表明:他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于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生产社会财富的过程中,他们的劳动效率和创造的财富远远高于一般的劳动者,是推动社会和单位发展的主要力量。基于这样的原因,习近平认为只有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才能将我国人才资源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将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世界人才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在正定县工作期间,对人才问题的探索有两大突出贡献:一是别开生面的人才工作实践。人才工作实践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广招贤才 的“人才九条”;登门引进人才;办电大、函大、短训班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建立“人才账”等。二是提出了在全国都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的两个理论观点。这两个理论观点是:第一、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应该把人才的开发视为战略重点来抓。第二、没有人才,民不能富,县不能强,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实现。这两个理论观点的提出,既指导了正定县的人才工作,促进了该县的发展,还成为习近平人才理论萌芽阶段的核心内容,对他后来的人才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理论教学中不能发现的问题。虽然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在具体应用实践中会产生很多具体的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

在福建工作的17年多是习近平人才理论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期间,他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育才、引才、用才经验和对人才问题的思考,论述了不少有创新性的人才观点,逐步丰富了他人才理论的内容。其人才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领导人才的论述

在大力抓引才、用才工作的同时,习近平还积极采取措施育才。在他的支持下,正定县通过办电大、函大、短训班和职业教育学校等方式,为2106名在职干部补习了文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培训了无线电、钟表、缝纫、工程建筑、制镜、木工等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6600多人,培养了急需的建设人才。

采取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重视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 领导人才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好人民的公仆,他应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水平。对此,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求实、求真、求深的精神,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带头学好、用好马列主义,真正掌握理论武器。”[2]习近平认为,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提高理论素养,用以指导工作,即理论学习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发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本职工作。他指出:“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3]他希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中既要精益求精,深刻理解理论的内涵,还要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工作业绩,增强领导能力。要学好理论,勤奋读书是重要环节。习近平在要求领导干部多读书的同时,他自己仍保持在陕北梁家河村当知情时爱读书的好习惯。虽然他工作很忙,但他却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和思考理论问题,将掌握的理论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他认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改造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素养,他就履行不好自己的职责,为人民大众谋利益,成为受群众拥戴的好干部。

如同在河北正定县建立“人才账”一样,他在福建宁德地委工作时,又提出要“念好知、举、用、待、育的‘人才经’”。[8]“知”就是要善于识别人才。领导要用好人才,首先应善于识才。人才既有类型和层次之分,还有长处和短处之别,领导干部只有认清了这些区别,才能量才录用,将人才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去建功立业。正如他所讲的那样:“干部问题就跟摆棋子一样,要摆得恰当,发挥最佳效果,人尽其才、各得其所。”[9]“举”就是推荐、选拔人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才被埋没或者未能用其所长,这是对人才资源的最大浪费。领导必须以识人的慧眼,积极推荐吸纳人才,让他们的潜在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取得最佳的工作业绩。“用”就是量才使用。人才与人才之间有能质能级的差异,量才使用就是将每个人才的能质能级与工作岗位要求的能质能级匹配起来,让他们在适合于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施展才华。“待”就是善待人才。人才是人群中素质优异,贡献大的群体。对人才要尊重、信任,放手使用他们。“育”就是培养人才,提高他们的素质。习近平认为,培养人才之道是:精心扶植、严格要求,大胆使用。对人才既要精心扶持,严格要求,更要大胆使用,长期培养。只用不养,人才素质将退化,其功能会降低。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他们,放手在实践中锻炼他们,才能使人才的素质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他们迎接新挑战和解决新问题的本领。

(3)“为官”四要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的领导干部,习近平提出了为官之道的四要:“一是为官之本。”“一是为官之理。”“一是为官之德。”“一是为官之义。”[5]所谓“为官之本”,就是领导干部要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官之理” ,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奉献精神,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为官之德” ,就是领导干部要有官德,勤政、廉政,一心为公,处处为民。“为官之义” 是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习近平关于为官之道四要的论述,成为他关于领导人才理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至今都还是领导人才要遵循的准则。

为官先修德,怎样才能修炼好道德?习近平认为修德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坚持理论学习,将学到的理论付诸道德实践。他希望领导人才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根据自己长期读书取得的经验,习近平指出:读书不仅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的理论能够指导读书者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理论素养。读书是领导人才修炼官德的有效途径。

公众号粉丝数量多且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便于公众号整合行业内资源,使信息传达更加便捷,集中管理更加容易。

2.念好知、举、用、待、育的“人才经”

(2)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 习近平在抓党的廉政建设工作中意识到,党的廉政建设能否抓出成效,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榜样示范是关键。1989年8月16日,他在宁德地区廉政公告大会上提出:“各级领导首先做好洁身自好,正人先正己,从我们做起,当好表率。”他希望领导干部“用党性作为行为的准则,严格执行已经拟定的廉洁自守的规定。”[4]以身作则带头抓好党的廉政建设。习近平在严格要求干部要自觉廉洁自守的同时,他带头廉洁自律。当年他的办公室连同会客室只有22平方米,乘坐的车和用的驾驶员是前任领导留下的,而且是已经跑了十多万公里里程的上海牌老轿车。在单位时,他和员工一样在机关食堂排队打饭吃,理发就在行署旁的一家小理发店。

3.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闽东畲族大都居住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交通落后,人才更是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经济落后局面长期没有大的改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培养熟悉当地情况的少数民族干部。习近平讲:“从总体上说,我们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还是偏少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立即花大力气去抓。”[10]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继续培养和不断提高现有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二是注意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后备力量;三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在地、县二级要有一定的比例。”[11]他还特别强调,对少数民族聚居在千人以上的乡、镇应创造条件,至少要配备一个少数民族的副职领导。他要求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要树立长远观念,要能够长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就必须办好教育。他希望要通过在办好中小学和民族小学、民族中学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同时,还要为大学输送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将他们培养成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专业人才。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对领导人才阐述了他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见解。其主要观点有:

在福建期间,习近平关于领导人才论述的时间尽管过去快30年了,但今天读来,不仅内涵丰富,观点超前,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期间,人才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他对人才的重要论述在他著的《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两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特别是《之江新语》对人才问题的论述最多。该书收集了232篇文章,而研究人才问题的就有149篇,占该书的64%。习近平在浙江省工作期间论述人才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无德难成大器

人才的德包含着他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因此,德关系到他事业的发展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习近平在《成才必须先学做人》一文中指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12]道德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既然如此重要,如何培养呢?习近平认为:一是学习理论,二是践行理论。他提出“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采取持之以恒的态度,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13]他还强调,勤奋学习是重要的,更要善于思考,只有对所学理论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至于如何践行理论?习近平认为:“学习重在应用。学以致用,既是一种良好的学风,更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在。”[14]学习不是做样子,学到了理论一定要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理论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让理论转化为工作业绩,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坚持学以致用,就能形成看书学习的良好风气,最大限度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在以上论述中,习近平一再强调为人还是做官,首先要有德。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志向高远,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的理想。

2.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

在抓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同时,习近平还重视本县人才资源的开发,他采取了一项当时全国都少见的创新措施:由有关部门对正定县中专以上的人才登记造册,建立 “人才账”。 “人才账”的建立,既摸清了全县人才的家底,又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准确的人才信息,使各类人才被安排到能够发挥他们专长的工作岗位去展现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 “人才账”这一举措,盘活了正定县的所有人才,释放了他们积蓄已久的能量,推动了当地经济和其它事业的发展。习近平在正定县出色的人才工作和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既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作用,同时也萌发了他的人才理论。

3.防止人才的“近亲繁殖”

人才的“近亲繁殖”现象过去有,直到今天在一些单位依然存在。人才“近亲繁殖”的危害有四:一是弱化人才功能。二是压抑人才的创造性。三是造成人才整体素质退化。四是使得人际关系复杂化。人才的“近亲繁殖”无论是对人才个体的发展,还是人才队伍质量的提高都是有害的。对人才的“近亲繁殖”现象,习近平早在2003年就注意到了,他专门撰文提出要防止人才的“近亲繁殖”。 引进人才如何才能防止“近亲繁殖”现象的出现。他认为:“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16]习近平认为,在引进人才时不要仅盯着本单位的人才,要用宽广的眼界,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去吸引人才。外来人才多了,人才的 “近亲繁殖”现象就可以得到解决。

4.关于领导人才的论述

进行化疗治疗的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未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图1);初诊时ECOG评分为0~2的胃癌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评分>2的患者(图2);无其他部位转移(合并骨外转移)的患者生存期长于合并淋巴结、肝肺等部位转移的患者(图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突出环境照明。所谓的突出环境照明,又可以称之为基础照明,是指整个展示现场的空间照明。整个环境明亮,展示空间和展品的细节都能清晰的展现。展区的面貌和气氛可以由灯光改变,不同的灯光营造不同的展区效果,柔和灯光让人舒适,延缓视觉疲劳;强烈灯光突出展品,让参展这印象深刻。突出环境照明的基础照明可用直接光源,也可以用间接光源,需根据展示的需要和类型而定。

(1)为官先修德 领导人才的道德品质如何,对社会和单位的发展,还是他自己的前途都有重要影响。在反腐败中揪出的一些大老虎,尽管他们犯罪的动机各异,但却有一个相同点:官德丧失。道德的沦丧既毁了个人的前途,更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破坏了领导干部的形象,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对他所管辖范围的工作造成重大损失。

对领导人才的道德修养, 2007年,习近平就有很深刻的论述:“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17]他认为,在选拔干部时,要德才兼备,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将德放在首位。做人要有人品,当官有要有官德。习近平对“官德”论述,表明他希望领导人才应该把“官德”放在首位,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当我们看到部分领导干部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再回过头去重温习近平10多年前对“官德”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要求领导人才要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珍惜自己的道德人格,做一个道德品行高尚,受到人民群众拥戴的人。

(4)培养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有其自身的优势,是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党的干部队伍的未来。习近平对青年干部的发展寄予厚望,1990年3月,他在《从政杂谈》中写道:“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青年干部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热情高、有闯劲,但也有许多短处。”[6]他在充分肯定青年干部长处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有短处,希望他们在工作、学习中注意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他还对青年干部提出要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7]这些情真意切的话语,既一语中的地指出了部分青年干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希望他们高度重视并予以改正,还充分表达了习近平对青年干部的爱护及对他们成长的殷切希望。

《修订稿》强化了资产管理、加强了教育成本核算、将基建财务纳入“大账”,给高校筹资融资工作将带来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领导人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对于领导人才做好自己的工作至关重要。领导人才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心中有责任感,才能运用好手中的权力解决群众的疾苦,为民造福。什么样的政绩观才是正确的呢?习近平认为:“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8]领导人才怎样树立自己正确的政绩观?他认为,树立政绩观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其次,必须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再次,必须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最后,必须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19]习近平认为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领导人才就能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用自己的奉献和实干精神,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现在重温习近平当年关于政绩观的论述,对于新时代的领导人才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 怎样才能培养好后备干部,习近平认为,组织上既要为他们搭“台阶”,铺 “路子”,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除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后备干部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他的理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里马’要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后备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20]“温室”是培养不出德才兼备,敢闯敢干,业绩突出的干部。习近平认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21]干部承担的任务是异常繁重的,他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还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而这些素质的形成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艰苦环境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其缘由是:第一,艰苦环境能够培养干部的品质和磨练他们的毅力。环境艰苦的地方,经济、文化落后,贫困人口多,人的素质差,工作压力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后备干部会深感自己改变环境,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的责任重大。要改变落后面貌,为民造福的唯一途经就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带领广大群众脚踏实地苦干,用智慧和汗水去战天斗地,用发展经济的实际行动为老百姓谋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后备干部的道德品质会得到提升,意志会经受住了考验而增强,本领在实践活动的锻炼中增大。第二,使后备干部的工作更接地气。后备干部要想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他必须了解工作地区的实际状况和群众最关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要到达此目的,他只有保持与群众最密切地接触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心愿,这就使他们的工作更接地气。第三,练就过硬的本领。环境艰苦,改造它的难度大,接二连三的难题也会不断地摆在他们面前。面对这些难题,他只有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和带领群众,去破解这些难题,发展当地经济。在破解难题的过程中练就了他们过硬的本领。

自从那次跟同学闹事送医院以后,班里同学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他,甚至躲得远远的,曾经在他身边前呼后拥的那些小伙伴们也都疏远了他,简单地说就是大家都怕他。

(4)多双“眼睛”选拔人才 选好和用好人才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如何克服人才选拔中的片面性、领导识才的局限性,将德才兼备的人才选出来,习近平提出了用多双“眼睛”选拔人才的新观点,他讲: “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首先要擦亮自己的一双‘眼睛’,在实践中识才辨才,加强对干部的考察和了解,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情况。”[22]这样做对于选拔人才是必要的,但还不够,他认为还要用多双“眼睛”选拔人才。他指出:“有时候,一双‘眼睛’受视角和景深的影响,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一些偏颇。而多双‘眼睛’则能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一个干部,可以尽量避免‘失真’。”[23]如何用多双“眼睛”选拔人才, 他认为,在选拔干部时,“一把手”要充分发扬民主,让领导班子成员对要选拔的干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做就能用多双“眼睛”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来评价被选拔者,形成对被选拔者比较全面的评价结论,将人才选准。

实践证明,凡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用多双“眼睛”选人,就能克服个人选才的局限性,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干部选拔出来。与此相反,如果一把手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拉帮结派,在选拔干部时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

(5)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当好表率 廉洁自律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特别是权力大的领导干部更要如此。只有解决好了这一问题,领导干部才能勤政廉政,勤勤恳恳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就会成为祸害群众的贪官。为此,习近平特别提醒领导干部“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因此,越是领导机关,越是领导干部,越是主要领导,越要廉洁自律,加强监督,以身作则,当好表率。”[24]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承担的责任就越大,他们遇到的诱惑和产生腐败的机会也越多。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领导干部只有严格廉洁自律,当好表率,才能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地为老百姓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组织信任,群众拥戴的好干部。

综上所述,习近平人才理论演变的轨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他的人才理论开始萌芽,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他通过对人才工作实践的总结,提出了不少新的人才观点,人才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主政浙江省时,习近平人才实践的舞台增大了,人才研究更加系统化,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才理论。

参考文献

[1] 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N].河北:河北日报,1983-03-29(1).

[2][3][9]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N].福建:福建日报,2017-08-05(1).

[4][5][6][7][8][10][11]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30,37-39,33,33-36,40-42,123--124,124.

[12][16][17][18][20][21][22][23][2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4,11,258,34,2,222,24,24,81.

[13][14][15][19]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396,396,425,413-414.

DOI: 10.15938/j.cnki.iper.2019.01.002

中图分类号 :C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749(2019)01-0008-06

收稿日期 :2018-08-30

作者简介 :

王 丽(1979—),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罗洪铁(1948—),男,重庆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学玲]

标签:;  ;  ;  ;  ;  

试论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