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临床意义,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方法 本文通过对2018年1~6月医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288例用药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88例ADR中,口服途径用药占59.7%,静脉用药占30.7%;其他途径用药占9.7%;单一用药占84.4%, 联合用药查占15.6%;其中,抗菌药物发生ADR例数共92例,占49.7%;科室用药中,ADR发生以感染科所占比例较大(41.7 %),心内科位居第二(33.3%),肿瘤科位居第三(7.6%);临床表现以皮疹(占20.5%)及胃肠道反应(8.3%)占大多数。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例(占1.0%),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医院开展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可促使医务人员更加规范用药,对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 监测 ; 合理用药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312-01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防范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重要手段,是药物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关系到药物监管的成效和公众用药的安全,对防止伤害重复发生、保护居民用药安全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虽已基本建立监测体系,但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多问题[1]。所以,ADR监测与再评价已经成为药品安全监管、促进公众合理用药、保护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医药课题和社会课题。现笔者通过对医院各临床科室在2018年1~6月上报的288例用药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及方法 288例资料来源于医院各临床科室在2018年1~ 6月上报的ADR数据,对涉及的科室,用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给药途径 :288例ADR中,经口服给药的193例(67.0%),静脉给药104例(36.1%),其中,口服同时静脉给药12例(0.4%);微泵10例(3.0%),肌肉注射6例(0.2%),皮下注射4例(0.1),外用 3例(0.1%,为皮肤科用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涉及药品种类及科室情况:288例ADR中,单一用药243例(占84.4%),联合用药45例(占15.6%);抗菌药物发生ADR共92例,占49.7%;科室用药中,以感染科用药所占比例较大,为120例,占 41.7 %,心内科96例,占33.3%,位居第二,肿瘤科22例,占7.6%,位居第三,其他科室50例,占17.4%。
2.3 ADR临床表现:288例ADR中涉及系统最多以皮肤及附件伤害为主,共59例(占20.5%),表现为皮疹,斑丘疹,急性荨麻疹,并伴瘙痒,严重的出现水泡;其次 为胃肠道反应24例(占8.3%)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头痛,刺激性干咳,全身乏力,全身酸痛,心悸,肝功能异常各10例,占17.4;尿酸升高13例,占4.5%;胸闷15例,占5.2%;出血(消化道出血及鼻腔出血)4例,占1.4%,骨髓抑制2例,占0.7%,寒战、高热、四肢冰冷7例,占2.4%,1例出现剥脱性皮炎,ADR病例经过治疗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的发生。
3 讨论
药物具有双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近年,在生产领域,通过ADR监测发现了“欣弗事件”、“甲氨蝶呤事件”、“齐二药事件”等假药事件,为加强药品生产GMP管理敲响了警钟[2]。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2011年7月1日发布施行,其目的是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ADR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医院根据相关要求,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药学部科室人员及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ADR监测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其充分意识到ADR报告的数量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基础,质量是进行ADR分析评价的保障。制定了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制度,成立了ADR监测领导小组、专家组,有专兼职负责人、科室监测员,制定了相关人员工作职责。要求各临床科室在工作中,注意观察,在发生ADR时,首先积极查找原因,快速进行处理,并进行报告,尤其对严重的病例立即进行报告,必要时组织医院的多个学科进行积极救治,使其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定期发布药讯,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药品安全信息和不同药品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具体现象[3],从而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不良风险。
临床用药时,我们一贯主张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给药的方案,以减少ADR发生率,通过对288例ADR分析中,口服途径用药占59.7%,静脉用药占30.7%;临床表现以皮疹(占20.5%)及胃肠道反应(8.3%)占大多数。但是该组数据口服途径给药ADR发生率较高这明显与其他作者观察的“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途径用药”的报道不一致。我们应积极查找原因,是否存在临床医生对患者的基础疾病没有充分了解,存在不适宜口服用药的情况,是否护理人员对患者告知不到位,或者患者没有遵从告知服用药物(如饭后服用)等因素存在,如果存在上述因素,医生是否应考虑给患者其他途径用药;另外,科室用药中,ADR发生以感染科所占比例较大,心内科位居第二,肿瘤科位居第三。我们应加强对这3个科室临床用药的监管,加强处方点评,积极查找原因,以减少ADR发生,避免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发生,规范用药,保证医疗安全。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漏报、瞒报的情况发生,及时收集药品不良反应,通过分析、评价、研究等方法,定期发布信息,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同类药害事件的重复发生,以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敏.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与对策研究[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6;16(5):359-62.
[2].陈易新,杜晓曦.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和作用.药物流行病学杂志[J].2012.19(1):1-5.
[3].余建华.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社区医学杂志.[J].20 07,(10).
论文作者:曹晓宇,苏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科室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品论文; 发生论文; 药物论文; 静脉论文; 途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