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保持增长”中的作用_宏观经济论文

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保持增长”中的作用_宏观经济论文

发挥中央企业在“保增长”中的生力军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力军论文,作用论文,中央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从2008年的经济数据中凸现出来,2008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并且四个季度的增长分别为10.6%,10.1%,9.0%和6.8%,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为应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中央在2008年12月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安排,其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扩内需、保增长的原则,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在短期内可以保持经济相对稳定,但是从长期来看要想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根本上要依靠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只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焕发了活力,国民经济才有一个良好增长的微观基础。而中央企业多数分布在能源、交通、通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中央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自身的调整与发展,以及其依靠自身的行业与地位对国民经济全局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都对国民经济“保增长”的全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由于中央企业大多数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资产雄厚,技术、管理等实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因此,中央企业必将在众多企业中比较早地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同时对于防止国民经济的下滑和带动经济复苏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及央企的冲击与影响

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迅速传导到中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中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因此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下滑,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就业人口收入的下降和人们对于危机的悲观预期,中国国内当期消费和消费预期也呈现下降趋势。这就使得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下滑趋势。

危机对于中央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有一部分中央企业所在的行业是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行业,这些行业首当其冲地受到危机的冲击,由于海外市场的缩减,同时国内市场的消费又不足,因此,这些行业的中央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产经营困难。其次是对于中央企业在海外资产和投资安全的影响,中央企业大多具有庞大的资产规模、跨国投资与经营的特点,金融危机使资产价格的泡沫破灭,这必将对中央企业以各种金融资产形式持有的海外资产带来风险,同时无形中增加了中央企业的财务风险。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多次中央企业负责人视频会议,要求中央企业严控投资规模,加强风险管理,排解和消除财务风险。再次当金融危机传导到国内,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速急转直下的条件下,同以往的经济危机一样,加剧了中央企业的财务困难,银行惜贷、资本市场低迷使得中央企业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为了应对危机又有大量的现金需求,因此,大多数中央企业财务并不宽松。最后,在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困境、海外市场萎缩,国内严重需求不足,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走低的条件下,冶金、交通运输、化工、电力、汽车等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电力行业的发电类中央企业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至此,金融危机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全局,对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和政策性减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央企业预计实现利润700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30%左右。这也是中央企业自2002年以来年利润首次下滑。

二、直面金融危机做大做强中央企业

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面临困难和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但与此同时中央企业也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国家大规模投资,运用宏观经济各种政策手段保增长的难得机遇,因此,必须直面危机,做大做强中央企业。

1.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变中央企业的增长模式。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我国先进生产技术的代表,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原因,严重制约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面对危机,除了拓展新的市场之外,根本的出路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中央企业在这方面对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调整和升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加强技术创新,转变中央企业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才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治本之策。也是提升和加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化危机为机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管理实现内涵式发展。在经济危机蔓延的时代,“过冬”成为了企业界一个重要理念。中央企业必须利用这个困难时期,苦练内功,完善和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健全规范的、运行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这是中央企业长足发展和将来走向世界的根本性制度建设,只有建立起与跨国公司相匹配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和运行架构,才能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和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危机的背景下,必须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和重大的投资失误。

3.抓住国家产业振兴机遇,实现中央企业行业龙头的目标。从2009年1月起,国务院陆续推出了钢铁、汽车、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十大基础产业的振兴规划,力图在危机时代通过产业振兴来保持和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这十大产业全部为基础性行业,中央企业绝大部分分布在这十大产业之中,并且大部分为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家的产业振兴政策最终要落到微观的经济主体——企业之中,并且依赖企业的发展和振兴来实现。因此,中央企业必须主动抓住中央产业振兴的机遇,按照国家的产业规划,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战略布局,承接国家扶持和振兴相关产业的优惠政策,抓住时机,在调整中实现振兴。

4.主动承接国家财政性投资项目,在克服经济危机中实现自身发展。国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效地抑制经济下滑的势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出了总额为4万亿的新增投资计划,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因此,中央企业必须利用自身的经济规模、技术实力、管理水平、项目经验、行业龙头地位等多种优势,争取这4万亿投资中的重大项目,主动承接国家的投资规划,在危机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在这4万亿投资计划中,相当大的比例将投入民生和消费领域,这就为中央企业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中央企业必须抓住这4万亿投资中消费和投资这一部分新增的市场需求,积极扩大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萎缩的背景下,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和农村市场。

5.坚持“走出去”战略,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这就为中央企业“走出去”实现低成本扩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中央企业必须抓住机遇,特别是在上游的资源和能源行业领域,要主动走出去,低成本的收购海外资源和能源性资产。在这方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作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是,在购买海外金融资产时,中央企业要严格控制、防范资产价格缩水给企业财务带来重大风险。

三、发挥中央企业在“保增长”中的生力军作用

为了防止经济下滑,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保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调整振兴政策,“救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救企业”,而在危机中,中央企业虽然也受到较大冲击,但以其资产规模和大企业集团的优势,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发展态势。作为中国企业的“国家队”,中央企业应该在落实宏观经济政策、率先引领国民经济复苏中发挥表率和生力军作用。

1.中央企业自身的健康、平稳增长,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其自身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行业地位、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止到2007年中央企业资产规模超过千亿的有4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亿的有27家,利润超过百亿的有19家,2007年上缴税金8792.1亿元。绝大部分为列中国前1000家大企业,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更是名列中国企业的前三名。①由于中央企业在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其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本身就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因此,中央企业自身实现健康平稳的发展本身就是在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同时,由于其带动、示范和影响作用,中央企业的发展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行业特征,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性保障。中央企业大多数分布在能源、交通、通信、钢铁等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和部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和支撑性作用,因此,中央企业有效的、健康的、平稳的运转,本身就对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由于基础性产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通过产业关联对下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传导和影响作用。2008年1—10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炼油板块累计亏损1804亿元,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因上网电价调整而售电价格未调整影响利润49亿元,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等五大发电企业因电煤价格和售电价格倒挂影响利润551亿元。②中央企业以其自身利润的牺牲,为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其自身所处的基础性、上游性的行业特征为国民经济下游产业克服危机,走出低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中央企业将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和保持较快的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3.作为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微观主体,在保增长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中央“保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最终将依靠企业来落实和实现。而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广大中小企业遭遇了严重的困难和挑战,外资企业由于国内外市场的不景气,也陷入徘徊不前的困境中。因此,中央企业就在事实上成为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最重要的微观主体。中央企业以其自身的资产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优势,在承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落实国家投资拉动战略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的优势。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所引发的生产要素需求,也成为扩张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中央企业作为各个基础性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将以其自身的发展带动和整合行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实现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中央企业自然地成为国家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抓手”,在“保增长”的大局中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4.发挥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率先引领国民经济实现复苏。面对来势迅猛的经济危机,“救经济”成为关系全局的一个重要课题。“救经济”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从而改变宏观经济方程式中投资和消费的消长,以最大限度减少出口和消费下降对经济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但是,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救企业”,实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其发展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企业的危机也必将导致国民经济的危机。企业的复苏和发展也必将引领国民经济走向复苏和发展。中央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中坚力量,以其大企业集团在资产、技术、管理、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必将是较早摆脱危机影响的那部分企业,同时,中央企业的全面复苏,必将通过要素需求、产业关联、投资、出口等环节带动国民经济实现全面复苏,并且拉动国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

注释:

①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五年回顾》,国务院国资委网站: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9760/index.html.2009-03-10

②李荣融:《挺直脊梁向前走,调整优化上水平——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2月5日

标签:;  ;  ;  ;  ;  ;  

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保持增长”中的作用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