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第三中学 541500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倡导依法治国的国家,道德和法律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道德需要法律进行规范,而法律无法触及的领域则需要道德对其弥补。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展法治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道德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 策略
初中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从青少年走向独立发展的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在该阶段会到快速发展,但其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尚未成型,再加上沉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因而需要将法治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综合水平。
一、明确法治教育目标 促进学生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该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应通过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应明确三个目标之间的联系,首先情感与价值观;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带动学生从理性的层面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中国公民应有的法治精神和公共意识,并内化到自身的行动当中。其次过程与方法;教师在选取教学方式时,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更具有针对性,达到知识和能力相统一的目标。第三知识与能力方面,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相互讨论问题,给予学生贴近实际生活的法律纠纷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一定程度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所学的知识也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大脑,而是逐渐在应用中内化为个人能力。
二、结合现实生活案例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渗透法治教育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着手,结合实际案例穿插法治知识,充分体现法制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问题是课堂教学常见形式,即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了解法律知识程度或学生不解的方面设计问题,从释疑解答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设置以下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借助哪些途径保护每个人仅有一次的生命?”如果学生无法将问题联想到法律保护层面,教师可继续设置问题:“侵害他人权利和生命的人会受到什么惩罚?”此时学生会立即运用法律捍卫自身权力和生命,之后教师随即引入该章节知识,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让学生能分析此类问题时立即联想到法律知识,更懂得善用法律捍卫他人和自身的生命。再以《预防犯罪》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最熟悉的事情之一即上下学走路,法律明确规定“红灯停,绿灯行”,虽然这是大众知道的法律规则,但并非人人可以做到,因而要懂得法律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在,自己要做自身情绪的引导者,做一位依法行使的好公民。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发现每一节知识都有法律的影子,在学习中因善于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不仅要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更要强化法制观念。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树立法治意识
课外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更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提高学习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增强法治意识,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习惯。以《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老人和孩子在法庭上争论家产的视频。具体案例为王大爷和妻子生活近30余年,这对夫妻上有一位年近90的父亲,下有2位儿子和1位女儿,其中两个儿子分别是34岁和31岁,小女儿27岁。谁知二儿子因入室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王大爷在外出卖菜时遭遇车祸去世,一系列家庭矛盾因王大爷的失去接踵而来。王大爷妻子、儿子和女儿开始争论财产。教师就可让学生借助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上述案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相关教育学者指出,经验论之所以转化为教学理念,就是因为其多变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初中学校可定期开展法治安全教育讲座,邀请专家或业内专业人士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塑造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校以及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更新课程结构,促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等核心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建设法治社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法治意识方面贡献自身的力量。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全面优化教学,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认识,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的规章培养方案,最大限度规范青少年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佚名 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的实践探索[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2018。
[2]佚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活力,2019,(2),132-132。
[3]宋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v.15,(6),114。
论文作者:周秀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法治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初中论文; 法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