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菏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论文_赵良明

刍议菏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论文_赵良明

(菏泽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菏泽,274000)

【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笔者通过对菏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措施;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笔者结合菏泽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进行探讨。

一.菏泽市基本情况

菏泽市属暖温带季风区,多年平均气温13.7℃,平均降水量641.1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丰水年、枯水年交替出现,最大降水量1040mm(1964年),最小降水量422mm(1989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07.2mm。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和黄河客水三部分组成,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302m3,按照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标准,我市属缺水区。

二.农村饮水安全调查

2.1饮用水水源现状

菏泽市饮用水水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地下水源。总量为17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2.5亿立方米,水量丰富,水质较差。浅层地下水直接饮用不达标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标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0%。二是地表水源。目前全市用作饮水水源的水库共有3座,分别是牡丹区西城水库、鄄城县电厂水库和曹县界牌水库,总库容为3666万立方米。全市现状用于饮水安全方面的合格水源严重缺乏。

2.2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问题

2.2.1水型地方病问题,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问题

长期引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群众长期饮用苦咸水,影响人体微循环系统,致使心血管疾病及肠胃病常年不断,增加了当地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开支,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据统计,定陶县苦咸水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年医疗费用要比全县平均水平高63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较多。

2.2.2 水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由于水质恶化,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我市1.03%的农村人口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由于长期饮用被严重污染了的水,这些地区的死亡率明显偏高。

三.我市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状

近年来,国家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水利工作的重点,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连续6年作为十大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使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自2001年以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浅井单村供水为主的农村饮水解困阶段(2001-2004年),二是以深井供水为主的村村通自来水阶段(2005-2007年),三是以深井除氟和地表水并用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阶段(2008年-至今)。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投资15.66亿元,解决484.19万人的自来水问题,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但是由于我市农村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薄弱,水质型缺水比较典型,农村的饮水安全形式仍十分严峻,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3.1水源不合格

一是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的地下水高氟、苦咸。二是水体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对浅井供水人群威胁很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是水源呈现枯竭现象,随着深井数量的增多、供水的持续,地下水超采严重,单井出水量减少,井深达到500米以上才能保证水源水量。地下水量的减少,致使深井供水的发展空间愈来愈小。

3.2供水水质达标率不高

浅井供水苦咸,普遍不达标。深井供水含氟普遍超标,安装-除氟设备的运行成本加大,水价一般在2.0-4.0元/m3左右,农民不愿接受,工程难以正常运行。

3.3资金缺口较大

一是上级补助标准低。2001-2004年项目,省以上人均补助仅为80元左右;2005-2007年项目,省以上人均补助仅为50元左右,2008-2012年项目,省以上人均补助为260元。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由于我市地方财政困难,需地方财政配套建设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4老化失修严重

2005年之前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是浅井单村供水工程,大多老化失修,停运报废,急需更新改造。

3.5管理不规范

管理经费不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影响着工程效益的发挥。

四.以后工作中将采取的措施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特别是象我市这样的水质较差的地区,更应该把保障水质安全放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第一位。

4.1重视水源选择和保护工作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灌溉等各类机井,建设之前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水源的氟超标,要限制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4.2要完善饮水安全检测体系

各级水利部门要与发展改革部门、卫生部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体系。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水质检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检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4.3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推进河网及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责任。继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

4.4 修建平原水库彻底饮水不安全问题

对高氟深井水进行水质处理,不但建设费用会大幅度增加,而且,投入运行后由于管理问题水质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外地成功的经验证明建设平原水库,饮用黄河水是彻底解决全市城乡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唯一出路。因此市委市政府作出战略性决策,把建设平原水库引黄河水,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作为彻底解决全市饮水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大力推进平原水库建设,计划新建水库13座、库容1.21亿方,饮用水库总数达到16座、总库容1.58亿方;配套建设净水厂、输水管网,完善公共供水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一县两库两厂一网”供水格局,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2015年底从根本上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4.5积极推广“三位一体”模式

在农村饮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中,要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模式,即将饮水工程、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三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加强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改变只重视供水而相对忽视环境卫生的不协调局面。农村地区普遍缺乏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污水任意排放,没有采取必要的节水措施,存在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即只供水不节水,只排水不治污。如不改变现有的用水观念和模式,大规模的供水意味着相应水环境的污染和浪费,严重影响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因此,农村应建立新的安全用水和环境卫生观念,即采取“供水-排水-治污”的综合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

赵良明(1977-)男,汉族,山东郓城人,工程师,大学学历,毕业于山东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农田水利专业,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

论文作者:赵良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刍议菏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论文_赵良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