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国系民生-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强国建设论文

科技报国系民生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强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

—— 系统构建中小学地球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利用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带来了两份提案,包括建议系统构建中小学地球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利用。

王训练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从科学角度看,组成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和人类圈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正是地球系统科学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地球科学是从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的基础学科,包括地理学和地质学两大主干学科。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科学课和地理课是地球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些课程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以地理学代表地球科学,难以树立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和人类圈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和地球科学常识基础;二是中学阶段将地理学科划为文科,而大学阶段地理又属于理科,出现学科分类体系错误;三是地球科学教育内容呈现碎片化,系统性不强,缺乏整体设计,学习目标、内容与能力培养的递进性不够,难以从青少年时期培育生态文明素养;四是实际教学中,地理课程普遍不受师生重视,小学与初中阶段科学课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有效完成地球科学教育任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训练针对性地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转变地理学为地球科学的现有观念,加强中小学地球科学教育。重新整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地理课程中地球科学相关内容,构建地球科学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相契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以培养和提高公民地球科学素养为目标,制定地球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组织科学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共同参与,专业协作,结合当代地球科学进展、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建立系统化、分层次、递进式的由小学到高中一体化的地球科学教育内容体系。三是要构建全面体现地球科学素养教育目标、详略恰当的、有效的教材内容设计。四是加强对地球科学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地球科学家与中小学地球科学教育课程和教师的有效合作与联结机制,建立地球科学知识信息共享平台。

作为一名有40多年工作经验的地质学家,王训练认为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政府和民众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传统矿产勘查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或影响较大,难以为继,而能源与资源安全对我国又至关重要,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已是新时期的必然选择。所以,实施绿色勘查是解决既要找到金山银山又要留住绿水青山的唯一选择,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教授带来了一份题为《关于充分利用国家地震台网开展大型地质灾害自动速报的建议》。

本文通过网络调研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268份,问卷回收率为86.45%,并根据问卷标准对问卷进行了有效的筛选,共得到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83.96%,符合统计分析的标准。

“中美科技竞争的局面告诉我们,‘卡脖子’技术靠化缘要不来,花钱买不来,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条路。”王焰新说。在他看来,尽管高校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屡创佳绩,但是不可否认,“重学术、轻技术”的思想倾向、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协同创新机制不畅等问题制约了高校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

——谈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是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催生大量新产业。尽管近年来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我国科研工作仍面临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广大高校,应该如何引领关键技术创新,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3月4日表示,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是必由之路。

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以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实施矿产勘查开发利用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并对受扰动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勘查开发方式。他在提案中建议:首先,在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基础上,继续立足国内持续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制定新时代地质找矿战略,完善地质找矿体制机制,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力度,稳定地质队伍,制定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矿产勘查开发领域的政策,加大国内重要矿产勘查力度,为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资源需求保障。其次,加快编制实施绿色勘查行业标准规范,为新时期地勘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完善固体矿产勘查规范及地勘项目预算标准,应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技术方法,部署一批矿产资源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引导全国地勘行业逐渐走向绿色勘查新时代。继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新建矿山应全面达到绿色矿山水准,已有矿山限期达到绿色矿山水平。另外,还要开展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理论和技术的科技攻关,培养开展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利用的专门人才。

“约束高校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的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短板,二是在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成果转化方面重视不够,三是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创新氛围。”王焰新说,“这方面我们还缺乏让科学家安心、专心、尽心于创新的环境。”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是必由之路。王焰新说:“如今,不仅科学研究要开展协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也要在搭建跨学科平台的基础上展开,归根结底,高校培养的人才是驱动关键技术创新的原始动力”。

吴立新表示,海洋囊括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技术、海洋工程、海洋人文社科等学科,综合性强。因海洋的特性决定了海洋创新人才的实验性,需要在大科学计划中接受训练、进行培养,科教融合尤为重要。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为例,目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具备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一切要素,探索形成了“科教融合,联合培养”的机制。但受限于研究生招生计划,培养国家未来海洋科技领军人才数量有限,对海洋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技支撑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

——创新“寓教于研”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表示,针对我国海洋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等问题,建议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布局合理化,增设专门海洋大学,大力发展海洋学科,更好地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许强表示,我国目前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近30万处,但有些地质灾害发生地及其周围因无人员居住和活动,灾害发生后也难以及时发现和上报,可能会因此而延误应急处置时间,造成重大损失。

王焰新长期从事水文地球化学、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与国际相关学术界保持着广泛的合作关系。他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为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吴立新就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建议。他认为,首先要调结构,鼓励建设涉海高校。他建议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布局合理化,积极鼓励支持沿海省份、特别是海洋大省、海洋强省建设专门海洋大学,更好地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其次,大力发展海洋学科。吴立新说,目前国内设置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仅有14个,远远不能满足海洋强国建设需要。他建议从招生计划分配、生均拨款系数等向涉海学科倾斜,鼓励高校大力设置海洋学科、发展海洋学院。

式中,w为应变能密度;在曲线Γ上取一段微弧ds,T代表作用在微弧ds上的应力矢量。本文中,选择如图7(a)所示位移场中的矩形回路来计算J积分,计算J积分时所需要的材料参数如表2所示。

2011-2015年,台湾对大陆畜产品贸易量较大的主要是皮及其制品、乳品、人造食油及其酥油和畜-饲料用副产品;5年间,乳品和人造食油及其酥油的贸易量有所增加,而其他大部分的产品则没有变化或呈下降的趋势,其中2015年各分类产品的贸易量普遍减少,即畜产品的贸易量出现整体下降(见图6)。

吴立新说,当前应立足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增加涉海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定向用于理念先进、机制创新、具有紧密合作基础和明确研究方向的“国家实验室—高校”组合,施行“硕—博贯通”联合培养,构建“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将国家高层次的海洋科技平台与人才培养相耦合,在人才培养中产生我国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此,他建议每年增加不少于100个博士学术学位招生计划、300个硕士学术学位招生计划,用于具备紧密合作基础、耦合发展较好的“国家实验室—高校”组合培养海洋创新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许强

——充分利用国家地震台网开展大型地质灾害自动速报

没错,印度人真的是用生命在吃咖喱。不管是什么食物都要放咖喱,即使是火锅也要用咖喱做汤底!这种火锅汤底是用咖喱、椰浆以及其它香料调成的,甜中带辣,非常香醇浓郁。食用时可以搭配牛肉、羊肉、海鲜等食材,很有南洋风味,很值得尝试。

吴立新说,海洋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关键在人才,尤其是高端创新人才。但我国海洋大学、高校设置涉海学科数量不足,招生规模不足,体量不大。以海洋科学一级学科为例,2014~2017年,海洋科学授予博士学位1048人、硕士学位2792人、学士学位4481人,这样的规模难以满足海洋强国建设对海洋创新人才的需求。

由此可见,王阳明出生在余姚,成长、生活主要在绍兴。王华墓葬在会稽徐山,王阳明墓葬在山阴兰亭鲜虾山,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认为,大型地质灾害其实可通过地震台网的观测结果,实现地质灾害的自动速报,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争取宝贵的时间。因为数字地震台网不仅可记录地震信号,也可观测记录一定规模的地质灾害产生的振动信号。目前正在运行的地震台网可记录体积在数十万立方米以上的地质灾害产生的震动信号。随着地震台网的不断升级,对更小规模的地质灾害监测也将成为可能。他说,现有研究表明,地质灾害产生的地震信号在形态、频率成分、延续时间、震源模型和物理机制等方面都与构造地震信号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在地震台网系统的自动处理中添加相应的过滤条件,将滑坡事件从小地震事件中分离出来,便可实现地质灾害事件发生时间、位置、大体规模等参数的自动速报,甚至还可估算出滑动速度、位移、运动距离等参数,为灾情的初步判断、应急救援,以及次生灾害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关于利用地震台网进行大型地质灾害速报的可行性,许强认为,目前接入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处理台站已达1000个左右,目前正在实施的地震预警项目规划建设台站将达到1万个。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重叠性。在这些地区,地震台网密集、数据记录质量高、监测能力强,密集的地震监测台网为大型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自动速报提供了硬件条件。同时,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对地震数据流的自动实时处理,也为大型地质灾害的识别和参数的发布提供了平台。

第二乐章,谐谑曲,活跃的小快板(Scherzo Allegretto vivace)。降A大调的小快板不应该弹得过于快速,以免第43小节出现的三十二分音符的断奏,以及第86小节开始的三十二分音符变得模糊不清。这个乐章的断奏部分如此之多,似乎预示了门德尔松后来的谐谑曲风格。托维说:“一如其标题所表明的,它是一个欢快的曲子,但是它并不是贝多芬通常意义上的谐谑曲。这首奏鸣曲代表着一种悖论,在应该是慢乐章的地方它是快板,而在小步舞曲时,却是慢的。”戈登威泽尔的意见与之相似,他认为“谐谑曲是本奏鸣曲中最不明亮的一个乐章,它的基本主题在陈述黯淡的钢琴音区里,整个乐章充满着某种恶毒的讥讽”。

在许强看来,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的地震预警项目,执行过程中在台站布设时应充分参考相关区域地灾隐患调查排查成果,兼顾对地震和地灾的有效监测,尤其是高风险大型地灾隐患区,应适当加密观测台站布设。“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形成科学有效的算法和速报流程,并将其写入数字地震台网系统,开展重点区域利用地震台网监测结果进行地质灾害速报的示范研究与应用。”

海洋囊括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技术、海洋工程、海洋人文社科等学科,综合性强。因海洋的特性决定了海洋创新人才的实验性,需要在大科学计划中接受训练、进行培养,科教融合尤为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忠岐

——科学研究要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这笔专用基金的宣传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唯一通过审批的药物不能阻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只能治疗该病的症状,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太好。在过去一年中,基于该领域一些假设(如降低遍布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的β-淀粉样斑块水平将会阻止该病的发展等)的几项主要的临床试验都失败了。最近,一种靶向攻击β-淀粉样斑块的抗体在第二阶段试验中呈现出较好的结果。然而,鉴于过去那些受到密切关注的化合物所遭到的失败,许多研究人员仍然对此持有怀疑态度,并希望看到更大规模的第三阶段试验。

“科学研究首先就是要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中的重大实际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忠岐始终奋战在我国树木森林病虫害防治第一线,他认为,无论是科学立项还是成果转化,都要面向“一线”,着力解决亟须突破的瓶颈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

杨忠岐以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的研究为例说明。“三北”防护林第一、二期工程造的杨树防护林曾被光肩星天牛毁灭殆尽,这一威胁依然笼罩于目前所造的防护林,严重影响我国北方“绿色屏障”的生态环境。“病虫害这个世界性难题,一直困扰我国林业发展。像松材线虫已成为我国头号重大病虫害,松树感染后最快40天死亡,全国目前已有16个省份近500个县发生过该类病虫害,严重威胁我国名山大川和整个森林的生态安全,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四)本研究列出了合格的高校基层党组应当具备的特征,进行排序,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运行提供借鉴。根据调查,人们认为合格党组织首先要学习和贯彻中央及各上级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次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然后就是要组织经常性政治教育,加强文化宣传。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做到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障林木健康生长,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杨忠岐选择了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控制病虫害,再配合物理防治等无公害技术,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是“治本”之策。

③资料来源于中国乡村旅游网:http://www.crttrip.com/showinfo-13-1578-0.html.《看看浪漫的法国是如何搞乡村旅游的?》。

由于这个项目研究直击问题要害,成果一出来便得到很好的应用。特别是针对东北林区的栗山天牛这种重大蛀干害虫,经过15年的艰辛探索,技术人员研究出了无公害防治技术,经过推广应用后,使该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成果要想成功转移,必须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杨忠岐表示。

在杨忠岐看来,目前我国在农业、林业等领域的成果转化率逐年提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国家应该给予立足实际、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把钱花在“刀刃”上,以此激励他们将成果推向市场,更好地进行转化,服务于一线生产,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此外,科研立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杨忠岐表示,希望国家在科研立项时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听取一线科研人员的“声音”,让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更“接地气”,解决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中亟须突破的瓶颈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中国自然资源报)

标签:;  ;  ;  ;  ;  ;  ;  ;  ;  ;  ;  ;  ;  ;  ;  

科技报国系民生-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强国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