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临床研究论文_陈杰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临床研究论文_陈杰

杭州市下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310004

摘要: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为一种老年人多见发病的脑血管病,此病病状进展缓慢,基本呈现渐进性变化,临床上最初表现为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医生诊断此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自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问世后,对此病的论述及报告渐趋增多,但对其临床诊断标准仍在探讨中,本文综述了CT技术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SAE,CT,临床研究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bcortical artrioscle-totictncephatopathy,SAE),即Binswanger病,以动脉硬化、慢性高血压、痴呆为特征的综合征。一般发病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主半球深部白质长穿支动脉硬化和透明变性,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造成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广泛的半卵圆中心脱髓鞘改变,发生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男女发病机率相同。

1、发病人群和主要症状

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也有可能在45岁即出现初步症状,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2~3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为1%~5%,约占人群脑血管病的4.5%~7.9%[1]。分为无神经障碍和有神经障碍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主要有[2,3]:第一,大部分表现为慢性发病,小部分表现为急性发病。病情可能呈现局部缓解,而后反复加重;第二,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严重下降、轻度神经错乱、情感淡漠、妄想、人格改变等;第三,表现为反复发生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可能造成偏瘫、肢体无力、失语等,常伴有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晚期可有脑卒中样表现,如尿失禁或偏瘫,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患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此病症程度越重[4]。

2、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室周围深部白质,脑深部白质穿支侧支循环少,显微镜下病理表现为动脉壁增厚,管径变细,存在血栓,神经元肿胀、细胞质固缩。由于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皮层下白质小细动脉管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使脑血流及氧代谢率明显下降,造成弥漫性白质变性,进而导致脑深部白质慢性缺血,最终导致缺血性脱髓鞘病理改变,常见于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及脑白质部位,弥漫性髓鞘发生脱失,导致轴突变性,神经纤维减少,尽管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脱髓鞘存在灶性融合的可能,但是会产生大片的脑损害,损害一旦出现,将不可逆转,出现白质疏松,进而出现脑室扩大及脑萎缩现象[5,6]。

3、CT表现与诊断

CT扫描是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一般以平扫方式即可作出此病的CT诊断,结合文献可以看出[7-11],CT不能直接显示动脉的硬化,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脑CT表现早期诊断依据有以下特征:

第一,脑白质改变,出现白质疏松症状。在侧脑室体部和前角或后角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的白质区呈现大致对称性低密度病灶,CT上表现为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缘不清,但灰白质尚可识别,两侧多对称,无占位效应,脑灰白质分界尚清,CT值比正常脑白质低,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无占位效应。

第二,腔隙性脑梗塞。可见基底节区单发或多发性脑梗死或腔梗,以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及脑室旁、内囊区多发小灶梗塞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伴随出现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脑梗死的患者多可见基底节区、脑干腔隙性脑梗死或大脑半球梗死灶及小脑梗死灶,其CT表现为点状或片状低密度影。

第三,脑室对称性扩张并脑萎缩。病情严重者发展成病灶融合到半卵圆中心显示可见对称的脑室周围低密度影,多位于侧脑室体部或前、后角周围,呈月晕状,造成脑室周围白质萎缩,双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大,脑沟、脑裂、脑池增宽加深,侧脑室外形增大。

按Goto[12]所推荐的分型标准,CT表现分为3型:I型:呈“鸡冠状”,病变局限在额叶,尤其是额后部;II型:病变主要围绕侧脑室旁、枕叶及半卵圆中心后部;III型:病变环绕侧脑室弥漫于整个半球。

4、小结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老龄化、高血压有密切关系,结合临床特征及应用CT扫描可以早期明确诊断,但定性诊断尚需结合临床特征作全面分析。随着当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导致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但是随着现代医学影像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CT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检出率也逐年提高。因此如何明确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并加以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毕秀娟.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8-48.

[2] 窦海波. 对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6):28-28.

[3] 钟永海.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09,15(2):42-43.

[4] 郑静红.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诊断[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92-93.

[5] 李月娣,张善生.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附86例报告)[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1,10(1):11-13.

[6] 徐善福,王琛.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MRI表现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15):3098-3099.

[7] Chuang YF,Kathleen MH,Maria CN,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POE4 Allele and Vascular Dementia:The Cache county study.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10,29(3):248-253.

[8] Robert P. Lisak MD FAAN FRCP(E)FANA Parker Webber Chair in Neurology Professor of Neurology. 5. Ischemic white matter disease(Binswanger's disease)[M]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John Wiley & Sons,Ltd,2016:13-14.

[9] Yang H,Xia ZY,Wang YX,et al.A study on levels of serum Pselectin and homocysteine and their effects on patients with 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2007,6(1):7-9.

[10] Maksimovich I. Transcatheter laser treatment of Binswanger's disease[J]. European Psychiatry,2016,33:S458-S459.

[11] Thakur S,Verma B,Mokta J,et al. Binswanger's disease[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of India,2007,55(4):285.

[12] Goto K,Ishii N,Fukasawa H. Diffuse white-matter disease in the geriatric population. A clinical,neuropathological,and CT study.[J]. Radiology,1981,141(3):687-95.

论文作者:陈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9

标签:;  ;  ;  ;  ;  ;  ;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临床研究论文_陈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