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ava:无线领域放异彩(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1](2021)在《基于STEAM理念的Python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TEAM教育自提出以来,不仅受到了美国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样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教育学者的推崇。我国在《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中提到,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几年内,“STEAM学习理念的兴起”将成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应用现状改革的重要要素之一。报告中同样提到了STEAM教育的几大特征,比如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学习、整合性等。说明STEAM教育理念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理念聚焦于五门学科课程内容的整合。而以STEAM理念为依托的跨学科课程的实施,通常需要以信息技术课程为基础,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来推动教学的进行,这与中小学基于图形化Python项目活动课程的开展有着较高的契合度。目前,Python编程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笔者所在的R市直到2019年才将Python课程纳入中学信息课程体系当中。为了使学生能提前适应Python编程的学习,R市多所学校尝试将Python编程的学习转换为图形化Python的学习并投放入小学,使学生在中学学习代码编程之前在小学阶段做好铺垫。因此,图形化的Python编程软件应运而生。但图形化的Python不能仅依托传统教学的方式开展。为此,笔者所实习的Q校将Python以项目式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后服务课程进行开展,并以STEAM理念为依托,来优化整个项目式学习的流程。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将基于STEAM理念,以Python项目教学为主要内容,开展本次STEAM理念下Python项目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次研究在分析和整理了STEAM教育理念以及Python项目式教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了笔者在Q校为期四个月的实习。首先探讨了将STEAM理念嵌入到Python项目式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对STEAM理念与Python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其次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开展本次研究,并以建构主义理念、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和游戏化学习理论为依托,推动研究的顺利开展;再次笔者在通过自身实践以及对大量文献的分析的基础上对STEAM理念下Python项目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依据STEAM理念学习者以及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对Python项目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流程进行设计、确立基本的教学原则、选中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构建STEAM教育理念下Python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并对教学评价做出了设计;最后笔者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本次Python项目教学开展两个阶段的行动研究,分为初阶教学阶段以及高阶教学阶段,高阶教学阶段是在初阶教学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再次开展实践。随后利用量表以及访谈调查来对本次的教学实践成效进行分析。通过本次研究后笔者发现,STEAM理念下的Python项目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长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研究结论笔者分别从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师队伍的优化以及Python教学的定位三个方面提出三点实施建议以供参考,同时本次行动研究设计的两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案也可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霍道伟[2](2020)在《物联网环境下的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水是生命之源,由于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匀性以及污染和浪费行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愈发严重。同时,管道漏损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是供水管道破损漏水现象,且仅在出现严重漏水时才被发现,此时水资源浪费己经非常严重。目前漏水检测所需人力成本大,操作复杂及实时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热点问题。随着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提出研究物联网环境下的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进行供水管网的远程自动漏损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供水管网规模庞大、不便监管、漏损严重、自控能力弱等问题,设计并搭建了物联网环境下的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利用已经比较成熟的传感器采集技术构建自来水主干道的终端信息采集模块,基于NB-IoT技术来实现远距离通信传输,接入云平台来对采集传输上来的终端实时数据进行存储,设计开发了监测管理平台的web页面和手机APP客户端,实现了对自来水主干道情况及漏水信息的实时有效监管。研究了基于NB-IoT的智能漏损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对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其中硬件部分包括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的硬件终端总体架构,STM32F103主控模块及其外围电路、电源供电管理电路、NB-IoT模组及外围电路和传感器电路;软件部分则设计了包括STM32的程序设计实现、NB-IoT模组以及服务器接入电信云平台进行配置、以及系统的上位机监测平台和手机APP。综合软件与硬件,系统中传感器采集节点负责采集终端各参数数据,经过相应的AD转换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STM32F103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给NB-IoT模组,NB-IoT模组将数据通过其核心网上传到云平台,然后云平台将数据转发给上位机监测平台。用户端只需联接互联网,便能随时查看主干道终端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以及各个参数实时变化曲线图。而后仅通过简单的定位算法将这些数据进行迭代计算便能确定漏损的位置。系统通过将传感器技术、NB-IoT技术、云平台技术和定位算法相互融合,为漏水监测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推广了物联网的应用。图[64]表[2]参[55]
沈一州[3](2019)在《基于RFID的多区域物资监管方法及其在押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浪潮的席卷,作为物联网技术基石的RFID技术也蓬勃发展,其具有非接触、多目标、非视距、识别速度快和效率高等诸多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文结合RIFD技术与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设计了基于RFID的多区域物资监管方法,实现了基于RFID的押运管理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当前多区域物资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RFID技术对多区域物资监管的巨大应用价值,还概述了国内外RFID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调研了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自动识别技术、追踪定位技术、监控技术和RFID技术,为下文的系统分析、设计和测试奠定了理论基础。(2)针对传统的多区域物资监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RFID的多区域物资监管方法,并创建了实例和进行了仿真验证。(3)利用该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RFID的押运管理系统,系统包括车载监控系统、仓库监控系统、后台监管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编码实现,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按位状态码。最后用实地测试对系统做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系统活性、安全性和定位精确性方面的要求。
伍凌宇[4](2019)在《面向自助式PAC系统的微信蓝牙从站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编程自动化控制系统(PAC—Programmable Automation Controller)在智能自助服务领域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PAC系统在人机交互易用性和手机客户端操作的友好性方面均较为薄弱。本文提出了通过集成微信蓝牙从站的技术方案,对传统PAC的通信和操作方式进行了改进,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蓝牙通信协议的分析,设计了蓝牙通信基本模块。包括硬件电路、协议栈、广播通信等,通过微信外设协议AirSync(微信官方开发的一种微信客户端与蓝牙设备间通讯的技术协议),使用java语言实现了微信蓝牙通信,搭建了测试服务器。使用Nordic Semiconductor公司的蓝牙通信测试软件NRFConnect进行了功能验证。设计了微信蓝牙通信的信息通信流程,实现了在微信服务端运行的公众号软件模块,完成了操作指令的转发,并在自助炒菜机样机上进行了功能应用验证。在基于国产京微雅格CME-M7处理器的硬件平台上实现了与PAC系统的集成,用示波器测量了微信蓝牙通信的性能,验证了微信蓝牙通信在工控领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在传统PAC系统中引入无线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微信蓝牙从站的集成,使得PAC系统的操作更加便捷、场地适应性更强,实现了一种新型的自助式PAC系统。
祖剑君[5](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流量分类识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移动流量所涉及到的一些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流量分类和流量识别是其安全领域中的一大分支,流量分类识别一方面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对网络进行分析和管理,另一方面准确的应用流量识别也有助于对用户隐私的泄露以及网络攻击进行提前的预防和有效应对。流量分类识别技术从互联网诞生伊始到如今万物联网的时代,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激增的应用程序随意选择端口号等问题导致基于端口号的分类方法在如今难担重任。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有效载荷、基于统计和基于行为的分类方法也都面临着特征选择需要大量人为参与和自动化程度低等弊端。而移动流量和传统网络相比又具有协议相对单一、应用数量众多、第三方服务和云服务使用广泛的特点,这些都给移动流量分类识别研究带来了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深度学习对移动流量的分类识别展开研究,以传统流量分类识别技术为基础,借鉴了近年来在计算机视觉及图像识别领域的成就,重点研究了移动流量的类图像转换方法以及自动化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基于移动应用的通信原理与流量特点,对其主要使用的应用层协议的载荷信息进行了研究,从中分析出与流量分类有关的有效信息,设计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流量分类方法整体框架。(2)对安卓移动设备产生流量的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用户界面自动测试技术的流量数据集构造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模拟用户与移动设备的一系列常用交互,生成流量进行采集。在此基础上,抓取移动设备产生的真实流量,建立了100个应用数量的移动流量数据集。(3)针对使用的卷积神经网络和移动流量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两种改进的预处理方法。一种是基于多级权重转换算法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借鉴了计算机视觉的成果,将流量转换成类图像的数据形式,以基于视觉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多级权重转换算法充分考虑到流量头部的特点,参考图像增强领域的成果,对字符的转换权重进行了分级,以强化可能与特征相关的字符转换权重,减弱干扰字符的转换权重,以达到加速和优化后续分类的作用。另一种是基于兼容加密流量转换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与以往相关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将加密流量的特性纳入了考虑,有效数据不仅选择了消息头部,还利用了部分消息实体进行辅助分类,以在充分利用深度学习高效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得框架能够兼容加密和非加密流量。(4)针对移动流量预处理后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一个适用于移动流量的CNN模型,通过真实数据对比实验对参数进行调优。并设计实验对整体分类框架进行评估,验证了该移动流量分类框架对移动设备应用流量具有良好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分类识别能力。
冯晓兵[6](2018)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展示平台主要是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事故查询服务主要是采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事故查询系统。政府统计网站主要是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各个行业、地域、类型的事故信息,通过浏览网站会发现存在事故信息简单、缺失、不完整等情况,并且有时网站的系统状态不是很稳定。当前移动互联在我国发展迅速,对于个人而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几乎成了生活中的标配,不仅覆盖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移动化趋势对于企业更是至关重要,不仅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扩展业务范围、加强用户操作体验,而且得益于用户群体广泛的特点,企业可从服务器获取大量用户数据,提高数据采集范围,并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特点,可用于进行系统优化和提高用户体验。基于移动智能方便用户、快捷服务、应用轻便的特点,借助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云端存储技术等开发相应的移动端应用,存储相关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可有效消除信息传递障碍,并且对于了解相关行业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生产趋势以及确认安全防范要点和安全技术开发方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Android系统为基础开发平台,采用Java面向对象语言和开发工具AndroidStudio,结合数据库技术以及相应的Bmob后台管理工具,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库。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进行事故信息的展示,提供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模糊查询;设立事故信息上传平台,使网络数据以及页面数据实现实时更新;使用SQL查询语言以及数据库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分批统计,并据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图表的展示。通过对当前主要事故的分析,可为相关企业的安全技术开发以及事故预防提供方向和指导。
高源[7](2018)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糖尿病辅助医疗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病之一,其并发症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威胁生命。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是血糖控制,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会耗费大量资源,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是一种负担。虽然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但通过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积极心态以及按时用药都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作。近些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也能够在糖尿病预防与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的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数据、借助现代智能设备大幅简化用户的数据输入步骤可以给患者合理的生活建议,减轻用户负担。本文基于以上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糖尿病辅助医疗处理框架。该框架分为前端与后端两部分。后端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采用结合MongoDB数据库、Kafka消息队列及Spark生态系统的Lambda架构,可实现数据存储、大规模离线批处理及实时流处理。前端为移动端APP,负责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结果呈现,APP通过蓝牙与可穿戴设备自动同步数据,前端与后端通过网络通信完成交互。自动化数据获取的关键问题是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同步。本文对蓝牙协议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使用安卓开发工具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获取可穿戴设备数据。本文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从食物图片预测热量的方法。在用户拍摄一张食材照片后,识别模型会识别出照片中食物的位置与类别,进而通过重量预测方法预测出重量,最终计算出热量。本文自行采集食物图像数据集训练了SSD物体检测模型作为食物识别模型,将数据集进行多项式回归以拟合出食物重量预测函数,通过查询美国农业部国家营养数据库得到食物的热量密度,最终将重量与热量密度相乘便可计算得到食物热量。实验结果显示,识别模型准确率达到94%,热量预测误差在10%左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张向宇[8](2017)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由Google发布的Android系统更是由于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使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占据着霸主的地位。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在各大运营商及政府的推广下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走向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对于传统的餐饮行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而无线点餐系统的出现不仅转变了餐饮行业传统的服务方式,而且提高了餐饮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对餐厅形象的提升有着极大帮助,最终实现经济收益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开发所用到的技术,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JDBC,MySQL,Tomcat等。其中客户端使用Android平台,服务器端使用Tomcat服务器,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数据,采用JDBC技术连接服务器与数据库。再对点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业务流程图分析系统的业务需求并对其进行用例分析,用E-R图设计数据库的表单结构,提出系统的物理框架以及整体概要设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划分,主要有登录模块,主菜单模块,点菜模块,餐桌管理模块,结账模块,更新模块等等。最后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分析设计与实现。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从分析测试结果可知,无线点餐系统基本实现了需求分析中的功能要求,各个界面交互性较好。
左康康[9](2017)在《计算机软件JAVA编程特点及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作用的充分发挥,人们越来越高要求计算机软件功能,促使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增加了市场中计算机软件的类型。技术人员开发计算机软件时,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即为JAVA编程,应用空间十分广阔,而且发展前景良好。本文中分析了JAVA编程语言的特点技术,为其更好的应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中提供理论指导。
李颖[10](2015)在《可穿戴设备自适应无线传输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可穿戴设备正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作为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的高科技市场之一,无论在日常运动监测还是医疗健康等应用范畴,可穿戴设备在得到资本青睐的同时也在不断壮大发展。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可穿戴设备不断在设备小型化、网络智能化方面不断发展。这不但对数据通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设备的功耗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保证在良好网络体验下降低设备功耗,就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考虑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和通信要求,探索一种自适应选择多种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对非紧急数据存储合并,定时定量发送。数据发送前进行适量压缩,并可供需求进行加密。数据发送时自主选择无线连接方式,优先使用低功耗连接方式,按需选择高速高功耗连接方式,当近距离无线连接丢失时转换远距离无线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经过了本次软件的开发,初步设计并构建出应用于Android平台上的数据传输通讯软件。作为一款数据传输通讯软件,本软件为其它软件应用提供数据传输接口,自适应选择蓝牙和WIFI进行数据通信。用户和设备应用能通过数据接口,将所需数据以最小代价稳定发送至目的地,满足可穿戴设备不断提高的功耗要求和通信需求。软件选用数据传输方式相较于传统单一传输方式,灵活性更大,可以针对不同可穿戴设备进行优化,提高软件效率,提高通讯稳定性,基本达到了的本软件设计的目的。通过本次设计,不仅学习了蓝牙和WIFI两种无线传输方式,还学习JAVA编程知识和编程技巧,增加了软件的设计经验,对Android平台及其软件开发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Java:无线领域放异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ava:无线领域放异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EAM理念的Python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STEAM教育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关于Python教育研究现状 |
三、研究综述总结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STEAM教育 |
二、Python语言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 |
三、游戏化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STEAM理念的Python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基于STEAM理念的Python教学可行性分析 |
一、Python课程的特点 |
二、STEAM教育的特点 |
三、教学开展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前端分析与学习目标的设计 |
一、学习者分析 |
二、教学内容分析 |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
第三节 教学方法与原则的确立 |
一、教学方法的确立 |
二、教学原则的确立 |
第四节 教学流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一、教学流程的设计 |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
第五节 基于STEAM理念的Python项目教学工具 |
一、教学工具介绍 |
二、图形化Python软件的优势 |
第四章 基于STEAM理念的Python教学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行动研究阶段与内容规划 |
一、行动研究阶段规划 |
二、行动研究内容规划 |
第二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计划阶段 |
二、行动阶段 |
三、观察阶段 |
四、反思阶段 |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计划阶段 |
二、行动阶段 |
三、观察阶段 |
四、反思阶段 |
第五章 基于STEAM理念的Python教学实践成效分析 |
第一节 基于量表的教学实践成效分析 |
一、对象的选取 |
二、量表的设计 |
三、量表前后测分析 |
第二节 基于访谈调查的教学实践成效分析 |
一、访谈调查的设计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实施建议 |
一、完善教学内容,搭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项目学习框架 |
二、优化教师队伍,助力STEAM理念与Python教学融合 |
三、明确Python项目式教学的正确定位,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项目式Python学习前测与计算思维量表》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项目作品评价表》 |
致谢 |
(2)物联网环境下的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发展趋势 |
1.2.3 设计的主要特点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2 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的整体设计及相关技术 |
2.1 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整体设计 |
2.2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
2.3 NB-IoT的技术特点 |
2.4 NB-IoT的网络构架 |
2.5 震动源定位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3 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的总体硬件设计 |
3.2 主控模块及外围电路 |
3.2.1 STM32主控模块 |
3.2.2 主控模块外围电路 |
3.3 电源供电管理电路 |
3.4 主控芯片的稳压模块 |
3.5 NB-IoT模组及外围电路 |
3.5.1 NB-IoT模组 |
3.5.2 NB-IoT模组外围电路 |
3.6 传感器模块 |
3.6.1 震动传感器 |
3.6.2 温湿度传感器 |
3.6.3 水滴传感器 |
3.7 系统硬件实物图 |
3.8 本章小结 |
4 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STM32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1 STM32与NB-IoT模组的通信 |
4.1.2 STM32的AT指令发送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3 STM32主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4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程序设计与实现 |
4.2 电信云平台的接入 |
4.2.1 NB-IoT模组接入电信云平台 |
4.2.2 服务器接入电信云 |
4.3 Web监测平台页面的设计与实现 |
4.3.1 Web平台功能介绍 |
4.3.2 Web平台界面的整体设计 |
4.3.3 登录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4.4 手机端的APP设计与实现 |
4.4.1 APP界面设计 |
4.4.2 数据通信软件流程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的搭建和测试 |
5.1 终端节点数据采集测试 |
5.2 数据传输及上位机平台测试 |
5.3 系统整体运行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3)基于RFID的多区域物资监管方法及其在押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RFID技术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文章结构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2.1 相关技术概述 |
2.1.1 自动识别技术 |
2.1.2 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特点比较 |
2.1.3 追踪定位技术 |
2.1.4 监控技术 |
2.2 RFID技术 |
2.2.1 RFID系统组成 |
2.2.2 RFID工作原理 |
2.2.3 RFID标准体系 |
2.2.4 RFID技术特点 |
2.2.5 RFID应用领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RFID的多区域物资监管方法的设计 |
3.1 多区域监控系统的问题与分析 |
3.2 基于RFID的多区域物资监管方法 |
3.2.1 多区域物资监管分析 |
3.2.2 多区域物资监管算法 |
3.3 多区域监管方法实例 |
3.3.1 硬件布置实例 |
3.3.2 多区域监控系统运行实例 |
3.4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RFID的押运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功能需求 |
4.1.2 系统功能框架 |
4.1.3 系统拓扑结构 |
4.2 子系统设计 |
4.2.1 车载监控系统 |
4.2.2 仓库监控系统 |
4.2.3 后台监管系统 |
4.2.4 数据管理系统 |
4.3 软件架构设计 |
4.3.1 软件架构选型 |
4.3.2 数据库设计 |
4.4 系统规范设计 |
4.4.1 按位状态码设计 |
4.4.2 请求Token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RFID的押运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基础模块实现 |
5.1.1 RFID阅读器模块实现 |
5.1.2 GPS定位模块实现 |
5.1.3 按位状态码实现 |
5.2 系统实现 |
5.2.1 车载监控系统 |
5.2.2 仓库监控系统 |
5.2.3 后台监管系统 |
5.2.4 数据管理系统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流程 |
5.3.2 测试用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4)面向自助式PAC系统的微信蓝牙从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微信蓝牙技术在智能自助服务领域发展现状 |
1.3.2 微信蓝牙技术在工控领域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微信蓝牙从站设计方案 |
2.1 自助式PAC系统需求分析 |
2.1.1 自助式PAC系统对蓝牙通信需求分析 |
2.1.2 自助式PAC系统对移动互联网需求分析 |
2.2 微信蓝牙通信软硬件设计 |
2.2.1 蓝牙通信软硬件框架分析与设计 |
2.2.2 微信框架分析与设计 |
2.3 自助式PAC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4 小结 |
3 蓝牙从站设计 |
3.1 硬件电路设计 |
3.1.1 外围电路设计 |
3.1.2 时钟电路设计 |
3.2 蓝牙通信程序设计 |
3.2.1 功能模块程序设计 |
3.2.2 蓝牙通信建立流程 |
3.3 微信接入蓝牙程序设计 |
3.3.1 微信客户端与蓝牙从站通信建立 |
3.3.2 蓝牙从站与微信客户端通信调试 |
3.4 小结 |
4 微信服务端接入 |
4.1 设备识别与安全性问题 |
4.2 微信API接口程序设计 |
4.3 服务端应用程序设计 |
4.3.1 微信推送消息程序设计 |
4.3.2 微信接收消息程序设计 |
4.3.3 自助炒菜机功能程序设计 |
4.4 微信接口调试验证 |
4.5 小结 |
5 实验与应用 |
5.1 自助炒菜机实验验证 |
5.1.1 蓝牙通信功能验证 |
5.1.2 微信蓝牙通信功能验证 |
5.1.3 微信蓝牙通信性能验证 |
5.2 微信蓝牙在M7 从站的应用 |
5.2.1 实验方法设计 |
5.2.2 实验过程及结果验证 |
5.3 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流量分类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移动流量分类研究进展 |
1.2.2 深度学习在流量分类领域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移动流量分类及深度学习相关知识介绍 |
2.1 网络流量分类意义 |
2.2 网络流量分类方法 |
2.2.1 基于端口号的分类方法 |
2.2.2 基于有效载荷的分类方法 |
2.2.3 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 |
2.2.4 基于行为的分类方法 |
2.3 移动流量特点介绍 |
2.4 深度学习 |
2.4.1 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
2.4.2 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 |
2.4.3 卷积神经网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流量分类方法框架设计 |
3.1 系统总体框架 |
3.2 数据集构造方法与实现 |
3.2.1 自动化运行方法 |
3.2.2 采集及标注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处理方法研究 |
4.1 基于多级权重转换算法的预处理方法 |
4.1.1 问题描述 |
4.1.2 数据选择 |
4.1.3 数据标准化算法 |
4.1.4 多级权重转换算法介绍 |
4.1.5 与常规预处理转换算法的比较 |
4.2 兼容加密流量转换的预处理方法 |
4.2.1 问题描述 |
4.2.2 数据选择 |
4.2.3 标准化处理及数据转换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CNN的分类模型设计与实现 |
5.1 模型选择与设计 |
5.1.1 模型选择 |
5.1.2 模型设计 |
5.2 模型具体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与分析 |
6.1 实验配置 |
6.2 数据集 |
6.3 评估标准 |
6.4 实验设计与结果 |
6.4.1 训练模型结构验证 |
6.4.2 卷积神经网络评估 |
6.4.3 多级权重转换算法评估 |
6.4.4 兼容加密流量转换的预处理方法评估 |
6.4.5 与相关研究的比较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与分析 |
7.2 课题研究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Android平台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事故理论及事故模式研究现状 |
1.2.2 生产安全事故预测和评价研究现状 |
1.2.3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及防控研究现状 |
1.2.4 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案 |
1.3.3 技术路线 |
2 生产安全事故及相关安全致因理论 |
2.1 生产安全事故概念 |
2.2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 |
2.3 安全生产事故致因理论 |
2.3.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
2.3.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3.3 管理失误论 |
2.3.4 综合论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功能设计及技术分析 |
3.1 系统功能设计的目的及模块介绍 |
3.1.1 系统功能设计的目的 |
3.1.2 系统模块设计 |
3.2 Android系统开发技术分析 |
3.2.1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
3.2.2 开发语言选择 |
3.2.3 网络云端平台选择 |
3.2.4 Android开发工具AndroidStudio和模拟器Genymotion |
3.3 本章小结 |
4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移动系统功能实现 |
4.1 数据库设计 |
4.2 基于Bmob云技术用户注册模块开发 |
4.2.1 Bmob用户系统的使用 |
4.2.2 用户对象介绍 |
4.3 系统主界面设计及功能模块开发 |
4.3.1 主界面设计 |
4.3.2 用户设置 |
4.3.3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展示 |
4.3.4 生产安全事故上传模块开发 |
4.3.5 生产安全事故查询模块开发 |
4.3.6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5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移动系统实际应用 |
5.1 事故云上传模块应用 |
5.2 图表展示与统计分析应用 |
5.2.1 我国2011-2017 年煤矿事故类型分类 |
5.2.2 我国2011-2017 年煤矿事故变化趋势图表 |
5.2.3 我国2011-2017 年煤矿事故地域分布图表 |
5.2.4 我国2011-2017 年煤矿事故等级分类图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糖尿病辅助医疗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Spark |
2.2 Lambda架构 |
2.3 深度学习技术 |
2.3.1 物体检测 |
2.3.2 TensorFlow |
2.4 蓝牙 |
2.5 可穿戴设备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糖尿病辅助医疗系统 |
3.1 系统架构 |
3.1.1 前端 |
3.1.2 后端 |
3.2 前端APP |
3.3 后端Lambda架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辅助医疗系统关键技术 |
4.1 辅助医疗数据管理 |
4.1.1 数据获取方式 |
4.1.2 人工输入可穿戴设备数据 |
4.1.3 蓝牙获取可穿戴设备数据 |
4.2 从食物照片估算热量 |
4.2.1 食物识别 |
4.2.2 重量估算 |
4.2.3 热量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分析 |
5.1 实验硬件环境 |
5.2 Lambda架构配置 |
5.3 手环数据获取 |
5.4 从食物照片估算热量 |
5.4.1 数据集构建 |
5.4.2 食物识别模型 |
5.4.3 食物重量预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总结 |
6.2 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情况 |
1.4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技术介绍 |
2.1 Android简介 |
2.1.1 系统架构 |
2.1.2 Android组件 |
2.1.3 Android的优势 |
2.2 JDBC |
2.3 My SQL数据库 |
2.4 Tomcat |
2.5 Servlet和JSP |
2.6 无线通信技术 |
2.7 Eclipse |
2.8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业务需求分析 |
3.1.2 功能需求分析 |
3.1.3 性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 系统概要设计 |
3.3.1 系统总体设计 |
3.3.2 系统物理结构 |
3.3.3 客户端架构设计 |
3.3.4 服务器端架构设计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3.4.2 数据库概念模型 |
3.4.3 数据库逻辑模型 |
3.4.4 数据库的连接与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详细设计 |
4.1 开发环境的实现 |
4.2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 |
4.3 详细设计 |
4.3.1 客户端设计 |
4.3.2 后台服务端设计 |
4.4 项目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的 |
5.2 功能测试 |
5.3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计算机软件JAVA编程特点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软件JAVA编程特点 |
(一) 具有简单的结构 |
(二) 面向对象 |
(三) 可移植性 |
二、计算机软件JAVA编程技术 |
(一) 嵌入式 |
(二) 无线JAVA与移动 |
(三) 企业和行业信息化 |
(10)可穿戴设备自适应无线传输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可穿戴设备 |
1.1.1 可穿戴设备类型 |
1.1.2 可穿戴设备网络连接方式 |
1.2 研究目的与方向 |
1.2.1 可穿戴设备数据传输过程 |
1.2.2 自适应数据传输研究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开发环境介绍 |
2.1 开发平台的选择 |
2.2 Android 系统简介 |
2.2.1 Android 系统结构及主要组件介绍 |
2.2.2 Android 系统对硬件的支持 |
2.2.3 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组件 |
2.3 BLE 技术简介 |
2.3.1 BLE 发展及版本简介 |
2.3.2 BLE4.0 特点 |
2.3.3 BLE 通讯协议 |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需求的提取 |
3.1.2 需求定义与规约 |
3.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3.3 系统功能及流程 |
3.3.1 数据发送过程 |
3.3.2 数据接收过程 |
第4章 存储传输过程设计 |
4.1 传输数据的类型分析 |
4.1.1 运动健康类可穿戴设备 |
4.1.2 摄影摄像类可穿戴设备 |
4.1.3 语音类可穿戴设备 |
4.1.4 操控类可穿戴设备 |
4.2 BLE 的数据传输能力 |
4.3 WIFI 的数据传输能力 |
4.4 蓝牙转 WIFI 传输所需缓存空间 |
4.5 数据存储与分割 |
第5章 程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
5.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5.2 具体的软件开发 |
5.2.1 软件的建立及其程序结构 |
5.2.2 软件的核心代码 |
第6章 程序的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方法 |
6.3 测试结果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总结 |
7.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Java:无线领域放异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EAM理念的Python教学设计与实践[D]. 李洋.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物联网环境下的自来水主干道监护系统设计[D]. 霍道伟.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3]基于RFID的多区域物资监管方法及其在押运中的应用[D]. 沈一州.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4]面向自助式PAC系统的微信蓝牙从站技术研究[D]. 伍凌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 [5]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流量分类识别研究[D]. 祖剑君. 东南大学, 2019(06)
- [6]基于Android平台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系统开发[D]. 冯晓兵.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7]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糖尿病辅助医疗系统[D]. 高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8]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的设计[D]. 张向宇. 武汉轻工大学, 2017(06)
- [9]计算机软件JAVA编程特点及技术研究[J]. 左康康. 电脑迷, 2017(03)
- [10]可穿戴设备自适应无线传输的研究与实现[D]. 李颖. 吉林大学, 2015(08)
标签:穿戴设备论文; android蓝牙开发论文; 移动开发论文; 蓝牙功能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