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弘旭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有关键作用。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并且社会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更高的关注程度,所以施工技术是否运用的合理就显得的极为重要。对于全段围堰导流技术来讲,由于其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同时施工作业效率高,从而使得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为了可以推动水利工程中施工质量的提升,确保水利工程施工与设计要求相一致,本文将对其中的全段围堰导流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的解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全段围堰导流技术;使用原则
引言:在水利工程施工环节中,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需要将临时的围护设施修建在施工水域之中,此围护设施结构就是围堰。围堰工程能够帮助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并且围堰设施可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结束后拆除。全段围堰导流技术,指的是施工可以在河流水面中完成,将一个围堰装置修建在河流上下游中,使得河水可在规定的通道中流淌,有助于确保水利工程可以顺利得到实施。此外,如果上游水位高于河流下游的水位,则围堰可以不在下游修筑。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全段围堰导流技术的使用原则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全段围堰导流技术的使用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广现代水利工程改造的技术标准
对于水利工程来讲,其施工质量与所应用的施工技术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为了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技术人员应不断的对施工技术予以完善与更新,同时根据实际施工要求来对施工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其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施工技术予以完善,即:(1)在完善技术设备过程中,需要以施工方案为依据,并注意关注施工方案中的各项要求,以此来有目的的引进或者更新施工所需要的设计或者技术;(2)提升施工方案所具有的指导作用,通常来讲,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有助于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施工技术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2、将水利工程整体布局给予优化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要使水利工程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根据施工现状,着眼于全球的市场大环境,从中不断的汲取有用成分,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做到施工思想及施工设备的更新。需要指出的是,优化工程布局不是简单的设备引进,而是在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前提下,根据施工企业现有的经济基础及装备,进行全面的施工方案策划。策划中应具有最新科学技术使用、施工过程监控、施工质量管理及施工过程自动化及智能化等。
3、制订总的施工规划
要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适量,除了做好新技术引进及更新,施工整体布局,还得对制订总体施工规划,才能做到放眼于整个施工环境,才能做好全盘施工工作。规划不是通过简单的测量几个数据,查找数篇文献资料就能完成的,还得对施工河段的水质环境,水流特点,地形特征及其它环境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才能做到施工规划制订。此外,在这诸多因素考察的同时,还要放眼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水利工程,分析它们是如何施工的,在施工中采取了那些重要措施,才建成了今天成功的水利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将这两大方面的工作做到位,才能使水利工程高效、高质量完成。
二、全段围堰导流技术的具体应用
1、隧洞导流法
这种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在河流的上下游分别修筑围堰,并在河流两岸挖取隧道,以便于河水分流,使围堰免于损伤。隧洞的施工方式,则根据不同的地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施工中主要注意这几点:首先,为了提高排水量,避免孔径减少,应注意改善洞内的施工条件。其次,修筑的隧洞应贯通于上下游,实现上下游河水分流。但应注意和河道的交角,通常情况下,交角应在左右为宜。再次,为了便于排水,隧洞通常都为直线,但也有弯道的情况,这时应注意弯曲度不能超过5度,否则,会产生横波。另外,隧洞的进出口应和围堰保持一定距离,才能避免流水过近造成的冲刷。还有,隧洞内部是否采取衬砌,应根据施工场地而定,当所在地的土壤较为疏松时,应在洞内衬砌,以达到加固作用。否则,不给予衬砌。第四,隧洞导流发适合于地质坚硬、水流急速,并且上下游落差较大的河段,这时,不仅降低了隧洞修建成本,还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但需要指出的是,要做好汛期防护工作,以保证隧洞正常运作。如可以临时挖掘一些低高程的隧洞,和永久性隧洞相连接,便可以起到排汛作用。
2、明渠导流法
顾名思义,就是在河岸上挖取渠道,分解水流的方式。该种方式在施工中,应注意这几个方面:首先,在渠道选址时,应具备施工量少,需要挖掘的渠道短,还要保证渠道挖好之后,引流作用良好;在渠沟挖掘时,保证施工安全,不能具有安全隐患,如水流、山体滑坡等。其次,为了很好的引流,通常在渠道上设置转弯,弯度半径应在渠道宽度的5倍左右。另外,渠道的进出口应和围堰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过近被流水冲刷,造成损坏。一般情况下,进出口应距离围堰50-100m为宜。再次,一般由于基坑内不能聚集较多的水分,为达到此目的,常要求明渠和基坑间保持一定距离。最短距离应在2.5-3.0米左右。第四。明渠适合于水流平缓的河道施工,在开挖时,还得灵活应用周边的有利条件,以减少施工成本。如,当施工所在地附近有废弃的河道,则可以将渠道中间位置挖掘工作省去,只就进出口进行挖掘,这样明显降低了物力、人力及财力的使用。
3、涵管导流法
涵管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修建位置具有特定的选址,通常选在河岸沙滩上,并且该处的位置应在枯水位以上。选定之后,在进行围堰修筑,当围堰筑好之后,满溢的水流就会顺着涵管流出。但涵管不一定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施工地段河岸是岩石的情况下,通常在岩石上开挖沟槽,然后封盖,便形成不一样的涵管。不仅省去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涵管使用中,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水分外渗,这将给水利施工带来不便,阻碍了工程推进。针对此种情况,可在涵管外层设置截流环,可以减少外渗,也可以加长外渗距离,从而减小了外渗造成的破坏,对提高施工具有重要意义。要达到防渗效果,应压紧防渗材料,才能起到防渗效果。在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形式及内容也不尽相同,在防渗材料使用时,也应做到灵活应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涵管水分外渗。上面将全段围堰分流技术中常见的几种进行简单的介绍,还有不少由于篇幅问题不能一一列出。另外,上述这三种导流技术在水利施工使用中,并不是彼此分明,而是相互交错使用的。所以在施工中,应根据地理特征,水系状况,及施工条件,将这三种技术灵活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
结语: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水利工程在其中发挥着的关键作用,所以对其施工质量加以密切关注就显得极为重要。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全段围堰导流技术仍然需要持续完善,以此来确保全段围堰导流技术的应用质量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对于我国水利工程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淑荣.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24)
[2] 张民涛,张安亭.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探析[J].河南科技.2014(13)
[3] 王红军.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经贸实践.2016(24)
[4] 郭艳立.论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2)
论文作者:吴机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围堰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隧洞论文; 涵管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论文; 下游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