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_大学论文

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地区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大学生论文,就业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研究北京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在2000年1月和6月,我们选取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始和基本收尾这两个时间段,在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助下,先后开展了三次抽样调查(分别称为一月大学生调查、六月大学生调查和六月用人单位调查,抽样方式略)。其中一月大学生调查在北京地区高校中抽取应届毕业生样本1607份: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博士生占1%,硕士生占17%,双学士占1%,本科生占62%,大专生占19%;北京生占48%,外地生占52%;统分生占86%,自费生占8%,定向委培生占6%。六月大学生调查采取各高校抽样调查和人才招聘会上随机抽样调查等方式获取应届毕业生样本1035份;其中男生64.8%,女生35.2%;博士生1.1%,硕士生9.4%,本科生69.7%,大专生18.9%,其他0.9%;北京生40.4%,外地生59.6%。六月用人单位调查我们抽取了北京市49个用人单位的样本:其中国家机关8个,国营企业21个,事业单位4个,科研单位3个,三资企业6个,集体企业1个,私营企业4个,其它2个;其中位于近郊八区的有42个单位,远郊区县的有7个单位。我们认为这3次调查的综合情况能较为客观地反映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真实现状。

一、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基本状况

1.大学生就业困难还是容易?

调查显示: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虽然有压力,但总体上说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还是有信心,不慌乱,最后实际落实的就业情况和大学生自身开初的估计差别并不大,毕业生基本满意。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较为平稳。

求职当然是应届大学生最为关心的事情,在一月调查中,65%的被调查同学表示“求职是最困扰他们的事情”,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他们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压力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在对毕业生求职心境的调查中,有30%的被调查同学表示“紧张”,另外35%的同学用“平静”描述了自己的心情,表示“悲观”的人仅占1%,表示“浮躁”的人占13%;因为就业的压力而产生种种不良反应的占极少数,有严重“胃口不好”、“睡得不深不稳”、“一阵阵恐惧和恐慌”、“感到前途没有希望”、“感到身体软弱无力”、“感情容易受到伤害”的同学分别上1%、4%、2%、2%、2%、3%,大部分同学完全没有这些反应。6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具有竞争力,73%的同学表示对找到工作有信心(这和我们六月大学生调查中72.8%的就业率惊人的相似),只有5%的同学明确表示没有信心。可见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困难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对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就业还是比较乐观的。六月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出32.1%的同学认为“现在看来找到一份工作比择业初期预计的要容易”,35.7%的同学则认为“困难”,60.2%的同学对找到的工作“满意”,只有9.2%的同学感觉“不满意”。这和2000年初许多人对就业形势的悲观预测似乎并不一致。在全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依然是其中较具优势的群体。

2.就业的领域有多宽?

调查显示: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观念更为开放,就业思路更为开阔,就业领域在扩大,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前表现沉稳,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于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变化。58%的被调查同学愿意“完全自主择业”,只有3%的同学表示还希望“国家分配”就业;54%的被调查同学积极支持大学生分配政策转向“完全自主择业”的方式;在对“专业对口”问题的认识中,只有17%的被调查同学认为“非常重要”,剩下的同学只认为“应该考虑”、“不太重要”或者“无所谓”;65%的被调查同学赞成“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说法,48%的被调查同学对自己创业积极赞成并敢于去做;追求择业的稳定性和“吃皇粮”观念已成过去;25.6%的大学生选择了把户口、档案关系挂靠在一个单位(或者干脆不要户口、档案)去打工。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21%的同学毕业后的首选不是“找工作”,而是“继续深造”,6%的同学选择“做自由职业者”或“自己创业”。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的多元化的趋势是相符的。

3.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就业?

调查显示: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选择更重实惠、重发挥、重发展,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选择工作的标准是和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紧密相联系的。在调查中,大学生认为人生中追求的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按重要次序):健康、知识、爱情、理想信念、金钱、家庭、友谊等;对于择业中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经济收入、能否发挥特长、工作环境等;希望就业单位提供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发展机会、深造机会、工资收入。由此可见,今天的大学生不仅仅认可“金钱”对人的价值的认定,在择业中表现出追求功利和实惠的倾向,但同时他们又绝不是鼠目寸光,只图眼前利益,他们强烈要求用人单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渴求单位给他们以学习的机会、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自己早日成才的环境。

另一个显著的现象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虽然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较之以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很高,这是近几年普遍的现象。在本次调查中,42%的非北京生源的学生首选“北京”就业,另外近30%的同学首选“沿海开放城市”就业,但这样的选择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意“回生源地”往往是大部分同学的第三选择,至于愿意去边远省区的学生则微乎其微。在对“你是否愿意去小城市或乡镇基层工作?”问题的回答中,“不愿意”的占被调查同学总数的68%,“愿意”的仅占被调查同学的11%。

在一月大学生调查中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性质选择,排在前列的单位依次是:国家机关、三次企业、高等院校、其它事业单位、私营企业,选择科研单位、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人较少。特别是“国家机关”成为不同层次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对象。而六月大学生调查显示:30.1%的被调查同学选择进“国有企业”,选择进“国家机关”的占17.1%;其他选择的人数比率是:“科研单位”10.4%,“三资企业”9.2%,“其它事业单位”8.8%,“私营企业”18.0%,“高等院校”5.8%,“集体企业”3.3%,“部队”2.5%,“其它”4.1%。这说明国家机关、三资企业、高等院校等部门的实际需求量和同学们的愿望有着较大的反差,而特别需要大批人才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却不为同学们垂青。

从对工资收入的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的高期望值,在对工资的具体要求中(对照北京市水平),选择月工资待遇1500元至2500元的学生占49%,选择2500元以上的占28%,大大高于北京市平均工资。只有3%的同学选择了500元至800元的工资;20%的学生选择了800至1500元的工资。而在六月找到工作后工资的实际状况是:800-1500元,47.7%;1500-2000元,16.6%;500-800元,9.4%;2500元以上,8.8%。显而易见,最后的就业单位绝对不可能实现多数同学的愿望。在六月用人单位调查中,75.5%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可以看到:自由竞争的环境可以使大学生为自己选择更好的环境,但过高的期望值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失落。就业中更多的挫折,也会造成人才的失衡和浪费,在某种程度上过高的期望值是学生自己为顺利择业设置的一道障碍,花费了不必要的成本。

4.通过哪些途径就业?

调查显示: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求职途径日趋多元化,各种招聘会发挥了交流人才的重要功能,社会关系在求职中还有着重要的作用,网上求职将成为趋势。学生们求职途径按选择比例高低为序依次是:招聘会、家庭关系、学校和老师、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同学和朋友、社会中介机构等,可以看出就业已经走出了过去的求职途径单一的局面。

招聘会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六月用人单位调查中,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政府主管部门举办的毕业生招聘会,93.9%;参加校园招聘会,2.0%;其他社会招聘会,2.0%;其它社会中介自行发布信息,2.0%。在六月大学生调查中对“哪种招聘会更有效”这个问题,50.7%的同学选择了“校园招聘会”;33.5%的同学选择了“政府主管部门举行的大型综合毕业生招聘会”;7%的同学选择了“政府主管部门举行的小型专场招聘会”;6.7%的同学选择了“非完全针对毕业生的招聘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什么是成功率较高的途径”的回答中,一月大学生调查中选择“社会关系”的占54%;选择“学校”和“老师”的占16%;选择招聘会的占14%;选择“同学和朋友”的占5%;选择“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的占2%。而六月大学生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求职成功率最高的资源和关系依次是:社会关系,55.8%;学校和老师,17%;招聘会,15.3%;同学和朋友,3.8%;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3.3%;其它,4.8%。这表明在现阶段通过招聘会、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择业的有效性较差,而社会关系在求职成功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六月大学生调查中,同学们认为“最有发展的求职手段”是:网上求职,28.7%;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工作机会,25.8%;校内招聘会,22.0%;社会招聘会13.0%;委托代理人7.2%而在六月用人单位的调查中,用人单位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招聘手段”是网上招聘,36.7%;委托代理人,24.5%;校内招聘会,22.4%;社会招聘会,10.2%。这说明2000年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从互联网上得到了实际的利益并一致看好网络就业的发展,而对依靠社会关系实现就业的发展却不以为然。

5.就业取胜靠什么?

调查显示:在2000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专业、学历和社会实践经历成为求职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大学生自身全面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人才市场上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在一月和六月大学生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求职中最重要的自身因素是(依选择比例高低):专业、学历、社会实践经历。两次调查结果前后顺序没有发生变化。

在回答“你认为当前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什么竞争”时,53%的同学选择了“全面素质的竞争”;22%的同学选择了“专业竞争”;其他因素(社交能力、社会关系、学习成绩等)都没有超过8%。可见大学生认为自身的全面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这种积极的择业态度符合当前青年发展的实际,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

6.就业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调查显示:在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求职信息不畅、对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选择训练是最主要的困难;用人单位的“高消费”现象也成为大学生议论的焦点。

“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事情”是:信息缺乏,28.6%;就业政策,22.3%;社会关系不足,15.6%;自身不具有竞争力,11.0%;不公平竞争,13.6%;其它,8.8%。

只有9%的同学对现行的就业政策“很了解”,74%的同学表示了解“一般”,其他同学“不了解”,这反应了我们的政策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到位。此外,53%的被调查同学表示在求职前“没有受过择业方面的指导和训练”;35%的被调查同学明确表示还“没有职业选择方向”,比较盲目,这些都加大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选择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用人单位在使用人才方面存在“高消费”现象。这已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调查中50.6%的大学生认为“有些用人单位”存在这种现象;34.2%的同学认为“存在”这种现象,且“很严重”;只有1.9%的同学认为“不存在”。

7.就业成本知多少?

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找到好工作必须有物质基础做后盾。

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花费情况大体如下:在200元以下,占28%;200-500元,占28.9%;500-1000元,占17.9%;1000-1500元,占10.3%;1500-2000元,占4.2%;2000元以上,占10.7%。费用中最大的花销是:印制资料,37.7%;交通费,25.6%;参加招聘会,20.3%;公关,7.2%;交纳违约金和其他收费,3.9%;其它,5.3%。

8.哪些同学还没有就业?

调查显示:六月初北京地区还有27.2%的同学没有落实工作,而在其中有许多同学并不是没有找到工作,而是观望或者不愿工作。

在没有落实工作的同学中,35.1%的同学有单位接收,但不理想,还在观望;暂时不想就业的同学占到29.9%,这部分同学主要是想继续报考研究生,在北京这个群体正在逐年增大;而只有21.6%的同这完全没有接收单位,还不到总比例的6%。因此当我们分析就业比例时,我们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其中的复杂性。

二、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相关比较

1.北京生源学生和外地生源学生的比较

调查显示,北京生源学生(简称北京生)和外地生源学生(简称外地生)就业率基本持平(71.7%和73.4%),外地生略高一点。

(1)北京生在自信心上略低于外地生

表1 “你对能找到工作是否有信心”

 有

 无

不确定

总体比例

 73%   5%

22%

北京生源

 68%   7%

25%

在这次调查中,北京生源的同学对找到工作的自信心比外地生源的学生要低一些,他们在整个北京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心理上并不很占优势。这个特点在大学生一月调查问卷中用词语来表达自己求职的心境中也有所反应,北京生源的同学选择“紧张”、“不知所措”的同学的比例相对于外地生源的同学更高一些。

(2)就业困扰因素不尽相同

表2 “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事情”是

信息 政策 社会关系 不公平竞争 自身实力 其它

外地生

 32%  28%

14%

 14%7%

 5%

北京生

 24%  14%

19%12%18%   13%

可以看出,政策和信息对外地生的限制较大,而北京生在自身实力上有比外地生更多的担心。

(3)北京生工作选择自由度较大

表3 “你毕业后的意向首选”是

参加工作 在国内

出国

做自由

自己

其它

 继续深造 深造

职业者

创业

总体比例

 72%14%

7%

 3%

 1%

 3%

北京生源

 67%15%

8%

 4%

 1%

 5%

北京生源的学生因为家在北京,其选择意向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也减轻了毕业生自身的就业压力,但对于政府宏观调控部门来说,这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群体,其就业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北京生源的学生愿意到国外去的比例略高于外地生,这和北京学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和家庭环境是有关系的。

另外从住房和毕业消费的需求上也可以看出北京生在就业过程中灵活性更强。

表4 “你对现在就业单位的住房条件重视程度如何?”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一般

不太重视

不重视

外地生24.1%44.6%

25.9%

 3.9%

 1.5%

北京生17.9%27.9%

38.6%

 11%4.6%

表5 “你用于求职的费用大体在?”

可以看出:北京生在住房和求职花费上负担较轻,比起外地生,他们有着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些势必为他们带来择业的优势。

(4)北京生更乐于进企业

表6 “你对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排序)

 12 345

 6

总体国家

 三资

 高等

 国有

事业

私营

机关

 企业

 院校

 企业

单位

企业

北京生源

三资

 国家

 私营

 国有

事业

高等

企业

 机关

 企业

 企业

单位

院校

北京生源的同学在选择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排序上都高于总体排序,表现出他们更乐于从商,追求实惠的意向,在这方面也是他们常年在北京居住、观念多元的结果。

另外,在对求职途径和成功率较高的求职途径的调查中,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北京籍学生最可依赖、成功率最高的途径,这是由于他们身处北京,有多种社会关系可以利用的结果,因此北京生源的同学在择业上具有自身的优势条件。

2.男生和女生的比较

通过调查,男生和女生的就业率基本持平(72%和74.1%)。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本次的调查中,24%的男生、60%的女生和47%的用人单位认为“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且很严重”。我们把男生和女生的调查样本进行比较,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1)女生自信心略低于男生

对“找到工作有信心的”,女生比例为70%,而男生的比例是78%;有18%的女生表示心情“烦躁”,20%的女生表示“不知所措”,而男生对此两项回答的比例分别是15%和14%。在解决心理压力的过程中,女同学寻找家长、亲戚帮助的比例比男生高(女生是25%,而男生是17%),说明她们对家庭有更强的依赖性。

(2)女生更需要求职心理服务

在对服务需求的调查中,除了大家共同反映的就业信息服务极其重要之外,52%的女生认为求职心理服务“很重要”,30%的女生认为“比较重要”,在比例上大大高于男同学。这说明在大大加强学校的毕业生心理咨询服务时要格外注意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实际就业困难要多于男生。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女生对不公平竞争的不满高于男生;她们在就业中更多地依靠种种社会关系和学校老师(男生更多依靠社会关系和招聘会);在择业中女生更注意自己的社交能力。

3.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比较

根据统计结果,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就业率分别为73.2%,76.6%,47.7%,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大专生就业最不理想的现状。

(1)研究生更有信心,更为成熟

84%的研究生对找到工作有信心,远远高于本科生73%的选择率;在心理上认为自己“紧张有压力”的比例和本科生相似,但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本科生,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研究生更趋成熟。

(2)研究生更支持国家就业机制的改革

我们可以将硕士生有关数据的整体样本数据作一比较。

表8 “你愿意如何择业?”

自主择业

先自主择业,

由国家 无所谓

后由国家分配

分配就业

总体指标

 58% 28%

3%

 11%

硕士生69% 19%

2%

 10%

这说明,研究生更迫切地希望用人机制的完善,更赞成自主择业,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硕士生和大专生对择业困难估计不足

表9 “现在看来找到一份工作比择业初期预计地要……”

容易困难不好说

本科生 34.8%

 32.5%32.7%

硕士生 27.8%

 42.2% 31%

大专生

24%

 46.4%29.6%

在六月用人单位调查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依次为:大本,81.7%;硕士生,12.2%;大专,4.1%;博士生,2.0%。这显然与表9显示的择业预期有较大的差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生心理准备明显不足。研究生择业同样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

(4)工作工资收入和学历成正比

表10 你现在找到工作的单位给你提供的工资是多少

 500-800元 800-1500元 1500-2500元 2500元以上

硕士生

9.6%31.7%25.4%33.2%

本科生

10.2%58.2%21.7%

   9.9%

大专生

 20%67.9%10.4%

   1.7%

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这个规律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

三、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服务需求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我们设置了开放的问题,以了解同学们在就业中对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部门)、用人单位的服务要求,结果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上:

1.对政府(人事和教育等部门)的服务希望

毕业生希望政府能够举办更多更好的招聘会,更多地提供相关信息;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相关政策咨询、政策解释服务;制定针对于特殊群体的优惠政策;鼓励建立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相关的服务(如提供各高校学生素质排名榜,各用人单位工资收入等情况);进一步放开户口制度,放宽进京限制;组织好各项考试,有更为严格和公正的程序;进一步完善相关网站的建设,逐步实现人才的网上录用。

2.对于学校的服务希望

毕业生希望学校及时提供有关就业信息,深入、长期地开展就业报道、培训和相关服务工作,66%的同学认为求职成功与受过择业方面的指导和训练相关,这说明求职的训练是必须的;要开展求职心理咨询,举办校内大型和小型的招聘会,做好本学校的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要对用人单位加以介绍,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的推荐力度,做好学生的毕业鉴定等工作,为同学联系更多的可以和工作相关的实习单位;调整学院的课时计划,不要让学生处于学业和找工作冲突之中。

3.对用人单位的服务要求

大学生希望用人单位能提供更为详细的材料,如用人单位建立网站、编写介绍单位的材料等,让学生了解单位发展的各方面实际情况;进一步讲明对职位的详细要求和招聘对象指标信息公开,使大学生在择业时能有的放矢;希望提供实地考察或者实习的机会;要进一步保证各项待遇,逐步形成相应的契约关系,详细介绍落实工作的各项手续;对低学历者要给予关照。

四、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国家极其珍贵的青年人力资源的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对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认为中国的就业格局(包括大学生的就业格局)正在经历走向市场的过程,因此首要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使就业市场体系真正发挥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是政府政策努力的方向,这包括要完善现有的人才市场,规整市场和宏观调控市场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市场并不能解决人才就业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格局,以及公平的实现,这也需要政府的强力介入。一个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应在这两方面找到一个好的均衡点并能够协调发展。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人才市场的完善显得更为迫切。

标签:;  ;  ;  ;  ;  ;  ;  ;  ;  

2000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