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错误——另一种教学策略——听特级教师潘小明课堂教学有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错误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教师论文,潘小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曾多次参加过省级或国家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些课一般都是教师让优生发言,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板演,展示学生的作品几乎都是佳作,然后再让学生从中找优点,总结方法。似乎大多数老师都认同了这种做法。但2002年12月,特级教师潘小明在上海市蒲东新区明珠小学执教的一节“圆的认识”观摩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潘小明老师的课堂教学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能善于“盯住”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有效地纠正其错误。如教学“画圆”这一环节,潘老师先让学生用圆规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学生操作时,老师巡视。然后,潘老师选择几幅典型的作品投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选择的作品有:1.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的;2.把“圆”画成了鸡蛋状的;3.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粗时细的等)看到这些作品(不知名的),学生们哄堂大笑;“你们在笑什么?”潘老师微笑着问。同学们齐声回答:“这些都不是圆形,画错了!”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潘老师立刻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此时的学生像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争先发言:甲生,圆心没有固定好,所以画出的不像圆;乙生,画圆时半径发生了变化,也画不出规范的圆;丙生,用力不均匀,圆规使用的方法不正确也会出现这些问题……错误的原因一个一个都被学生很快找出。潘老师连忙说:“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你们可以想一想,说一说。”同学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不一会就总结并概括出画圆的方法。潘老师按照学生总结出的画圆方法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这时,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潘老师见时机成熟,急忙请学生再一次画圆。通过老师巡视和学生的互相检查,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潘老师不是像一般上观摩课的老师那样回避或遮盖,而是关注并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故意不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是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互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因为潘老师能够重视学生的错误,所以最终才不会有学生在画圆方面出错。这便充分体现了特级教师的高明之处,突出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理念,同时,也给我们经常上展示课的老师做了表率,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不是演戏,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为了课堂的一帆风顺,甚至为了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彩”而课上不教课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