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兴古典经济学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古典论文,理论论文,贸易论文,与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3]03-0061-03
自从新古典经济框架成为当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以来,作为微观经济理论延伸的贸易理论一直在新古典传统下演进和发展。尽管新贸易理论代表了一股长期以来对标准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不满的暗流(注: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保罗?R?克鲁格曼著,尹翔硕、尹翔康译,《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在联书店出版,1993年5月第1版,P1),但总的来说,它也只是在新古典传统内中的修补,因而难以剔除新古典框架的一些致命缺陷。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即所谓的超边际分析法)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高深经济思想形式化,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使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给定经济组织结构下的最优资源配置问题转向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因此,它在分析工具上比新古典经济学更为创新,而在思想渊源上则比新古典经济学更为久远。其中,斯密用分工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论述被杨小凯等人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发展成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又称内生贸易理论。本文旨在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一、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及其发展
可以说,杨小凯是第一个脱离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用分工和专业化来解释贸易现象及其本质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能够解释一些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同时澄清了传统贸易理论带给我们的一些错误观念。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不同点就在于其所依托的经济学框架存在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理论的思想渊源不同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劳动分工能使生产率提高并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应该说,新古典经济学成功地描述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一个思想,却与其第二个思想相互冲突。新古典经济学在将市场竞争的作用形式化时,最初采用了无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这种最简单的数学工具,它使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变成了与市场竞争不相容的东西。因为按照斯密的分工理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基于专业化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原理,而这一原理与递增规模报酬有关。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采用无规模报酬的假设,从而先天不足,以致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大小、市场竞争地位及其相应的市场结构都对贸易的模式、成因、结构、得益等没有影响。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只表明一种投入产出的纯技术关系,不允许递增报酬的存在,并且忽视了社会经济组织的演进与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事实上,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是专业化、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在斯密和马克思看来,劳动分工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马克思更将其归结为生产关系的研究。杨格(Allyn Young,1928)的经典论文(注:Young,A.(1928),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The Economic Journal,38:527-42)指出:“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富有启发、富有成果的一般法则就是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杨小凯用现代数学分析工具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并加以形式化,创立了以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为基础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
(二)前提假设、分析方法不同
就前提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看,新古典经济学存在三个致命缺陷。具体来说,第一是采用消费者——生产者的两分法,消费者不生产,必须从厂商处购买所有消费品,因此国内贸易必然存在,消费者不能选择自给自足,也不能选择专业化的水平和方向;而厂商的存在是给定的,所以导致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给定经济组织结构下的最优资源配置问题。这种两分法使得新古典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经济组织如何从自给自足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也无法解释国际贸易如何从国内贸易中产生等现象。第二,新古典经济学用规模经济概念替代专业化经济概念,而规模经济概念只能表明投入产出间的纯技术关系,却不反映专业化水平、经济组织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等。第三,新古典经济学采用马歇尔开创的边际分析方法。边际分析主要用于处理内点解问题,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决策往往是角点解问题(注:角点解意味着某些决策变量的最优值是零。一般讲,买汽车的人不会自己生产汽车,即其购买量为正数,而其生产量为零;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产品的生产量为正数,而其购买量则为零。相反,内点解则意味着决策变量的最优值不是零。)。
新兴古典经济学克服了上述缺陷,首先,在该体系中每个决策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这意味着每个决策者可以选择专业化方向和水平,厂商的出现也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从模型中内生而来。其次,用专业化经济替代规模经济的纯技术概念,并且引入交易费用概念,从而产生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即专业化一方面提高生产率,使决策者拥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多样化消费的偏好,专业化必然意味着要从其他专业的决策者手中购买更多的商品,这就需要支付更大交易费用。最后,新兴古典经济学采用超边际分析(非线性规划方法),即对每一角点进行边际分析,然后在角点之间用总效益费用分析,这是处理最优决策的角点解所必须的。
(三)对贸易基础的认识不同
当代贸易理论公认的一个事实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是对斯密的绝对优势的一个发展。事实上,如果静态地看,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如果允许比较优势在模型中内生,并且随着分工的演进而演进,那么斯密基于分工专业化的绝对优势概念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概念更为宽泛和重要。正如斯密所说:“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注: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上卷,P15)。如果我们接受外生比较优势作为分工的条件,那么就会导致贸易产品、方向和格局的静态化,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较利益陷阱的根本原因。而作为分工结果的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则预示着一国贸易动态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可能性。
基础分工造成生产率差异的内生比较优势能够随着分工的逐步发展而不断演进,而且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是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内生进展的动力。杨格定理告诉我们,分工存在自我繁殖的机制,因此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就成为一国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持续不断的源泉。而外生比较优势不能内生地演进,对于分工、生产率进步和加速知识积累没有什么影响,因此一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就只能归功于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外生技术进步,这是新古典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很多现象的根本原因。
根据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如果事前相同的个人选择不同的专业化水平生产不同的产品,只要专业化报酬递增,就可能存在比较优势。这就是说,按照斯密的定义,比较优势可能存在于所有个人事前相同的场合,而根据李嘉图的定义,在这种场合比较利益不可能存在。换句话说,这种比较优势的存在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专业化程度的决策。我们将这种由于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决策造成的事后生产率差别称作内生比较优势,而将以外生给定的个人之间的技术和禀赋差异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概念称为外生比较优势。
新贸易理论也对此做出了相似的研究,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1989)把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称为后天获得的比较优势(acquired comparative advantage),而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概念称为先天自然的比较优势(natur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四)对贸易利益的主张不同
按照新古典贸易理论,如果国与国之间存在外生比较优势,在没有政府干预情况下,国际贸易必定会产生,而且实行自由贸易能够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新贸易理论中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贸易模型预言,国际贸易总是优于自给自足,因为世界市场上一个经济联合体的规模总比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要大得多。因此,没有政府干预时不可能出现自给自足。那么,国际贸易的存在一定会带来贸易利益吗?它一定优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状态下的福利水平吗?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通过引入交易效率的概念,能够解释国际贸易之所以从国内贸易中产生是因为一国的交易效率的改进。交易效率与交易费用相关,各种交易费用(内生或外生)越高则交易效率越低。如果交易效率极低,则自给自足为均衡,因而无需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如果交易效率得到改进,则国内贸易将因该国的分工水平提高而产生。但如果交易效率改进的幅度不大,则在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时,贸易可能在各个地方性市场内进行。随着交易效率的进一步改进,全国性市场便因分工水平的提高而产生。这时如交易效率继续提高,则高效率的分工水平便会要求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其相适应,局限于一国市场之内的贸易和产品交换无法充分利用高水平的分工经济,因此国际贸易便会从国内贸易中产生。这就是说,国际贸易给一国带来贸易利益的先决条件是该国的交易效率应当足够高,以便适应分工水平的提高,而分工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规模的市场与之相适应,由此国际贸易才成为必要。
相反,当一国的交易效率很低时,本国的分工水平也很低,因此无需国际贸易来利用大规模的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状态下的福利水平反而会高于实行自由贸易的开放经济下的福利水平。所以,在交易效率很低的情况下,即便存在外生比较优势,相对于开放贸易来说,自给自足才是最优的选择。
二、几点评价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对于贸易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是巨大的。它使我们重新思考传统贸易理论中一些已有定论的命题,同时也提供给我们许多新的视角和观点。我们认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可能正代表未来贸易理论发展的主流方向。
(一)重新阐释了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等贸易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将贸易理论整合到统一框架下
如果以事前和事后的生产率差别来区分不同的比较优势,那么不同贸易模型中的比较优势就可以划分为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其中,李嘉图模型的比较优势称为外生的技术比较优势,H--o模型的比较优势称为外生的资源比较优势,新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称为内生的规模经济比较优势,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称为内生的分工经济比较优势。
从劳动分工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赖以产生的分工基础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技术和资源不同的外生比较利益的劳动分工,一种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的内生比较利益的劳动分工。也就是说,从贸易产生的原因看,传统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利益,而新贸易理论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则是递增规模报酬。当然,实际经济生活中是两者的混合体,既有比较利益,又有递增规模报酬。如果能够将传统贸易理论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进行有机的整合,则存在着将现有贸易理论纳入到统一框架之下的可能性。很显然,传统贸易理论不可能包含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因为按照新古典理论,普遍的递增规模报酬会使一般均衡不存在或不是帕累托最优。相反,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却能够包含传统贸易理论,杨小凯(1997)将外生比较利益因素引入基于递增规模报酬的新兴古典贸易模型,从而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纳入到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将现有的贸易理论整合到统一框架下。
(二)纠正了新贸易理论的一些错误结论,为新贸易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首先,新贸易理论假定存在规模经济与多样化消费的两难冲突,如一国生产很多种产品,则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很小,难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因此生产率低下。也就是说,规模经济的充分利用要求与更大规模的市场相适应。如果一国的人口或经济规模很大,则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因此人口的增加会带来生产率的上升。这与日本、香港的经验是一致的,但是却与印度和改革前的中国的经验相悖,因为对于后者而言,人口增长率高对经济增长并无积极作用。按照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交易效率,人口增长率对于一国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中性。在印度和改革前的中国,由于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各种行业壁垒、国内市场诸侯割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因素,导致交易效率低下,均衡的分工水平很低,因此出现高人口增长率与低生产率并存的现象。而在香港等地,由于高效率的政府、健全的法制等因素保证了高交易效率,所以高人口增长率与高经济增长率并存。
其次,新贸易理论的最大弱点在于因为根本不存在一个为经济学界广泛认可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所以必须按照不同的市场结构、不同的产品差异性来构造相应的贸易模型,导致新贸易理论的各种模型纷繁复杂、难于统一,无法形成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替代,其原因在于新贸易理论认为递增规模报酬必然导致垄断。然而,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中,以专业化为基础的递增规摸报酬与竞争性市场是相容的。因为,它的理论和模型是构建在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完全避开了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处理问题,从而为其蓬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发展思路。
(三)采用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框架,因而能够说明国际贸易如何从国内贸易中产生,从而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原理统一起来
按照现有的贸易理论,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当国与国之间存在外生比较优势或内生的规模经济比较优势时,国际贸易一定会产生。但是,新古典贸易理论却无法解释同样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为什么古时候只有国内贸易就足够了,而现在却需要国际贸易而且国际贸易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现有的贸易理论假定纯消费者——纯生产者的绝对分离,所以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原理不同。国内贸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消费者不进行贸易便不能生存,即使没有比较利益和规模经济,国内贸易也会存在;而没有这两个条件,国际贸易便不会产生。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是依据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观点来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即当交易效率低下时,分工的好处被交易费用造成的福利损失所抵消,人们只能在低分工水平上自给自足,不需要国内和国际贸易。当交易效率的提高使得分工的好处大于交易费用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时,贸易开始在很多地方性市场中出现,随着专业化水平和交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国内统一市场出现。当专业分工和交易效率提高到要求突破国内市场规模时,国际贸易就成为必然。可以说,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是第一个提出国际贸易如何从国内贸易发展而来,并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原理统一起来的理论。
(四)解决了递增规模报酬与竞争市场的相容性问题,存在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一致性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多样化消费倾向意味着,一种产品的消费者数目必定很大;规模报酬递增则使得在均衡状态时,该种产品的生产者数目必定很小。一种产品的消费者众而生产者寡,即消费者与生产者地位上的不对称,使得厂商有能力根据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操纵价格,而消费者却无法影响价格。当规模经济普遍存在时,由此所产生的递增规模报酬与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即竞争性市场)难以相容。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贸易理论不必再纠缠于递增规模报酬是否与竞争性市场相容的问题。首先,生产的专业化需要每个人付出他自己的时间,而这种时间显然不能在人与人之间转移和代替,所以对专业化经济而言,劳动时间的规模总是有限的,因此专业化经济所产生的递增规模报酬存在一个界限,即专业化经济产生的是有限度、有范围的递增规模报酬。其次,采用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框架,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种职业,这就决定了他买什么和卖什么,即每个人的需求是由其供给决定的,这被杨格称为倒数需求律。在新兴古典贸易模型中,杨格的倒数需求律一直保持着,即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总是同时决定的。由于倒数需求律作用,分工中专业生产者对其产品价格的操纵能力会相互抵消,因此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中,以专业化为基础的报酬递增与竞争的市场即看不见的手是相容的。这与当代西方的经济实践是一致的,在美国,利用规模经济并不会导致市场失败,因此不需要政府的干预。私人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总是争着合并成最优规模的大企业,这不但不会限制竞争、形成垄断,相反却加剧了竞争。因此,存在自由进入的自然垄断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描述的那样可怕,而真正可怕的却是由于政府干预造成的限制贸易自由和行业进入自由的行政强制性垄断。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对递增报酬的处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往的模型一旦引入报酬递增,就意味着要么不存在竞争均衡,要么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则由于其递增的报酬是基于分工和专业化而在模型中内生,因而存在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一致性。
当然,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为达到数学上的严谨和理论上的完美,新兴古典框架往往做出了一些较强的假定,其中有些是不合理的,有的甚至会导出极不现实的结论。这种无奈从杨小凯论文中所作的一些脚注就能看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古典贸易模型的实际应用。此外,关于劳动分工演进的许多数据口径无法从现有的统计资料中获得,因此很难用历史数据来验证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更不要说进行经济预测。而且,对于实际经济问题它可能缺乏足够的解释力。由此来看,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理论意义要大于实践意义,它至少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贸易理论的途径,相信随着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贸易理论的研究带入一个新天地。
标签:规模经济论文; 规模报酬论文; 国内贸易论文; 生产率论文; 比较优势论文; 新贸易理论论文; 规模报酬递增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新古典经济学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产品专业化论文; 产品概念论文; 劳动生产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