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行政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术管理_科学论文

科学行政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术管理_科学论文

科学行政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行政学术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政论文,发展观论文,学术论文,高校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行政发展观是一切行政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高校行政学术化为高校行政管理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是科学行政发展观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牢固树立科学行政发展观,认真落实行政学术化,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校行政学术化的产生及其内涵辨析

到目前为止,对于高校行政学术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将其视为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衡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即干部队伍的“双肩挑”,并被视为彰显学术权力的策略选择,持这种观点的人数较多;另一种则将其理解为科学行政和教授治校。很显然,前一种解释虽有合理之处,却过于简单,甚至还存在曲解之处;而后一种解释虽趋于合理,却未进行深入阐述。因而,科学界定其内涵十分必要。

1.高校行政学术化的产生

在某种意义上,行政学术化的产生与学术行政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众所周知,学术行政化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以及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高等学校运行过程中,由于大学组织的特殊性,学术性的学科和行政性的组织系统并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了学校内部的二元权力结构,两者既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又相互冲突、相互抵制,这也是高校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之处。近年来,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组织日益复杂,产生了诸多的行政事务,行政权力的高效运行能使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保障学术事务的发展,保障学术权力的实施。但行政权力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的惯性思维的影响,使得大学内部管理和权力运行机制的行政色彩过于浓厚,行政权力包揽学术事务,干涉、挤压学术权力,原本拥有学术事务管理权力的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经常是作为咨询机构而难以发挥作用,再加上中国学者“官本位”思想严重,从而造成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失衡状态,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以行政权力为价值取向的大学内部管理系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行政化。学术行政化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科研的本位追求的虚位、错位现象,出现了官本位价值取向对学者和学生学术追求的动摇。①因而,如何制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保障学术权力成为困扰高校的难题。为寻求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从而解决学术行政化的问题,高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其中行政官员教授化即“双肩挑”干部成为高校管理人员的主流,就是一种策略选择。干部的“双肩挑”使一部分学术人员拥有了行政和学术双重权力,有些人因此把这种干部模式理解为行政权力学术化。虽然这种解释并不完整,也不科学,但其确实是行政学术化这一现象和概念的发端,并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如洪晓军、潘时华指出,在中国高校从行政权力为主导向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重发展的过程中,“双肩挑”型干部的普遍存在有其必然性,体现了行政权力的学术化趋向。②李承先所理解的行政学术化则增加了一层含义,即除了行政人员学术化(教授治校)之外,还有行政工作学术化(科学行政),并把行政学术化作为高校内部权力整合的尝试模式。③

2.高校行政学术化的内涵辨析及科学界定

虽然行政学术化的产生与“双肩挑”干部管理模式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用“双肩挑”解释行政学术化似乎也有其合理性,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科学行政发展观的理念。诚然,这一干部模式的确在使学术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保障学术权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双肩挑”干部比例的上升,又造成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过度重叠,从而导致学术权力行政化现象更为严重。另外,部分兼职身份的“双肩挑”干部也容易满足于日常工作,在工作中缺乏创造性。因此,如果把行政学术化简单地等同于干部的“双肩挑”,其实质则无异于人们通常对学术行政化的理解和认识。就像王利民所论述的:大学所出现的学术权力的行政化倾向的表现之一就是“双肩挑”现象,即许多学术人员或教授担任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并获得学术和行政的双层职权。④而且从字面意义上看,行政学术化也绝非“双肩挑”或“行政人员教授化(教师化)”所能解释的。另一方面,科学行政作为行政学术化的含义之一是科学的,但不全面。笔者认为,用田建国的“教育管理干部学者化、管理工作科学化、管理为学”来解释和概括行政学术化的内涵更为科学。田建国认为,教育管理干部应把教育管理当做一门学科、一个岗位、一项建功立业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实践和研究,为实现教育行政工作的科学化而不遗余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都应当写出自己的工作“概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历史沿革、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客观规律进行概括,这对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至关重要。从拍脑瓜决策到经验决策是一个进步,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则是一个飞跃,教育管理干部要学干结合,审时度势。⑤按照上述对行政学术化内涵的界定,无论是行政主体、行政方法还是行政目的都体现出科学精神,与科学行政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因而,从此意义上可以概括出行政学术化至少有三层含义:管理人员学者化、管理工作科学化(科学行政)、管理为学术服务。其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李承先的行政工作科学化即科学行政也是一致的。

高校行政学术化是科学行政发展观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科学行政发展观是破解一切行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高校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科学行政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以科学行政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逐渐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而行政学术化正适应了这一要求。无论是行政人员学者化还是科学行政和管理为学,都为行政学术化提供了科学的内涵特征,这些内涵特征不仅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要求,更是科学行政发展观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对高等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行政学术化对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行政学术化的核心内涵是科学行政,即管理工作科学化。高校的管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高校核心竞争力,而科学化的管理首先依靠的是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懂高校管理客观规律的求真务实的管理队伍。行政人员要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把教育管理工作当做一门学科、一个岗位、一项建功立业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实践和研究,为实现教育行政工作的科学化而不遗余力。而实际上,高校绝大多数的管理干部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学术性,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理解上和实践上都过于简单。科学的管理方式必然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改变只工作、不研究的现状。他们不应仅仅维护秩序、对上级负责、遵守纪律、注重效率,还应增强研究意识,积极参与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高校管理干部之所以“双肩挑”比例过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专职管理干部素质和水平不高,培养和选拔跟不上,在工作中缺乏创造性。管理干部学者化迫切要求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开拓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对普通教育管理干部的培养,使他们不仅要会工作,还要会学习、会思考,让他们成为既有知识又有理论并能将理论应用于本职工作的干部,成为真正的教育管理专家,积极投身于高校管理工作。当然,管理干部自身也有责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成为学术型的管理工作者。

2.高校行政学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学术发展的关键

现代大学规模越来越大,开放性越来越强,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其多种功能和职能都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科学化的管理。目前大学进行的很多改革也都把目标直指行政管理模式,从而使行政管理工作更科学,使大学内部更和谐。科学行政作为行政学术化的核心内涵,其实质就是以师生为本、以学术为本的行政,具体地讲就是按照科学行政发展观的要求开展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工作,坚持民主行政、服务行政、公正行政和绿色行政。⑥对于高校来说,所谓民主行政,就是通过行政工作的民主化来保障学术组织决定学术事务的权力;所谓服务行政,就是坚持以师生为本,将为学术服务作为行政管理的核心价值目标,以追求师生满意、追求学术进步、追求学校发展为己任的新型行政模式;所谓公正行政,主要是指在处理高校这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内部问题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保障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此外,高校管理中科学行政的内容还应该包括灵活行政,即根据学术组织变迁的灵活性,进行柔性行政。总之,只有坚持科学行政理念,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思想,逐渐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开创性地开展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学术发展。

3.高校行政学术化是校内权力整合的重要机制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两种具有不同含义和性质的权力,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价值取向,两种权力不能合二为一。学术行政化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高度重合,从而造成少数人掌握了大多数资源的不公正现象。行政人员学者化关于“学者”含义的界定及其职业化的新要求正是避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高度重合的重要措施,为学术权力保持相对独立提供了条件。行政学术化所要求的成为行政管理人员的学者并非普通学者,不是化学家、物理学家,而是管理学家和教育管理专家,是以管理工作和研究管理为主业的专家,这就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以达到相互制衡。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的管理者更有利于保护教师的学术权力。教授和专家参与管理的本质也应该是通过成功的管理使学校获得更多的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而不是为自己谋利益。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如有利于倡导大学理念,遵循高校学术活动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教学—科研—管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形成干部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等。但是,“双肩挑”干部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矛盾,“如权力与信息的优越导致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担任行政工作的人才资源浪费问题,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协调矛盾问题等”⑦。因而,只有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行政文化与学术文化之间相对分离又相互沟通、相互制衡,才能在高校内构成一种稳定的、合理的权力结构。

以科学行政发展观为引领。积极实践行政学术化,保障高校发展

行政学术化符合科学行政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对高等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理解和实践行政学术化能够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它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加强对专职教育管理干部的培养,发挥职业化管理队伍的优势

与“双肩挑”干部相比,专职管理干部虽然存在学历偏低、职称偏低的劣势,但他们确能将全部精力放在管理工作上,做好分内工作是他们全部的追求,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具有绝对的优势。而高校日益繁重的行政事务和行政服务也需要一大批有奉献精神、有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去,需要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事实证明,职业化的管理队伍不仅具有明显优势,也是一种发展趋势。行政人员学者化的“学者”是指把教育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并能运用于管理实践,从而使管理更科学的学者,是以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为专业和职业的学者,而不是任意其他学科的专家或教授。正因为对“学者”内涵理解的不同,对行政学术化的理解也出现了很多偏差。把目前高校盛行的“双肩挑”现象理解为行政学术化,其主要偏差就在于把“双肩挑”现象中的教育管理干部教授化、专家化误解为学者化。教授、专家自然是学者,但如果他们不积极研究其所从事的教育管理工作而专注于其他专业的研究,就不能称为教育管理干部学者化中的“学者”。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否定“双肩挑”干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现代大学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确实需要更多的专职管理干部,因而“双肩挑”干部的比例不能过高,应尽量使“双肩挑”干部和专职干部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双肩挑”干部应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任用。经济学家张维迎就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职业化的,“双肩挑”是不对的。衡量校长的表现,标准是这所学校的表现,而不是他本人的学术表现。⑧校长都不应“双肩挑”,普通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双肩挑”就更应有所限定。拥有一支管理思想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行政管理队伍将会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把我国高校带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2.科学行政,推进学术制度建设

高校的科学行政就是依照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来管理高等学校内部事务,从而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二是行政方式要创新;三是用科学精神和科学办法解决矛盾;四是以达到最佳治理状态为目标。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既有学术属性,又有行政属性,有其客观规律和特殊矛盾,如何解决高校内部的特殊矛盾一直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难题。高校的决策不仅要考虑行政组织的民主行政需要,更要考虑学术组织的学术自由需要,在遇到矛盾时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决策。

权力需要制度的保障。对于高校来讲,科学行政的最重要一步就是内部权力配置,即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配置问题,也就是如何赋予双方适度的合理权力,使其保持平衡。行政权力之所以能够得到保障和实施就是因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指引下使各类工作通过规范的程序运作。同样,学术权力的实施也要靠学术制度来保障,学术制度可以为学术权力提供强制性的组织规范。目前高校学术权力的弱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高等教育法》虽规定了学术委员会等参与大学管理的一些权力,但由于学校常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再加上利益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教师缺乏参与学术事务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自己放弃了履行职责和争取权力的机会。因而,高等学校必须通过科学民主的方式建立学术制度,并保障学术组织参与学术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使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罗素指出:“权力基本上依靠组织。”⑨富有团队精神的学术组织是实践学术权力的基础,没有学术组织学术权力就成了空谈。高校学术组织主要是院系和各类研究所与委员会,如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多年来,由于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很多高校学术组织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各类委员会名不副实。目前高校学术组织的建立更多的是行政行为,其独立性、学术权力的科学性或多或少受到行政组织和行政权力的制约。因而,学术组织成员应该通过学术人员来遴选。⑩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管理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而行政学术化的管理为学理念从观念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削弱了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权力。这样一来就能改变以往学术组织由行政部门决定的惯例,在学术组织的组建过程中,行政部门只负责组织和服务,而不是决策。

3.管理为学,为学术实力的提升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获得方式不同,它的实质是学术人员基于专业特长和学术能力所拥有的一种权威力和影响力。(11)空有制度保障的“学术权力”往往会陷入真空状态,它的提升建立在学科的进步和专业的发展的基础之上,其实质也并非“权力”本身,而应根据学科的专家、教授群体的学术贡献来评判。但我们不能否认,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创设的确能为学术权力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推动,而高校内部职能部门和行政人员恰好是发挥这一支撑和推动作用的主要力量。高校的行政工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最大不同点就是除了通过组织协调、沟通、管理来保障学校运转外,还要通过优质的服务来推动学术实力的提升。牢固树立管理为学思想有利于高校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促使他们进行科学、民主的管理,让自己从学术管理的前台走到后台,发挥政治民主,尊重学术自由,努力做到一切工作服务于学术发展,这一点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也是一致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创新的管理方式、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最佳的服务态度将为学术组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术实力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应对行政权力有所限定,使官僚化现象越来越少,进而减少给学术发展带来的障碍。在通常情况下,政治民主程度高,学术自由程度会相应提高,学术实力才有提升的空间。学术贡献越大的学校学术权力越大,而学术贡献越小的学校官僚化倾向越严重,就是这个原因。

总之,以科学行政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行政学术化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素质,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内部权力制衡,其必将推动高校管理决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推动学术的良性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从而把我国的高等学校带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注释:

①刘尧:《大学内部行政管理要由官本位向学本位转变》,《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②⑦洪晓军、潘时华:《高校行政权力学术化倾向》,《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

③李承先:《高校行政学术化——我国高校内部权力整合模式初探》,《江苏高教》2003年第2期。

④王利民:《民主治校下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9期。

⑤苏静:《走教育管理干部学者化之路》,《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7期。

⑥郭济、芮国强:《牢固树立科学行政发展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

⑧张维迎:《中国的大学校长不能成了办事员》,《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7期。

⑨罗素:《权力论——新社会分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12页。

⑩柯文进:《现代大学权力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2期。

(11)寇东亮:《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与实现路径》,《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标签:;  ;  ;  ;  ;  ;  ;  ;  

科学行政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术管理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