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张凯丽
(洛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摘 要: 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师范院校十分重视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将实践教学定义为理论教学外全部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阐述基于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我国目前较为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反思和建构。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教师教育
一、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1.实践教学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关于实践教学这一概念的解释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学者将实践教学定位成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切教学活动,也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一切教学活动。本文中所指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在实践中形成相关的实践体验,并在此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再将反思结果作用于实践,从而不断形成新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性智慧。
2.基于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服装产业链中SCM、CRM、ERP、CAD等系统的应用较普遍。这些系统相对独立,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大量的各自独立的数据库,可以称之为 “数据孤岛”。当下,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是如何连通各业务部门所产生的 “数据孤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完善业务流程。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在师范生入职前有计划安排的教学实践活动,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研习等。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实践,帮助师范生将课堂获得的习得性知识转换为教育实践中所需的实践性知识和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体验中获得对其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感。基于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各类师范院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下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教育教学理论,经过长期探索,从教育实践活动中提炼出的具有本土特色且与地方教育相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实践教学典型模式
采用Colaizzi七步法[10],分析步骤:①反复听取访谈记录、阅读访谈记录;②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总结出相似的主题;⑦求证回访者,保证结果准确性。
山东德州学院从广义的知识观、程序性知识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教学过程系统观、“教学做合一”教学观与技能练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出发,提出了教学能力分阶段集中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1]。这一模式是对传统的“分散见习+集中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扬弃,有利于师范生及时将所学理论进行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效果。
4.铜仁学院:基于“U-S双导师制”的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模式的构建
2.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翻转课堂”模式下师范生微课教学技能的培养
式中其余参数为:k1为沟底以上部分无压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m/d);k2为沟底以下承压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m/d);b为与湿周长度等效的矩形底宽的一半(m);H为原始水位线到沟底的距离(m);Ho为盲沟内的水位高(m,假设盲沟内始终充满水);T为沟底以下含水层的厚度(m);R为影响半径(m);lo为对称盲沟间距的一半。
1.山东德州学院:教学能力分阶段集中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3.河池学院:培养卓越师范生的“234”实践教学模式
铜仁学院针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中出现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和合作伙伴等问题提出了基于“U-D双导师”的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模式[4]。相对于传统的导师制,该模式在师范生的见习和实习两个环节中,为每名师范生配备两名导师,共同为师范生的成长提供精准指导,一名导师来自校内主要负责理论指导,一名导师来自校外主要负责实践训练,理论实践两手抓,使师范生直接面向社会需要。
儒家思想之内涵、处事原则及方式,无不体现着对经与权的阐释。权,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变化,似乎与原则相悖,但却是对经的完美补充,于是便有君子之中庸,有经有权,小人反中庸。权,这一尺度生于人心权衡机能,生成固定之经后,又可以反过来帮助人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尺度的判断和运用。
河池学院所提出的“234”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两种形态的指导教师、三种学习方式和四类学习主体。具体来说,通过学生个体、合作小组、班级和两位指导教师这四类学习主体组织和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教育见习和实习,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理论和实践训练的融合[3]。通过师范院校和合作实习学校共同培养师范生,加强教育前线教师对师范生的影响,使师范生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培养实际教学能力,向应用型教师发展。
1.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全程综合课程培养体系
忻州师范学院是实施顶岗支教实习模式的典型高校之一。农村师资力量不足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而该模式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顶岗支教的师范生为农村教育带来了足够数量、足够质量的教师,又可以给西部地区的教育带来新鲜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师范生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可以体验最真实的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这也是对传统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地域上的一大扩展[5]。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信息化大环境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从自身信息技术教育优势出发,形成特色“翻转课堂”模式[2]。通过对师范生微课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师范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开创新时代的科技课堂。
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弯尾姬蜂。捕食性天敌,如蟑螂,卵盛期还可见各种瓢虫以负泥虫卵为食。动物天敌,如蜘蛛、麻雀、鸡都可以取食负泥虫。
三、反思与建构
5.忻州师范学院:顶岗实习支教模式
在选修2-3中介绍了随机误差、线性回归模型后,引出了相关系数的概念,此处也是“科普”式的处理方法,只是在“链接”中解释了相关系数为什么越接近1,两个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
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要素,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反复多次进行教育实践,构建以“实践”为核心的目标驱动体系、内容体系、调控管理体系和保障支持体系[6]。将“反思”意识培养渗透在实践课程的各环节,让师范生在连贯多次的教育实践体验中不断经历反思、实践、再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建立两类学习共同体,即师范院校与实习院校共同体、师范生和指导教师组成的学习小组共同体,两种共同体相辅相成,为落实丰富校内外实践课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和训练体系
一方面,要精简课程体系,将传统的以理论为中心转向实践为中心,让理论服务于实践,夯实师范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培养特殊实践能力,加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和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丰富实践训练的方式,变理论学习加单纯模仿的传统教学训练方式为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和专门训练,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技能训练活动,如师范生技能大赛、微课比赛、书法比赛等。
3.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一方面,丰富评价的形式,不以单一的评价形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通过综合评价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认定,如将书面考试和模拟试讲相结合、一般性学习成果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相结合、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结合等,由重视考察理论知识转向注重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7]。另一方面,评价主体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师,也应包括合作实习院校以及师生各类相关主体。
参考文献:
[1]钟铧.教学能力分阶段集中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DB/OL].2017-01-1. 85—90.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7.1372.Z.20170113.0851.002.ht.
[2]金鑫鑫,张道华,孟莉,等.“翻转课堂”模式下师范生微课教学技能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9—132.
[3]黄丽丽.培养卓越师范生的“234”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教育观察,2016(5):87—88.
[4]代鸣,邱岚,胡佳佳,付素静.基于“U-S双导师制”的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18—20.
[5]荀渊.探索师范生实践教学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9-02-01.
[6]张欢欢,黎晓萍,赵芳,等.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献综述[J].文教资料,2013(1):143—144.
[7]戴芊卉.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文学教育,2018(8):25.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raining of Normal Students
ZHANG Kai-l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934, China)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co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normal colleg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normal students. This paper defines practical teaching as all teaching activities related to practice outside theoretical teaching. On this basi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normal students is expounded, and the typic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reflected and constructed.
Key words :local normal colleges;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6714(2019)08-0030-02
doi: 10.3969/j.issn.1008-6714.2019.08.012
收稿日期: 2019- 03- 22
基金项目: 2018年洛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师范生教学能力专业化提升研究”(2018xjgj082)
作者简介: 张凯丽(1998—),女,山东潍坊人,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王照双〕
标签:地方师范院校论文; 实践教学论文; 教师教育论文;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