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肾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 随着医疗体系的逐步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也随之不断改变,强化护理的人文精神教育已成为医疗体系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笔者通过对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探究,提出临床护理教育的改革方向,即逐步明确护理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确保护理教育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人文教育师资水平及力量,进一步促使护理教育人文体制构建不断完善,以实现综合型全面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护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应用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110-01
1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过传授人文知识,不断强化自身实践及环境熏染方式,培养学生道德及情操,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即人文精神教育[1]。作为服务人类健康的一项工作,护理工作中的人文精神科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效果。而随着临床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也从最初的疾病为中心护理模式转向了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这种转变对于传统护理教育是一个重大挑战及机会。在转变过程中,强化护理的人文精神教育已成为医疗体系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1.1 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护理模式也随之不断转变着,采用医疗教学模式,重点研究生物科学、医疗、疾病的传统护理模式已开始转向将人文科学、护理、心理护理研究作为重点的整体护理模式[2]。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主体为患者,指导思想为现代化护理观,重点研究框架为护理程序,总体目标为提高患者康复效果[3]。在现代护理教育中,不断提高护理学科独立性,重点关注护理专业教育,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并不断纳入人际关系、心理、人文、社会、美学等众多学科,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及专业素养,促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真正整体的护理服务,最终实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标。
1.2 发展护理教育,向世界水平看齐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严重缺乏文学、社会学、人际交往学等相关人文精神学科,仅占总护理教育学时的8%,明显低于美国的20%及德国的25%。要想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就应重点关注护理教育,不断探索及向世界水平看齐。
2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我国护理人文精神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有明确的人文精神教育目标,且教育模式还处于医学院校模式阶段,意识形态教育依旧占据主导位置,已严重落后国际教育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发达国家,医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基本已有确实的目标:树立全新医学观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提高学生的道德及品质素养;在人文知识及方法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临床技术水平;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管理能力[4]。而在我国,各大护理院校教师因不清楚人文精神教育目标及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仅将护理教学当做任务来看,并未深究其中深意,严重阻碍了我国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发展。
2.2 人文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重点教学方向依旧处于以生物学教育为主的阶段,还并未足够重视心理、精神、行为、社会等护理教学因素,还未充分在教学中设立人文相关课程,这导致我国护理教育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而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即便人文课程设立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标准,但并未达成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标准,导致各大医学院校并未强化重视程度,从而导致人际交往、人类学等课程安排及课时相对不足。有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各大护理院校的课程中,人文课程仅占总课程的7.5%,最多设置8门课程,而发达国家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人文课程一般各占1/3;在人文课程课时设置上,我国最高人文课时仅占总学时的2.7%,最低的为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3 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目标不明确,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足,导致众多设置人文教育的院校依旧采用传统护理教育模式进行人文精神教学,即采取大小班授课方式,而很少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及电教化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渐渐厌学人文教育学科。
2.4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与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相比,我国护理教育师资水平较为薄弱,护理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对占比较低,导致相应学历教师教学相应学制教育的情况成了普遍现象,更遑论人文精神教育。各大院校的人文精神教学一般都由护理专业教师或人文社科部门负责,这导致教师学历、知识水平不一,简而言之,专业教师人文素养不足,人文科学教师医学护理知识不足,无法达到统一的人文精神教育教学要求[5]。再加上我国各大护理院校间严重缺乏人文精神教育交流及互相学习的经验,就会导致各大护理院校无法高度重视人文精神教育,而阻碍人文精神教育的发展,
3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改革的路径
3.1 明确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培养目标
对于我国人文精神教育来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确保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还应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重视各学科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宽学生视野;还应强化学生心理知识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拥有健全人格;还应多促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与外界接触,以免学生能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拥有良好的应对能力。
3.2 科学、合理设置人文精神课程
对于我国护理人文精神教育改革来说,其中一个关键环节为科学、合理设立人文精神相关课程。目前,有观点认为,要想使护理人文精神教育体系更完善、体系及科学,应以护理教育模式改革背景为基础,并将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基础护理型人文课程、综合实践性护理人文课程等护理人文精神教育三大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强化人际沟通等课程,并定期举行人文精神知识讲座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更多知识。
3.3 改进教学方法
在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中,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人文精神教育的开展及发展,因此教师应用其所长,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精神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实现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丽萍.人文精神在中等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8):2203-2204.
[2]叶凤;杨连招.护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4):47-48.
[3]姚尧.内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的效果评价[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54-254.
[4]孙志强;米振生.高职护理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226-227.
[5]李莉.高职医学院社区护理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探究[J].魅力中国,2017(7):57-57.
论文作者:孙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人文精神论文; 人文论文; 课程论文; 模式论文; 我国论文; 学生论文; 各大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