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气象局 青海玉树 815000)
摘要:雷电灾害作为杂多县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由雷电灾害造成的影响与损失巨大。因此,对该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对于掌握雷电灾害的分布规律,做好雷电灾害防护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杂多县;雷电灾害;模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玉树州杂多县、建站以来质控后的A文件,由于各站建站先后不一,观测资料保存不完备,加之2013年后各观测站不再设置雷暴或雷电观测,因此选取1970年-2013年间A文件作为参考资料。
1997—2013年玉树地区雷电灾害数据。
1.2方法
(1) 统计和分析杂多县气象台局1970~2013年44年雷暴日数资料,建立数据库。
(2)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或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式方法,构建玉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土壤电阻率要素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地理因子的数学模型。
(3)统计各乡镇、主要行政村及旅游景点所在地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构建出玉树行政区域图。
(4)在Argis,以shp格式的玉树地区县级行政区划图为基础,采用空间插值,建立玉树地区经度、纬度、雷击频次分布图
(5)统计和分析玉树地区雷电灾害分布与特征。
2项目研究内容
2.1雷暴日数
44a来杂多县雷暴日总数为2870天,年平均雷电日数为65.2d,属于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最大年为97d(1974年),而最少年仅为37d(2012年),年较差60d。气候倾向率-7.9d/10a,44a间累计减少34.06d。
全年除1月、12月,其它各月均有出现的可能,但主要集中出现在5~9月,共2652d,约占全年雷电总日数的92.4%。2月出现次数最少,44年中仅2007年出现1次,其次是11月,共出现3次。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共计出现雷暴日数648d,平均每年14.7d,其次是6月。最早初雷日为2月25日(2007年),最晚初雷日为5月18日(1990年);最早终雷日为9月15日(1997年),最晚终雷日为11月7日(1993年)。
2.2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
(1) 建立模型
a、建立玉树各气象台站及其周边玉树、海南、海西、黄南地区部分气象台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其三因子相互结合与其地面气候资料三十年整编的年平均雷暴日数资料的数据库。
b、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整理、筛选、统计和分析,构建玉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多元回归或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型。方程形式表示为:
f = a0+a1X+a2Y+a3Z+a4X2+a5Y2+a6Z2+a7XY+ a8XZ +a9YZ
上述式采用线性拟合和回归的方式,得出关于各项系数ai的f和X(经度)、Y(纬度)、Z(海拔高度)。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通过统计学方式剔除部分系数,最终得出数学模型(f)如下:
历年平均雷暴日数模型
表中:1、R表示的是拟合优度,它是用来衡量估计的模型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它的值越接近1说明模型越好(下同);
2、R2表示的是决定系数,意思为拟合的模型能解释因变量的变化的百分数,如R2=0.788,表示拟合的方程能解释因变量78.8%的变化。其值越接近1说明模型越好(下同);
3、Sig意为“显著性”(significance),其值即为统计出的P值,P值0.01<P<0.05,
则为差异显著, P<0.01,则差异极显著(下同)。
可以看到,最终得出的玉树地区历年平均雷暴日数模型中,与雷暴日数密切相关的变量为经度和纬度。
c、数学模型(f)建立后,对模型效果进行检验。
通过检验可以看出,数学模型(f)对各气象台站的年平均雷暴日数效果较理想,能模拟其变化趋势,实际应用时可以对部分台站加以订正。
d、建立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得出玉树地理数据库和以上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出玉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空间分布图(图略)。
玉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随纬度由南向北递减。年平均雷暴日数41~72d之间,最多的地区是囊谦,平均在67~72d之间,其极端最高在75d以上;其次是玉树、杂多东西走向的地区,平均在59~62d之间;最少的地区是曲麻莱东北部、昆仑山脉南侧一带,平均在41d左右。把年平均雷暴日数T≤25d的地区划分为少雷区,25d<T≤40d为中雷区,40d<T≤90d为高雷区,T>90d为强雷区的划分标准,玉树地区为高雷区。
3对策与措施
(1)加强雷电的知识宣传
无知是万恶之源,尤其是基层牧民群众防雷知识的缺乏是雷电灾害人员伤亡事故及财产损失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全州防雷专业机构、新闻媒体、教育等部门都应该积极宣传和普及防雷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防御的主动性。
(2)推进业务体系的改革
放开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资质地域化管理,市场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玉树地区由于综合原因,雷电灾害防御中介服务提供非行政审批诸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与气象探测设施或观测场布局图”和“新迁建气象站现址现状图、新址规划图”等项目本来就没有开展,中介服务还占用了气象机构大量的人员编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有限,按中国气象局防雷体制改革的机会,放开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资质地域化管理制度,完善防雷配套行政审批制度,将从事中介服务的人员充实到气象法治环节加强监督,配合地方人大政府做好防雷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修订工作,从地方层面上制定有关规范性文件,确保防雷社会管理于法有据。市场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使外地技术实力强的中介机构参与到玉树地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雷检测以公益服务为主,注重社会效益,所产生的检测费用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对玉树地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十分有益。
(3)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
a、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防御依法行政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玉树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需要进一步完善防雷法规体系建设,州、县两级政府建立综合行政审批大厅,强化气象主管机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权,按照国家标准及中国气象行业标准,重点建立和健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工程检测、竣工验收、防雷资质管理制度。在州、县政府相关管理规定及 “三农”项目气象信息员制度中规范雷电灾害数据上报渠道和分级管理权限职责等,有效掌握玉树地区雷电灾害发生情况。
b、要建立健全全社会防雷减灾安全管理体系。实现齐抓共管,防范于未然的目标。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防雷安全组织管理工作,完善依法行政体系和组织管理程序,避免政出多门现象发生,州、县政府组织联合会议,规范各部门雷灾防御中的具体职能,理顺各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
c、要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响应的应急机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与建设、电力、通讯、安监、公安、交通、医疗、教育、航空、旅游、化工、金融等部门建立联合渠道,建立健全多部门、多行业的雷电安全协调和灾害应急联合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地防止雷电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少杰 高兴龙等《中国雷电灾害现状与对策 》[R]中国气象学会2007;
[2]《深圳市雷电灾害现状与防御对策专题研究报告》[R]深圳市气象局2008;
作者简介:陈海东(1972-)男,芷族,青海省杂多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
论文作者:陈海东,唐生昊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玉树论文; 雷电论文; 雷暴论文; 日数论文; 灾害论文; 防雷论文; 地区论文; 《科技研究》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