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激发,让小学语文教学散发无限魅力论文_汤全全

重点激发,让小学语文教学散发无限魅力论文_汤全全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讲究艺术,需要创设艺术化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乐于学习,勇于探索,达到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于永正老师他把“三尺讲台”变成了“舞台”,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演化为一种“表演”。让需完善从表演中获取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知识,他不仅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还能把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让课堂成为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主阵地,让学生享受最有艺术价值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实践。

一、注重课堂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试想,课堂教学伊始,假如教师生着气绷着脸走进教室,抓住某个调皮的学生狠狠训斥一通;或是就最近遇到的不顺心事情乱发一通牢骚,然后开始授课,那么这一节课即使课文内容多么精彩,也肯定达不到教学目的。相反,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导入艺术,经常使用可以先声夺人、切入本题、激起兴趣的导语,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很好地达到“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的教学效果。

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这种导入艺术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有这么一节课,上课伊始,我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我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学生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 q 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ü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ü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掌握了“j q x和ü相拼去掉两点”的知识点,愉悦完成了教学任务。

2. 问题导入,引发悬念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旧课导入,承上启下

这种导入方法是从回顾旧知识开始,将旧课中某些知识与新课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可起到相互对照、相互呼应的作用。如我曾经这样设计过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领略了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长城》,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去畅游秀丽奇异的南疆景色——桂林山水。”这样,把万里长城与桂林山水相互映衬,激发学生想了解、想认识桂林山水的兴趣。

4. 审题导入,画龙点睛

审题导入就是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题眼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全文的兴趣。如我在教《别了,可爱的祖国》一课时,就是从审题开始的: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是什么样的文章?学生回答是抒情散文。我在课题的“爱”字下板书“抒情”二字,接着又问学生抒发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说抒发了作者告别祖国时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我又问学生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根据“别了”二字和“爱”字。紧接下来我又问课文标题中的“我”是指谁?学生答是作者郑振铎。那么,“郑振铎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带着这些疑问,我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

此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妙语导入、练习导入、演示导入等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尽快进入主题。

二、注重课堂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1. 力求激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饱含激情、优美典雅的语言,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老师所体验的情感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

2.力求趣味。趣味是课堂语言的“味精”,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曾说:“启其蒙而引其趣”。这就是说经过启发引导,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我在解释成语“欲盖弥彰”时,就巧妙地运用另外一个富有趣味的成语典故“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来说明其意义。这样,学生在笑声中很自然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他们不会把记忆东西当成一种负担,反而在快乐的气氛中记住了知识。当然,我们提倡课堂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而不是要教师专门讲笑话,哗众取宠,来迎合学生。否则,就会使学生觉得课堂语言过于轻佻、庸俗、油滑。这样不仅大大地偏离了主题,而且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3. 力求多种形式的结合。课堂教学中,姿势、目光、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也称无声语言,它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配合、修饰,可以使老师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老师用微笑鼓励学生,用点头肯定学生,用严厉提醒学生等等,这也是课堂语言艺术的另一种表现,需要老师在充分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无声语言作同步配合,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兴趣更加盎然。

每次拿到《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一书,我便被书中名师的风采,名师的教学艺术,名师的课堂的生命气息深深地吸引住了。读了它,解开了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明白了什么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名师靠近,做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让课堂精彩呈现。

论文作者:汤全全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重点激发,让小学语文教学散发无限魅力论文_汤全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