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云 浙江省瑞安市阁巷中学 325200
摘 要: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促使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发生了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思品课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具有现实意义。以新课标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探讨思品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方式。
关键词 :新课标 思想品德课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由“以教论教”向“以学论教”转变,把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也把视野放在了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练。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一变化带来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标准呢?
下面就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思品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新课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分体现了思品新课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力求以其自身的具体、生动、真实性强、可信度大的特色去主动赢得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这也促使了我们要改变原有的课堂评价方式,以新的课堂评价理念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他们进行准确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为此,新课标在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上体现了如下四个特点:
1.评价角度的多维性。所谓评价角度的多维性,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应只看某一方面的表现(如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进步提高,必须广泛深入地考察学生围绕思品课程学习所发生的多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提高,如行为表现、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等,肯定学生每一方面的点滴成绩。新课标在评价原则中,对多侧面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方面作了如下规定:“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要重点考查学生在思品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良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彻底改变了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的单一评价形式。
2.评价注重过程性。所谓评价注重过程性,是指评价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考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积极,学生的行为在教学内容的引导下,积极朝着做一个好公民的方向发展,如人文素质水平有所进步,分辨是非的能力有所提高,为人处世的责任意识有所增强,以及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积极、活跃等,都应给予积极肯定的激励性评价,而不应只看考试成绩这一学习结果的单一方面评价。为此,新课标在评价原则中郑重提出:“对学生思品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并特别强调:“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要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评价手段的多样性。传统教学评价的手段强调“绝对标准”,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统一死板的评价手段,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热情。新课标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纸笔测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品课程的学习及思品状况做出评价。”为此,新课标大力倡导的评价方法有“观察记录”、“作品展示”、“项目评价”、“成长记录”等。即使是考试,也是倡导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灵活组织进行。这种多种多样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为评价原则的实施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保障。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新课程下评价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是一种封闭的评价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新课程下课堂评价必须提倡多种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民主性。 因此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小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观念、效果、习惯、动力手能力和自律能力(包括自己的优点或长处、弱点或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学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定,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终身学习愿望的巨大动力,也是改革应试教育封闭评价方法的有效措施。
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学生“会学”,即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学生“善学”,即学习的创造性。因此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1.激励性教学策略
(1)巧设导入语言,激励学习动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课不能没有精彩的导入。优秀的导入语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打开美丽的殿堂之门,吸引学生竞相登堂入室。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点,并采用或诙谐、或幽默、或机巧睿智且富有个性的语言作导入语,往往能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为课堂教学的成功作个良好的铺垫。例如,在教学《社会伴随我长大》一课时,我将一滴水滴到地上,叫学生观察反应。学生非常好奇,究竟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顺势我设计了这样导入:“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会消失呢?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它该怎么办呢?”学生学习动机得到调动,思维的火花开始放开,展开了猜想,然后我归纳学生们的发言。接着说:“由此我们联想到我们人类自身,一个人与我们生活的社会之间不正像一滴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吗?一杯水中的水由无数小水滴组成,离开了集体,水滴就会干涸,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组成了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在其中,社会伴我长大。”又例如,在教学《自由和规则》一课时,出示著名篮球明星乔丹图片,设计这样导入语:“当你赞叹乔丹的非凡身手之时,是否想到他的动作竟要受到一百多条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这些规则,乔丹可以自由地驰骋在篮球场上吗?为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得出自由是在规则中拥有。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勤用鼓励语言,强化成功体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感情真切的鼓励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勤用简短、恰当的鼓励语言热情地给学生以褒奖和激励。如“你提的问题很有新义”“你确实很有主见”、“你的这一发现使老师都觉得眼睛为之一亮”、“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以你之聪慧,再加不懈努力,必有所成”等等。以此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之为争取新的成功而继续努力的目的。但值得一提的是鼓励语言的内容要有根有据,也就是说鼓励也要用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可比材料,如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纵向比较)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大范围内所处的位置(横向比较)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再艺术性地进行适时有效的鼓励,切忌为鼓励而凭空鼓励,那样做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穿插幽默语言,激励学习情绪。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乏味的,缺乏幽默的课堂是枯燥的。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与教学气氛不协调的事,如哼歌、画画等。此时,教者一本正经地训导,讲大道理固然是必要的,但是一堂课的教学气氛却被破坏了,学生的情绪就不好,是不利于教学的。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哼歌,我不是大喝一声,而是走近他轻声说:“你能不能大点声音唱,让我们一饱耳福?”该生微笑着接受批评。再如有一次在课堂上,看见两名同学伏在桌上打瞌睡,我放下课本,揉揉自己的眼睛说:“春风吹得人陶醉,教室已有君入睡。”在笑声中这两名同学立刻打起精神听课了。由幽默引起的笑声缩短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隔膜,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就比较放松,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幽默本身具有新异的刺激性、生动活泼性和便于接受性等特点,它能使教学获得感染力、吸引力和控制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如果在课堂中巧妙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幽默语,不仅能够让学生变得轻松愉快,情绪高昂,而且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到“社会责任的选择”时,我首先引用了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后,我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不问时事,缺乏抱负,将上面的对联改成了这样一副对联:‘风声雨声麻将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这些人目光短浅,无所事事的人生态度。这样对联的幽默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说明深刻的道理。
2.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以学生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结合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究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和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自觉性的认识。教师设计一张调查表让学生各自完成,并将这张调查表存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从而成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评价依据(如下表)。
调查报告单
(2)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经常接触研究性性质的作业,设计专题性课题,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提高研究能力。
结合思品课的学科特点,开展一些时事专题播报、热点问题分析。 例如,2006年9月陈水扁宣称要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造成两岸关系紧张,威胁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主权。利用这一时事背景,搞了一次《台湾问题的研究》专题分析。主要的实施过程是:①教师提出相关的四个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台湾当局的态度;解决台湾问题的意义;②分组并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相关课题的内容。这是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它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各种信息途径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好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这类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我们没有办法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为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特设计了一张能比较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表格。这张表格可以用于对学生在思品课中表现的综合评价(见下表)。
研究性学习评价单
三、新课标下思品课的课堂评价面临的突出问题
1.如何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过去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认为无法量化、无法进行客观评价而被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但在新课程改革中却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为了考察教师是否在教学中关注,并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达到了目标,本课程必须研究和开发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的评价方式和手段。这一方面的评价不能采用量化的方法,而必须运用质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一般来讲,质性评价可以运用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分析学生的发言等手段进行。但是,具体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质性的分析,仍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进一步探讨的难题。
2.如何评价思品学科综合能力的达成。综合能力就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思品课的课程目标之一。思品学科综合能力是一种开放的能力,因为相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要更具有多元性,社会学科的知识也就更具有不稳定性,社会性问题的解决也具有多种方法和选择。因此,我们不能用一种封闭的评价方式,用一种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达成,也不能用量化方法去进行测试。但评价又是必需的,那如何开发一种具有开放性的、真实反映综合能力达成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模式,始终是建构本课程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曹莉莉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教育科学研究》,2003,(9)。
[4]刘志军 《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9)。
[5]朱明光主编 《初中思品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论文作者:陈士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思品论文; 能力论文; 新课标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