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临床分析论文_曾继花

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临床分析论文_曾继花

曾继花

(武汉市武东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妊娠中期瘢痕子宫患者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进行引产,对照组单纯应用利凡诺,对比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和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是100.00%(37/37),产后2h出血量是(80.47±18.67)ml;对照组引产成功率是89.19%(33/37),产后2h出血量是(112.49±39.35)ml,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和产后2h出血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引产成功率较高,且产后2h出血量较少。

【关键词】妊娠中期瘢痕子宫;米非司酮;利凡诺;引产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128-02

妊娠中期瘢痕子宫患者引产风险较高,特别是存在引产指征如胎儿畸形等者,亟需通过有效措施实现安全引产。目前,相较于剖宫取胎术、钳刮术等,药物引产是相对安全的引产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本研究为明确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临床效果,对74例妊娠中期瘢痕子宫患者分别采取引产方案,现将其引产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74例妊娠中期瘢痕子宫患者均经胎儿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等确定其存在引产指征,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终止妊娠。将7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3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9.47±1.98)岁;孕龄是16~23周,平均孕龄是(19.25±1.70)周;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4~34岁,平均年龄为(29.41±2.03)岁;孕龄是15~23周,平均孕龄是(19.24±1.79)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龄等资料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应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引产,即先口服50mg米非司酮片(生产企业:北京法莫斯达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426;规格:25mg/片),12h后再次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同时,取100mg利凡诺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623;规格:2ml:50mg)通过羊膜腔内穿刺术用用药;对照组单纯采取利凡诺引产,其给药方法、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等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并统计其引产成功率,其中完全引产标准:用药后3d孕妇完全排出胎盘、胚胎或者胎儿,残留胎盘和胎膜,需进行清宫者为不完全引产,用药后3d仍未排除胎儿和胎盘即为引产失败。引产成功率=(完全引产+不完全引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采用χ2检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资料对比采取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

观察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是(80.47±18.67)ml,对照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是(112.49±39.35)ml,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

观察组完全引产34例,不完全引产3例,无引产失败者,其引产成功率是100.00%(37/37);对照组完全引产28例,不完全引产5例,引产失败4例,其引产成功率是89.19%(33/3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伴随剖宫产率的持续升高以及国内政策变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发生率明显升高。因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1]。尤其是妊娠中期患者,其宫颈质地相对较硬,不容易扩张,且羊水不断增加,但胎盘小叶仍未形成,在子宫肌壁通透性持续增加情况下,其羊膜腔中细菌感染容易直接进入患者体循环,从而引发全身性感染[2]。所以,对于妊娠中期瘢痕子宫患者进行引产前,需严格把握其引产适应证,应用相对稳妥、安全的药物引产方法。

利凡诺能够直接作用在孕妇蜕膜和胎膜溶酶体上,从而激发其释放磷脂酶,促使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引发患者子宫平滑肌收缩[3]。目前,利凡诺在引产中应用较广泛,然而其对于宫颈不具备促成熟作用,在诱使子宫收缩时容易导致患者子宫体部收缩过度。因此,将其应用在妊娠中期瘢痕子宫患者引产中,会延长患者产程,并提升不完全引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4]。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受体,可作用在宫内膜上,并促使患者宫颈成熟与扩展,补充了利凡诺药用中的不足。此外,米非司酮还可杀死胚胎,并促使其排出体外。据本组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较高,而产后2h出血量则明显少于对照组,证实了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妊娠中其瘢痕子宫患者引产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燕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用于有剖宫产史的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海峡药学. 2012,24(12):188-190.

[2] 李彦霞,武传忠,周新玲等.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及小水囊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3):111-113.

[3] 任秀苗.药物联合小水囊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期引产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123-124.

[4] 罗密娥,胡敏红.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0,6(10):96-97.

论文作者:曾继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的临床分析论文_曾继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