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092419900403XXXX 江苏省 214000
摘要: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质量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基础工作不到位,会对上部的主体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主体工程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还会影响建筑使用安全性。研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有利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操作上的失误,提高操作施工的规范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
关键词: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土建行业的施工环境也逐渐复杂,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管,提升施工水平与质量,尤其是地基基础的施工,一定要注意,不断探索新的施工方式与工艺,尽最大努力提升地基的牢固性与承载力。只有不断的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与研究才能更好的应对施工中状况,对施工现场的监管是不能松懈的,只有提升施工技术才能提升施工质量,才能提升建筑整体的安全稳定性,基础工作做好的才能更好的促进土建工程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间具有很大关联性,基础作为最先施工部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建筑最终质量影响很大。地基由于身处地下,施工相对较难,且其特殊的位置也导致出现质量问题后很难修复。另外,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之一,如果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后续施工开展后,不止难以处理,也难以察觉。所以,基础工程务必要一次到位,减少返工可能性,也是必须重视的施工阶段。
2基础类型选择
在做地基基础设计工作时,必须先提前做好现场勘察,以便获得详细的地质、水文资料,从而方便结合基础上部建筑结构以及荷载分布、传递的实际情况确定基础形式。如果发现地基浅层的土壤土质不均匀、所能够承受的荷载不高,有软弱下卧层分布,这时最好应用墙下钢筋混凝土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形式;如果在实际勘察中发现地基浅层土质相对较均匀而且可以承受较高荷载,而建筑实际荷载又不太大,可以选择砖、毛石或者混凝土等基础形式;如果浅层土均匀性不足,承载力也不高,所要承担的建筑荷载又很大,条基面积达到基底面积一半以上,则最好是使用箱形或筏板基础形式。
3土建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轴线位移
3.1.1原因分析
基础轴线位移问题多会出现在建筑内横墙位置,从而导致上部墙体和基础出现偏心压。产生原因通常为大放脚收分寸没有把握好,在砌到大放脚顶部时已经出现了偏差的情况下继续砌基础直墙,从而引起轴线位移现象。基础通常是先对外纵墙、山墙进行砌筑施工,等到砌横墙基础的时候,基础槽中线可能会出现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从而无法正进行吊线的情况,导致找中轴线很容易出现更大的偏差。另外,在施工现场如果槽边控制桩没有做好保护,路过的施工人员或者一些入场车辆可能会碰到,也会导致轴线位移。
3.1.2控制措施
在对建筑进行定位放线作业时,要注意在外墙角设标志板并做好保护工作,以防止因为工程车辆进行槽边推土作业或其他施工工作碰撞到轴线。在墙角的标志板下要设置中心桩,拉通线时先核对中心桩。为方便机械设备开挖基槽作业,也可以将标志板钉设工作留待开槽后。横轴线最好不要用基槽内排尺法,可以采用中心桩。横墙的中心桩要全部打入地面,直到桩顶与地面持平。为了方便进行排尺和拉中线工作,中心桩的中间不要有土堆、建筑材料等堆积,在进行挖槽作业时要用砖覆盖进行保护,标记位置。拉横墙基础的中线,必须先复核相邻的轴线距离,以此验证中心桩位置是否准确。为了有效避免因砌筑基础时大放脚由于收分不均导致的轴线位移问题,要于基础砌完后,及时拉通线进行重新核对工作,将新定轴线作为基准,继续进行直墙砌筑。
3.2基础标高偏差
3.2.1偏差原因
因为基础大放脚通常设置的很宽大,导致基础皮数杆难以靠近,所砌筑的每一基础和皮数杆标高差也就变得难以准确观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用填芯砖在基础中通常会采用大面积铺灰砌筑,铺灰面长或厚度不均、砌筑施工速度不足导致砂浆挤浆难度提升,灰缝难以压薄等问题,都会导致冒高现象。
3.2.2控制措施
在砌筑基础前,要努力垫平基土。通常基础皮数杆可以用钢筋材料、小断面方木制作而成,在使用皮数杆时,把杆夹砌于基础的中心位置。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进行标高检查工作,要用水准尺辅助校好水平。对于一些宽大的基础大放脚砌筑施工工作,必须用双面挂线的方法来保证横向上的水平,砌筑填芯砖时最好小面积铺灰施工,并且做到随铺随砌,要注意顶面不应该比外侧跟线砖高。
4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4.1挖孔桩技术
挖孔桩技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良好的承载力,且成本低,时间短等优势,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该技术是常被应用的一种技术。挖孔桩技术的基础工作就是挖孔,因此挖孔桩技术应将工作的重心摆在挖孔上,发挥其最大得效用。首先,挖孔的过程中要先确定好挖孔的位置,常用的确定挖孔位置的方法有十字交叉法,它既可以确定孔的位置又可以确定挖线位置。其次桩径的大小也要确定好,这样才能保证挖孔桩工作的顺利展开。
4.2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它主要包括:确保施工现场的平整,对现场的杂物进行清理;根据钻孔的方式以及施工的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泥浆;为了避免钻孔过程中出现坍塌,应采用预埋护筒的形式加强现场的施工;在钻孔安装的过程中要先定位再安装;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开展钻孔工作;钻孔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清理掉施工现场的杂物、残渣等,以确保可以准确的进行孔位、孔径、孔深的计算。
4.3强夯法施工
在开展强夯法施工之前,必须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的数据调查,对施工地基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调查与记录,只有打好基础后才方便进行强夯法施工。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障现场的平整性并对其进行预压处理,然后在按照已经调查好的资料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好施工夯点,如果地基中的含水量比较多,则可以运用竖井排水法来减少水分的含量,或是运用砂石填充来减少水分,以此避免强夯的过程中出现塌陷问题,同时也可以为机械作业时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其次,正确的强夯方法就是从四周向中间进行施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再次平整所产生的问题,强夯法施工之后,地基现场地面就会非常平整了,为了更好的提升夯实的质量可以再次进行强夯工作,具体的施工顺序主要表现为深层牢固、中层牢固以及表层牢固,在所有的牢固工作做好以后,可再次进行强夯施工,进而保证地基的完整与平衡性,提升地基的整体承载力。
4.4深层密实处理技术
深层密实法主要用于地质比较弱的地区,在原有的地质环境中混入水泥或是其他固体化材料,通过将这些材料与软土进行搅拌,则可以实现对土层硬度的提升,从而实现一个比较牢固的地基。用这种方式处理地基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其承载力。深层密实处理,主要是运用设备与浅水电机进行配合,利用振动频率对其进行重复的震动与挤压,以此实现对地基的充分填充。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是实现对复合地基的打造,提升其整体的承载力,地基的承载力提升了,土建工程的地基基础的总体质量也就提升了,建筑后期的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的使用安全性也会大大提升。
结束语
在如今,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激烈的竞争下,建筑企业要想发展,就应该立足基础,做好基础性工作。施工单位必须不断进行施工技术研究,注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施工工艺流程,做好技术交底,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使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获得质的飞跃,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孙辉.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5):47-48.
[2]褚晓明.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居舍,2017(35):37.
[3]夏怀颖.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内蒙古水利,2017(04):24-25.
[4]王治国.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2016(09):113.
论文作者:鲁海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基础论文; 地基论文; 土建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轴线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