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综述_农民论文

开展农村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综述_农民论文

开展农村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实践活动论文,两会论文,研讨会论文,新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邢台市广大农村开展的“两会一校”(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婚前学校)道德实践活动,源于群众,起于基层,在农村道德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中共邢台市委和省社科联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和邢台市各县(市、区)的部分实际工作者,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两会一校”的性质、地位、意义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等,进行了多方位的研讨。

“两会一校”把新时期农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不断具体化在农民的道德实践中,推动了农村道德教育的深入发展。

现阶段,影响农民道德进步的主要因素:一是陈旧的风俗习惯,如红白事大操大办等,它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弄虚作假等不道德行为;三是受传统农业自然经济形态的影响所产生的一些因循守旧、小富即满、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文化心态;四是由于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农民中所形成的自私自利、法治观念淡漠以及不讲礼貌、不讲团结、不顾大局等现象。“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引导教育农民在各种社会生活中,要爱国守法、依法纳税、热心公益,讲团结、看长远、顾大局,把国家和集体赋予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不断统一起来;邻里之间、乡里之间、人人之间要文明礼让、诚信处事、团结友善、先人后己;在生产、生活中要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破除迷信、讲求科学;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自尊、自立、自强,在进取拼搏中为集体、为国家、为全社会多作贡献,进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道德信仰、道德规范。

“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基本特征,使道德教育受体和道德实践主体统一起来,成为农村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农村道德建设中,农民参与自觉性的高低及参与程度是衡量其优劣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两会一校”以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为出发点,贯穿于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一人生的基本轨迹,涉及男女长幼、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鳏寡孤独等一系列社会伦理关系。同时,这一活动坚持从农民具体的生产、生活细节和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因此,它必然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一种自觉行为。它紧密联系现阶段农村经济基础和农民思想道德特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抓住红白事大操大办、愚昧迷信、早生多育、家庭不和、邻里不睦、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就事论理,以德服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它把复杂的思想道德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解决,并用通俗易懂的乡规民约、广泛的社会舆论来正确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以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融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于一体,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发挥了先进道德文化应有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实效性。

“两会一校”联系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探求市场经济发展内在需求的道德规范,不断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伦理基础。

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也是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具体表现为农产品向商品转化过程中的市场化走向。而商品在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诸环节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现代方式和手段,其操作的主体永远是人。因此,人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实践水平的高低,必然会成为市场化商品活动的一种人文内涵,进而内在地影响到市场经济发展。“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致富欲望,引导人们在市场活动中学法、守法、遵法、用法。把农民的致富行为进一步纳入到法治轨道上来。同时,它又教育农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讲求诚信、追求质量、公平竞争,进而使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在法治和伦理规范的统一中不断走向完善。集体主义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全发育的一种内在的伦理需求。“两会一校”引导农民群众在经济活动中,正确处理个体和群体、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把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践行于自身的经济活动中,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在社会矛盾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下,运用道德调控手段,有效地化解了许多农民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内部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的日趋多样化,使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同时,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各种社会心态、社会意识,必然会产生交流、激荡和冲突,并在社会共振中极易使各种社会矛盾发生激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要分析新情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是一个系统化的社会调控过程。农村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大多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在道德规范的框架内基本上可以解决。因此,道德调控便成为社会调控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道德的引导功能、教育功能、规范功能,采取交流沟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方法,将大问题化为小矛盾,把小矛盾融化成人间真情,构建起和谐的伦理关系,从而促进了农民群众内部和干群之间的团结,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使农村基层干部同样置身其中,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从而进一步增进了党风、政风建设,遏制了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

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既是农村工作的带头人,又生活在广大农民之中。在“两会一校”中,他们既是积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也是被评议者和被监督者。因此,这就使得广大基层干部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等处于民众的约束之中,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政风政令、党务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民众的力量和先进道德文化的力量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广泛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两会一校”恰以一种大众化的民主力量和科学的行为方式,促使基层干部严以律己,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由是,必然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遏制各种权力腐败现象的产生和泛滥,不断形成干群一体、同心协力,共同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良好的互动局面。

与会同志还就“两会一校”的发展和提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经济会面临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中,“两会一校”在活动内涵和举措上,要进一步增强诸如自强自立、自信自律、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科技兴农、公正民主等一系列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需的道德追求,其运行机制进一步与人们的市场经济活动特点相适应。第二,以“两会一校”为载体的农村道德建设,应进一步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他创建活动,如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以及“三下乡”活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第三,社会组织支撑是任何一种群众性创建活动的“硬件”保证。要强化、优化村级组织建设,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和各种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把农村道德建设推向新阶段。

标签:;  ;  ;  ;  ;  ;  ;  ;  

开展农村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两会一校”道德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综述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