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绿色生态”化学课堂的几点思考论文_黄丽芳

对构建“绿色生态”化学课堂的几点思考论文_黄丽芳

山东省博兴县实验中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方式要切实落实“化学源于生活”这一基本理念,取长补短,优化组合,积极构建“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先给学生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绿色生态” 化学情境 网络资源 实验探究 角色转变

课程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综合工程,它直接引发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怎样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而构建“绿色生态”的化学课堂呢?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乐学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一句话,兴趣带来快乐,快乐产生热爱之情。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源动力。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尽量找到能让学生轻松接受知识的切入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就在他们身边。教学中,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并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或者提出生活问题,将化学问题镶嵌其中,不断激发兴趣,让学生好学并乐学。如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学时,我讲了一个故事: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在葛山等地修道炼丹多年。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拿起铁勺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成了“铜勺”,金光闪闪。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石成金了!”葛洪把铜勺放在火上烤,铜勺逐渐变黑。这些现象葛洪在《黄白篇》一书中均做了记载。至此全班的同学的思维都活跃了起来,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顺利的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调整教学过程,恰当的更换“节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学时,我动员同学们把自己平时吃的一些零食包装袋带来。师生共同分析包装袋上的说明,从中了解食品中的主要元素,找出哪些成分对人体是有益的,然后组织讨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健康的身体需要什么?”……这项活动无疑是牵动了学生的愉悦神经,他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图文并茂、超越时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如在进行《离子》一节的教学时,我首先创设情境,在大屏幕上展现出几幅图片:晶莹剔透的氯化钠、氯化镁晶体;奇异的苍白色火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变成氯化钠的?我将事先做好的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学生上台移动鼠标将电子转移,然后大家各抒己见,得出正确的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多媒体营造的氛围中得以实现。

再者,现行的教材中大量介绍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拓展视野中知识的探究,对我们教师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知识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此时,网络资源无疑成了我们有利的助手,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知识上的窘迫,充分挖掘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应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广阔平台。

3、广泛开展实验探究,通过交流与合作,凝聚团队精神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课本中多数实验都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交流,得出相关结论。实验中除了重视理性的结论发现外,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楚,不断反思、调整,并为探索真理而坚持不懈的努力。

例如学生在探究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时,为了更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价值,实验前我故意把各组药品的浓度配制的不一样,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以下三种结论:

(1)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3)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然后我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得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马上意识到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应该进行多次试验,反复验证结论的可靠性。最后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和其中一种反应物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考虑到。至此,学生们懂得了实验过程中,结论的偶然性,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要通过反复的实验,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找到实验结论的必然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科学的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不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情感教育,注重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因此,必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并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不可否认,直至今天我们部分教师仍然盯着优秀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分数,根本不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态发展,尤其不能善待那些后进生,这是教育的一个严重的缺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学设计的起点要适当,不能过高,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2)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后进生更要以鼓励为主,只有当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关注和鼓舞时,他们才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3)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创造机会(4)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的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当然,以上做法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利用有利时机,在“润物无声”的方式中慢慢渗透、形成。

总之,“绿色生态”化学课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在立足于教材、学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教育科研的思路和眼界,同时为素质教育的扎实落地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模式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0

【2】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551—552

论文作者:黄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对构建“绿色生态”化学课堂的几点思考论文_黄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