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读“屏”
☉曹正宝
习主席曾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当时刻不忘在工作之余,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开阔视野,丰富思维,为立足本职岗位打下深厚的理论和思想底蕴。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艰辛进行伟大实践的40年。其历史成就、历史功勋、历史价值、历史意义,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可,而且得到了全世界广大人民的普遍认可。经过了40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对党、国家、民族的进步与未来,更加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然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的普及和“手机、互联网进军营”的不断深入,阅读的载体日趋多样化、便携化、形象化,网络媒体承载的信息量也与传统纸质媒体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在当今信息化网络时代,阅读越来越趋向于读“屏”,甚至有的青年官兵“机不离手、读不离屏”。但综合观之,读书较之读“屏”更具有其独特魅力,更应该值得我们各级提倡。
读书较之读“屏”更显经典。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带来了阅读的便利,然而,现代人接触经典作品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各类“快餐文化”席卷官兵的生活空间。近日,在地方媒体一项调查中显示,部分高校大学生完全阅读四大名著原著的人数不到参与调查人数的三成,大多数人以影视作品和简本代替。经典原著作品的衍生作品虽利于普及,但却难免失去原著的“神髓”。国学热潮下,网络媒体也蜂拥而至,人们言必及“孔孟”,谈必涉“老庄”,然而真正通读全篇、潜心研究的却甚为寥寥。网络推文无法成就我们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古典文学的微言大义、现当代文学的字字珠玑、学术研究的醍醐灌顶,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经”,才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本文采用2005—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的原始数据,构建海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读书较之读“屏”更能静心。若以宴飨作比,读“屏”好似逛茶肆排档,虽煎炸爆炒、花样百出、表面风光,大快朵颐后令人大呼过瘾,然缺少底蕴、良莠不齐,难以成为蕴藉心灵的“鸡汤”,终就不得登堂入室;且每多食之,总有“地沟油”之嫌,于身心终无益处。而读书却如入酒楼饭庄,一道菜品,往往浸渍烹煮、清蒸慢炖、精工细作,细细品来,入腹良久犹有余香,萦绕其中“三月不知肉味”。阅读,当然少不得“下里巴人”的通俗,但也有“阳春白雪”的陶冶,才能真正带给我们“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静气。鸢飞戾天、经纶世务常令我们心思浮躁,一杯香茗、一册好书、青灯黄卷方能令我们得到心态上的平静。细思人生、潜心工作、修身养性,方能不断攀登人生的巅峰。
读书较之读“屏”更有深度。网络媒体大大提高了阅读的便携化,公交上、餐饭后、小憩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然而,“碎片化”的阅读牺牲的是深度与质量,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浸入。网络推文不宜过长是网络媒体的“黄金守则”之一,少则百字,多则千字,若超万字必定鲜有问津。小篇幅的“浅阅读”,的确能让零星的时间变得有趣充实,但在获得快感的同时带给我们的成长进步也十分有限。许多网络文章为求“吸引眼球”的效果,在标题背后贴上“深度好文”等标签印记,但名“深度”实无“深度”——仅以跳脱的观点和曲折的情节吸引读者,却难以触及引人思考的问题,缺乏先进思想和知识的普及。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言:“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能带给我们的是有效的学习与深度的思考,去芜存菁后,是真正的底蕴与进步,才是读书修身正品的真谛。
【作者系武警山东总队政治工作部干事】
标签:网络媒体论文; 便携化论文; 武警山东总队政治工作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