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圆线”教学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_幼儿心理论文

运用“循环线路”教学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为习惯论文,幼儿论文,线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行为卫生习惯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制度,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长期的工作。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或教育评价;他们的记忆大多是无意记忆。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还不能摆脱动作和实物的影响,还不能了解事物的内部关系,因此也就不可能了解常规及行为习惯建立的意义,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巩固才能形成动力定型。此外,由于他们的意志力水平较差,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发展缓慢,因此他们还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断督促、悉心帮助。

根据小班幼儿的上述特点,我们制订并运用“循环线路”的教育方法,即如图所示:

具体地说“循环线路”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向幼儿提出某项常规及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

2.教师对此项常规进行示范、讲解;

3.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幼儿在短期内进行反复的练习,教师督促幼儿练习,提醒幼儿遵守生活常规和行为习惯;

4.教师对一段时期内幼儿的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进行总结、评价;常规及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结束。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的教育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进行。因此,“循环线路”完成到第四个步骤之后并没有结束,而是重新开始更高一级的第二阶段的培养教育工作。此时,第一阶段的第四个步骤和第二个阶段的第一个步骤衔接起来,形成了“闭合循环”状态。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螺旋式上升的阶段。我们就根据幼儿在第一阶段对某些常规的掌握情况,提出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并进行更有针对性、更为具体的示范与讲解,要求幼儿进行模仿练习,并运用于一日生活中。最后,我们对第二阶段的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此时幼儿还不能掌握某些常规及行为习惯,我们就开始第三个阶段的培养,如此反复,直到幼儿完全掌握某项常规及行为习惯为止。下面我们以形成小班幼儿的饮食习惯为例,说明这个“循环线路”教育方法的具体做法及作用。

在幼儿刚刚入园,还不能掌握吃饭的基本技巧时,我们首先向幼儿提出具体的要求:把嘴对着碗,右手握勺,把勺直着放进嘴里,吃饭时身子靠着桌边,以免漏撒饭粒。教的过程中发现某某小朋友吃饭特能讲话,我们就边示范,边讲解,耐心告诉幼儿吃饭不能讲话的原因,因为吃饭讲话,容易把饭粒卡在食管里;还有某某小朋友不会拿勺子,我们就让他拿上空碗、空勺子反复进行练习。幼儿每次吃饭时,我们更是抓住时机多次指导、反复提醒、督促他们加强练习。当幼儿掌握以上技巧后,我们就向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不挑食、不剩饭、饭后擦嘴等等,并使用同样的步骤训练幼儿形成常规及习惯。经过一学年的反复教育,幼儿都掌握了吃饭的正确方法。

通过小班一学年的观察评估等实际工作,我们验证了应用“循环线路”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循环线路”注重结合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使教与学互为促进。幼儿先从教师的要求、示范和讲解中获得“如何做”的信息,教师再从幼儿的练习和运用中获得“做得怎样”的信息反馈,从而做出客观的教育评价,提出新的要求。第二个阶段开始,幼儿可从教师处获得“如何做得更好”的信息,教师又可以从幼儿处获得“还存在哪些问题”的信息……如此循环反复,教师与幼儿互相形成了信息反馈,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使教与学都更具针对性。

2.“循环线路”强调环节之间的衔接,尤其是阶段之间的衔接。如第一阶段的第四个步骤和第二个阶段的第一个步骤的衔接,环环紧扣,既反映了常规培养的艰巨性、反复性,又反映了常规培养及行为习惯培养的连续性与针对性。因此,“循环线路”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规律,能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地促进小班幼儿形成并巩固良好的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

我们在应用“循环线路”对幼儿进行常规及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还尤其注意掌握了以下几项原则:

1.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教师只有逐步加深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的要求,才能连续不断地巩固并发展原有的要求。我们如果操之过急,严而无度,一次提出过多的要求,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2.严格要求与耐心说理相结合。我们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要向幼儿讲清此项常规的合理性,使幼儿懂得提高各种行为标准的必要性,能够愉快地学习行为准则。教师应该避免把常规培养变成强制性行为,从而压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3.以身作则、要求一致。由于小班幼儿最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之符合规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此外,我们对幼儿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的要求应始终一致,不能朝令夕改,虎头蛇尾,使幼儿无所适从。

4.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我们要注意在集体中形成幼儿的共同感受,使全班幼儿人人都有讲卫生、有礼貌的意识,形成一个有纪律、讲文明、懂礼貌的好集体。这样的集体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幼儿在集体中能通过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运用多种形式巩固幼儿的行为习惯。在“循环线路”的各个环节,可穿插运用各种生动、直观、活泼、有趣的教学、游戏形式,如故事、诗歌、木偶戏、角色游戏等,加深幼儿的印象,巩固良好的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

6.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各个环节教育的一致性。我们教师应经常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同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行为习惯。

标签:;  ;  ;  

运用“圆线”教学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