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高新技术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农业高新技术在台湾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80年代是台湾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往后的10余年里,台湾为发展科技,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其中包括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在其历次重大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中,都把农业高新技术摆在重要的位置。
台湾农业高新技术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技术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高新技术对农业的渗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台湾精致农业的动力,也是精致农业发展的必然。
1.1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
台湾生物技术领域以遗传工程、融合瘤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发酵技术、生物化学工程等为重点。目前,台湾的农作物基因工程研究已有成功报告,包括花椰菜、白菜、甘蓝等作物的抗虫、抗冻基因转殖,兰花、木瓜抗病毒基因转殖以及世界上第一次把农杆菌转殖于水稻的成功例证。对抗虫基因、抗病毒鞘蛋白基因、超氧歧化酵素基因、乙烯全成酵素基因、蔗糖合成酵素基因等多种基因选殖的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作物细胞工程,台湾也有所造就。水稻花药培养已实际应用于育种,但尚无正式命名的品种;芦笋超雄株育种与法国并列世界前茅;香蕉体细胞变异已成功育成抗黄叶病品种“台蕉1号”和短性、早花、 丰产等品系;竹子花药培养育种为世界首例。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面,台湾已成功建立百余种作物快繁脱毒的整套技术,包括中草药、园艺和森林作物。
1.2 种植业高新技术
种植业高科技应用的重点是新技术育种、生防和生物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等。目前台湾电脑品种资源库,拥有水稻资源1000 多个、 大豆3000多个,甘蔗1200个,蔬菜13000多个。水果育种自80 年代以来育成10种40多个品种。
生物防治成功之例有利于天敌小茧蜂、赤眼峰、粙小蜂、蚜小蜂分别防治小菜蛾、甘蔗螟、椰子红叶虫和棉蚜;利用性激素防治玉米螟、象鼻虫、果实蝇等害虫;利用苏力菌、白僵菌、黑僵菌防治蔬菜害虫;利用土壤添加剂、合成营养液、几丁质添加物、木霉菌孢子悬浮液防治白绢病、韭菜锈病、柑桔线虫病等。
在农药残毒快速检验技术方面,台湾利用毒理学原理,通过制备对农药敏感的酵素和微生物,成功地开发了快速检验农药残毒的新技术。近两年又创造了杀虫剂残毒定量定性分析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市场。
目前,台湾生物肥料研究取得新进展,尤其在豆科固氮菌筛选和土壤接种剂生产、藻类固氮作用研究以及菌根菌等方面的成果已进入商品化阶段。
1.3 畜牧业高新技术
台湾畜牧业已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3.2%,经营模式全盘实现企业化。同时畜牧科技重点也从提高生产效率转向兼顾安全和环境维护。高新技术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自动化生产技术、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畜禽育种上已建立原种生理、血液与生长等基本性状况资料电脑系统网和基因库图谱,为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种猪GPI·PGD遗传型检测和结合型分析方法已应用于猪育种中的亲子血缘鉴定。利用三元杂交技术建立了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肉猪生产体系,生产效率和品质。
台湾研制的饲料添加物种类居世界之首,达60多种。配合饲料生产正在朝“浓缩饲料”、“粒状饲料”和“专用系列饲料”方向发展。畜禽自动化生产作业方面,成功地建立了养猪自动化模式,泌乳牛与仔牛饲喂、喂乳自动化模式,牧场废水处理与水质监控自动化系统,鸡场排泄物制作堆肥与脱臭自动化模式,乳羊饲喂与泌乳自动化系统等。
1.4 渔业高新技术
近10年来,台湾水产生物技术研究的成就主要有:用性激素处理培育单性鱼苗;利用雌核生殖及诱发产生多倍体的方法,控制放养种群,并增加个体生长体型;利用生物技术从事养殖环境控制和疫苗制造;采用剪眼柄技术促进鱼类卵巢成熟;运用精英移植技术进行虾鱼人工授精。目前,正在加强鱼类优良基因转殖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台湾加紧研究鱼类病害防治及水产药物新技术。在病害防治技术及制剂、疾病检验剂、生物防治剂以及疫苗等方面,已研究发现,草虾病原菌之菌体及细胞外产物制成的抗体血清,具有免疫效果;在鱼类安全、营养研究基础上,一大批鱼虾专用饵料及饵料添加剂已应用于生产。近年台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电子技术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研究,已成功建立五种鳗鱼循环水养殖模式和三种草虾循环水养殖模式,可通过微生物制剂和水质处理剂,保持养殖池的良性循环。
1.5 林业高新技术
台湾林业以保育为宗旨,林业科技研究重点是森林资源保育利用、水土保持、河川治理和海岸保护等。近年研究重点有:提高农业水土资源有效利用分析研究、灌溉排水工程及营运管理研究、旱作灌溉研究、河川治理和海岸保护技术研究。林业高技术突出成效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和地质环境监测。
1.6 农业机械化技术
近来研制成功的有柑桔园喷药、搬运多用机,可用于灌溉、喷药、采收、施肥等作业;洋葱茎叶处理机,具有遥感、输送、整白、梳根、排出五项功能;以及荔枝整修机、蜂蜜浓缩机、甘薯收获机、玉米豆类收获机、多用途有机肥撒播机等。同时把超音波感测器应用于喷药机械上;在种苗移植机上配合视觉系统,控制西瓜等穴盘苗的移裁;利用蔬菜种子影像资料,进行优良种子筛选。
2. 台湾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建立门类齐全、分工明确的研究开发体系
台湾农业学科门类较齐全,主要学科领域都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农业基础研究包括生物技术主要由“中央研究院”、各大学院校及设立于大学内的研究中心负责;农业产业科技研究由省农林厅所属之农、林、水、畜试验所和改良场,以及财团法人的专业研究机构承担。台湾提出发展生物技术必须上游(基础研究)、中游(产品开发)、下游(工业生产)三者密切配合,连贯发展。
2.2 实施“专案研究计划”
台湾在90年代,为配合科技发展12年长期规划和6年中期计划, 分别制定和实施了“生物技术开发与推广4年计划”、 “食品加工及包装技术研究4年计划”、“菌种保存与开发5年计划”、“台湾盆地地下水地质与工程环境整合调查计划”、“海洋工程发展2年计划”等。 1995年又拟定加强生物技术推动方案,成立“生物技术规划小组”,负责协调各项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同年由当局直接推动的生物技术研究计划有四项。即(1)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与推广计划;(2)环境生物技术与产品开发计划;(3)产业技术资讯服务推广计划;(4)产业用菌种的保存与开发计划。
为了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1995年,台“国科会”还制定了未来10年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2.3 注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台湾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是其产业化的过程。如1982年生物技术作为重点科技之后,就有从事产业发展的生物技术开发公司诞生。至1993年,仅新竹科技园区就拥有生物技术厂商11家,占园区厂家数的6.8%。园区内设立“生物技术产业专业区”, 成立了“生物技术指导小组;一大批生技开发公司和大规模投资计划纷纷出台,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有:生技中心与新加坡合作创办的“生物农药研发公司”,台湾花卉发展协会筹设的“国际性花卉公司”、日本与台湾合作的“疫苗开发公司”以及投资50亿元的大型原料药厂等。在农业系统,农业发展“白皮书”也明确指出,要迅速建立具有生产高科技产品并兼顾观光教育功能的“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区”,鼓励农业推广计划优先选用生物资材和相关的高科技产品,培训农民生物技术高级人才,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4 加强高科技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人才奖励,鼓励发明创造者,亦是一项重要措施。主要奖项有“行政院”的“杰出科学荣誉奖”,“教育部”的“学术奖”、“青年研究发明奖”、“大专院校技术人员杰出奖”。“农委会”对从事农业科教研究、推广、教育、农场经营、农业产销和政策研究等有贡献者也设有专项奖励,奖金20—30万元。“国科会”则设立研究奖励费,为研究开发有成者提供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