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金华1,王锐2

牙髓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金华1,王锐2

金华1 王锐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2哈尔滨市口腔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牙髓病的保牙弃髓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牙髓病患者44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4例牙髓病患者经治疗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结论:消除炎症,使病变牙髓恢复健康,通过失活牙髓或去除牙髓,以达到消除感染源和相应的痛苦症状,保存患牙的目的,从而维持牙列的完整性并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

【关键词】牙髓病;口腔内科;非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086-02

牙髓病是以牙髓炎最为常见,由于牙齿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牙髓组织位于牙髓腔内,周围都是坚硬的牙体组织,血液循环只有通过根尖孔的终末循环,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一旦炎症发生,根尖孔附近的血管、淋巴管受到压迫,回流不畅,故难以恢复正常,往往只能采取弃髓保牙的治疗方法[1]。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牙髓病患者44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牙髓病患者44例,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3±3岁。临床检查:牙髓冷热测试剧痛,叩痛,X线片示根尖周组织正常。

1.2 方法

1.2.1开髓引流 开髓引流是牙髓病中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牙髓炎时剧烈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髓腔内压力的升高,因此通过穿通髓腔或扩大开髓孔,使髓腔内压力减轻,可起到明显缓解疼痛的作用。开髓的原则是根据髓腔的位置和解剖形态进行操作,要做到既充分暴露髓腔,又尽量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开髓之后,在髓腔内放置丁香油小棉球或封入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在48小时内有效控制疼痛,如果患牙发病时间短,炎症仅局限于牙髓,时间和条件也允许的话,可在局麻下拔除牙髓,彻底清理根管,防止多次就诊再次污染根管。开髓引流后应检查患牙的咬合关系,消除可能的咬合创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药物镇痛 对于某些炎症较严重的病例可采用口服或局部给予抗生素或镇痛药物的方法加速症状的消退。但是,在没有查明疼痛病因之前,不应盲目使用药物,因为口服药物很难消除牙髓的炎症,如果在诊断尚未明确时依靠药物来缓解症状,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反而掩盖了某些症状,给诊治带来困难。

1.2.3拔除患牙 对于没有保留价值的牙,如阻生的第三磨牙出现了急性牙髓炎症状,可采用拔除加抗生素的方法予以治疗。但前提是:诊断明确,并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签字后方可实行。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以疼痛缓解为主要指标,24h疼痛消失,开髓无疼痛为显效;疼痛减轻或缓解,开髓有轻微疼痛为有效;疼痛无缓解或加重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44例牙髓病患者经治疗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

3.讨论

非保守治疗即保牙弃髓治疗。当确定牙髓组织已发生不可逆的病损,且不能保存活髓时,只能通过失活牙髓或去除牙髓,以达到消除感染源和相应的痛苦症状,保存患牙的目的,从而维持牙列的完整性并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非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有根管治疗术、干髓术、牙髓塑化治疗等。

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因此应急处理的首要步骤应是缓解疼痛,常用的方法有开髓引流、药物镇痛等[2]。在炎症的早期能准确判断牙髓的病理状态,及时去除局部刺激,尚有可能促使牙髓组织恢复健康。因此,判断牙髓的状态是第一位的,根据牙髓的状态,可采取的牙髓病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非保守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就是既保存了患牙,又保存了牙髓,治疗方法有间接盖髓术、直接盖髓术和活髓切断术;非保守治疗是去除感染牙髓或使其无害化,从而达到保存患牙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根管治疗术、干髓术和塑化治疗术。虽然牙髓治疗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但在拟订治疗计划前,有几种情况仍然需要注意,最好是掌握患者的相关疾病和用药的状况。除此之外,患者的社会经济情况及其对牙齿保健的重视程度,患牙的修复价值和治疗难度也应考虑[3]。这样才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避免医疗纠纷。

牙髓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而在治疗过程中,牙科医生主要通过“钻”、“磨”等机械方式去除患牙的局部刺激和病变牙髓,由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对切割的刺激极为敏感,治疗过程中各种微小的刺激都可能加剧患者的疼痛反应,严重时甚至难以操作。因此,应使治疗在无痛或基本无痛的舒适状态下进行,既可减少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也有利于医患之间的配合,这就是所谓的“无痛技术”。在牙髓治疗中,常用的无痛技术有局部麻醉法和失活法。

局部麻醉法根据进针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局部浸润麻醉,阻滞麻醉,牙周膜内注射麻醉法和牙髓内注射麻醉法。一般而言,对于牙槽骨密度较低部位的前牙,上颌前磨牙和乳牙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法,而密度较高的磨牙则多用阻滞麻醉法,牙周膜注射和牙髓内注射由于进针较为疼痛,一般仅作为上述两种方法的补充,或某些特殊病例如血友病患者为减少出血而采用牙周膜内注射。常用的麻醉药物有2%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4%阿替卡因等,一般一次用量为2~4ml。目前,新型局麻药碧兰麻由4%阿替卡因和1:10000的肾上腺素组成,镇痛效果好而持久,而且仅需少量通过局部浸润就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不需深部的阻滞注射。注射时配合使用抽吸式金属注射器,按照注射针和牙长轴成直角或接近直角的方向进针,在注射过程尽量避免针头靠近骨膜,以免触动和撕裂骨膜引起剧烈疼痛,并以10秒推入活塞杆1~2mm的速度缓慢注射,可以达到无创伤、无痛注射的良好效果,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20-137.

[2]林建琴,田富明.290例老年人牙体牙髓病治疗回顾[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29.

[3]李苹.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J].实用医院临床杂.

论文作者:金华1,王锐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牙髓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金华1,王锐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