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11
人们常以“钢筋混凝土的丛林”来形容当今现代化城市的冰冷与疏离。身处其中,常与喧嚣为伴,无处可觅一方宁静之地。所以,我们或许应该感谢安藤忠雄,是他将清水混凝土变成了诗意的建筑语言,他用充满禅境的宛若日式“枯山水”的氛围,创造出了能够抚慰人心的建筑空间。
他的生平,在随便的一本建筑书籍中,都可以找到。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1962~1969年期间,他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国后于,在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1995年,他成为普利策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很少有人能像安藤忠雄这样,把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作为室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面不加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清水混凝土演奏一曲光与影的旋律。安藤在材料中搀进了日本的传统手艺,利用现代的外墙修补技术,将水泥墙面拆掉模板后进行处理,他将混凝土运用到了高度精炼的层次。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之间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艺、优质的混凝土铸造以及严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学”,他也因此被成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安藤忠雄最为世人称道的作品,即他的光之教堂、水之教堂和风之教堂。称之经典不以为过,它们的诞生令世人倾倒、顶礼膜拜。已经有无数建筑评论家对这三个教堂进行了分析,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以至于时至今日,再写它们,仿佛已经无处下笔。我看安藤忠雄的建筑,除了感受这些书本里和评论家笔下的那些赞美之词外,还感受到他的建筑仿佛有一种日式“枯山水”的魅力。
在我看来,安藤忠雄的设计深得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的精髓。他将其富有禅意的内涵与极简之美发挥到极致。他所使用的清水混凝土、玻璃和钢,这些正是日本传统美学的延续,即“素材”和“枯山水”。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中国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因此,在枯山水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观赏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安藤忠雄并没有具象的把“枯山水”植入到自己设计的建筑中,但却抓住了它的本质。这大概也得益于他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深刻领会。尤其是他所设计的庭院。安藤对日本的庭院情有独钟。在其著作《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中,他同时举了几个案例:TIME’S大山崎山庄美术馆,JR京都站重建设计竞赛方案,来说明他对庭院空间在不同尺度的现代建筑中的解读。
安藤的建筑中庭院与传统的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建筑中庭院的两种构成手法:天井式与自然式显然与日本传统的枯山水和回游式庭院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由于安藤有反都市的建筑理念,因此他的建筑在城市中对外以一种自闭的姿态出现,对内则另是一番天地:丰富开敞,庭院(或天井、中庭)成了建筑的核心,不仅从功能上是整个建筑的采光口,而且在空间组织上也是建筑精华所在。在庭院的构成要素上,安藤继承了日本传统枯山水庭院构成要素的纯粹性,只用灰色的混凝土墙面制造出均质的表面,在这种表面所围合的空间中,光影成为组织空间的重要因素,变幻莫测的光影从庭院投入室内、地下,产生出幽静的美。
安藤忠雄的建筑,多半是禅意扑面,与一杯苦茶的滋味一致。安藤以裸露的清水混凝土直墙为压倒性的建筑语言要素,也许东方人会嫌它造成了不容分说的生硬气氛,但他那种如老僧入定般的纯粹素净,西方人又极感陌生。正是这种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的综合体,他将西方建筑的豁达与东方的婉约如此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产生出神奇的建筑设计效果。
“枯山水”,讲究的是氛围,是身处其中的感悟。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蕴效果,追求禅意的枯寂美。在这一点上,安藤忠雄用自己的建筑诠释了它。
简洁的东西往往最具震撼力,极简主义艺术在西方诞生,却在遥远的东方结出丰硕的果实。安于寂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物我两忘更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禅宗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为达到“极简主义”的效果,安藤在他的设计中尽力摒弃形态的组合,而使光成为重要的空间构成要素。建筑拒绝了一切装饰,在形态上少有变化,建筑正面的内外只有主要的窗户门洞。于是,当人们进入阴冷而严谨的空间内部时,却会感觉到清晰的阴暗关系,并使徐徐射入建筑内的纯粹性光束更具强烈的震撼力。
安藤紧紧抓住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中的氛围、感觉等因素,探讨其新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技术。他常用的独立混凝土墙、台阶、钢与玻璃拱顶等都是支解建筑结构的产物,为了渲染特定的空间气氛,他又将这些元素与相应的光处理、序列设计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空间,巧妙地把参观者一步步引入他所设置的境界。安藤的手法如他所言,是可靠的材质、纯净的几何体与自然三个要素;但安藤的关键词并不是混凝土,不是天、水、光,不是自然。这些表面的、现实层面的东西无法诠释他的智慧。他的清水混凝土,光滑洁净而不加雕饰,连那默言的灰色调亦屏蔽了对色泽的感官,墙体由此空灵而忘却自身的存在,而余下的正是安藤所要的最原本的空间的概念;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高超运用,并不是为了向天空与光线迎合,相反是为了让人群忘离喧嚣的人世,在空间与自然的原本姿态的拥抱下,或者达到自身,或者达到禅。枯淡,这个最符合日本人性情的词语,亦或是更高涵义的东方禅,才是安藤的诉求所在。
其实,若是追溯“枯山水”的起源,是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唐代,大批文人僧者,隐居于山林之中。他们“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为了在一方山水物象中,寄寓幽独的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我们都读过的诗,只是,或许,安藤忠雄更懂得它。
参考文献:
【1】马卫东著 《安藤忠雄建筑之旅》 浙江宁波出版社 2005
【2】安藤忠雄著 白林 译 《安藤忠雄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徐璐璐 苏继会 《安藤忠雄与他的诗意建筑》 《安徽建筑》2006第3期
【4】曹林娣等著 《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论文作者:刘军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日本论文; 山水论文; 庭院论文; 墙面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