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266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8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经检查发现58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诱发弥漫性血管凝血的因素,其中胎盘早剥32例,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14例,前置胎盘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并且血液不凝。本文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将内、外源性促凝物质的来源切断,然后再应用补血制品以及肝素进行治疗,最终58例患者存活53例,其中 15例切除子宫,5例患者死亡,11例围生儿死亡。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应先治疗原发病,然后再积极、合理的应用肝素,可有效提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愈率。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原发病;肝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属于严重的妇产科并发症,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休克、大出血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损坏等,母婴死亡率很高。而如何才能降低母婴死亡率是目前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为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临床上的母婴死亡率,特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8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合理应用肝素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8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7±1.6岁,孕周15~40周,平均32周,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27例,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26例。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26例,血尿11例(肉眼可观察)、创口渗血14例,鼻衄7例;19例产时阴道出血不凝,14例产前阴道出血不凝,19例产后阴道出血不凝,6例并发心、肾功能不全。出血量为1650~5870mL,平均2540mL。
1.2治疗方法
首先先将原发病治愈,祛除病根。尽快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应用抗凝剂,从而改善微循环,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行抗纤溶治疗。若出血无法控制应尽早将子宫切除,避免患者因出血过多而死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所需进行成分输血:血小板小于50×109/L时输入血小板;失血量大于1 000mL,血红蛋白小于709/L,伴临床出血者,输入红细胞悬液;当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小于1.0g/L、血浆PT与APTT比正常值大1.5倍时,要为患者输入新鲜冷冻血浆(FFP 400~600mL/次)。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凝血指标,从而确定下次的输血量。需要注意的是红细胞悬液的输入量达到4~5U或FFP 400~600mL时,就要为患者静脉注射1g的葡萄糖酸钙,避免高钾血症的发生。早期肝素应用指征:发病原因若羊水栓塞,应用于高凝期,尤其在发病后10分钟内使用效果更佳,肝素应用量要小,一般为每次12.5~25mg,用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盐水稀释滴注,滴速为每分钟45滴。每次使用要相隔4~6个小时,每日用量不能大于100mg。在应用肝素时以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肝素过量有出血倾向时可采用鱼精蛋白来对抗,1mg鱼精蛋白对抗肝素100U;纤溶亢进时用抗纤溶药物:氨基乙酸(4-6g)、氨甲苯酸(0.1-0.3g)、氨甲环酸0.5-1.0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100ml滴注,抑制纤溶亢进引起的出血现象。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分析
58例患者发病原因检查中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以及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较高,与其他发病因素对比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2.2 58例患者以及围生儿抢救结果
58例患者经过抢救,存活53例,其中15例切除子宫,5例患者死亡。围生儿59例(其中一名产妇产下双胞胎),胎死宫内2例,死产5例,新生儿死亡4例。
3.讨论
妇产科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是患者体内的一些致病因子会激活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致使血液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高凝状态,从而在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微循环灌注量快速下降,消耗大量的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进一步激活纤溶系统,从而出现出血、休克以及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等,孕产妇死亡率高。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因素多为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重度子痫前期以及胎死宫内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就需要密切注意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发病因素所占比例较大的为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以及重度子痫前期,所以,对产妇的凝血功能应加强检查,明确发病原因,及早采取措施。笔者通过对患者发病因素的研究,及早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早期采用肝素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主要发生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后的胎盘剥离面较大,是否应用肝素治疗仍存在异议。
所以,肝素的应用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用药,不能盲目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小燕,郭靖.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2):235-237.
[2]周荣国.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1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7):100-101.
[3]王学玲.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1):98-99.
[4]周新华,刘启瑞,李萍.7例产科DIC抢救体会.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78.
[5]赵红琴,周凯,诸海燕.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3例临床诊治.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1):61.
论文作者:李燕,屈义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弥漫性论文; 凝血论文; 患者论文; 肝素论文; 血管论文; 产科论文; 妇产科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