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社会化程度的调查分析论文

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社会化程度的调查分析论文

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社会化程度的调查分析

徐 尔 储雨邹/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 要: 当今社会对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直接影响到如今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们以后的品格习惯养成。调查显示,孔子礼乐为教的思想社会普及率低,当代人对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程度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但是认可度却极高。如何将孔子礼乐为教思想融入当代教育事业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礼乐思想 社会化 当代教育融入

为了了解学校,中学生,社会各阶层对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的认识,以及社会化普及程度,为以后研究如何将孔子礼乐为教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制度中做好铺垫,我们在2018.7.1—2018.8.31间,分别在常熟市中学、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网络媒体平台,对初高中生和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共3次共计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39份。

现在我国尚处于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探索阶段,所以在培养方面经验欠缺,在课程设置方面对每一方向都“雨露均沾”。这种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能使培养出全面的资产评估人才,但从目前看来,效果却不甚理想。虽然有着资产评估专业背景的人才对金融、会计、审计等方面都有涉猎,但都只是浅尝辄止,远远达不到精通。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课程方面一定要精益求精,并根据培养人员特色去开设一些更加实用的科目。

一、调查现象陈述

据调查来看,当代人对孔子思想(尤其是礼乐为教思想)的了解程度不甚乐观。数据显示,仅有12.69%的人完整阅读过《论语》,剩余87.31%的人未曾完整阅读过;其次,仅有39.42%的人了解过孔子礼乐为教的理念,60.58%的人表示根本不了解孔子礼乐为教的思想。但是当代人对孔子思想应用的重视度却很高。数据显示,97.19%的人认为把儒学育人的思想运用到现代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73.46%的人希望学校能够落实古代礼义教学的开展,另外,有75.27%的人认为从小受到孔子思想的熏陶、修身养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对孩子一生都受益匪浅。

根据数据分析,大部分人都愿意了解古代礼仪,这十分有利于古代礼仪的传播。在“对中国古代礼仪的看法”中,7.31%的人选择了“完全不感兴趣”,66.92%的人选择了“愿意了解”,13.85%的人选择了“被动了解”,11.92%的人选择了“传播者”。在“对古代礼仪的了解程度”中,0.77%的人选择了“完全不了解”,25.38%的人选择了“听说过”,49.23%的人选择了“略有了解”,24.62%的人选择了“比较了解”。

另外,调查研究也表明学校课程方面涉及礼乐为教这一方面内容较少。在第14题“学校是否专门设立关于礼乐思想的课程,或是是否在别的课程中对礼乐思想有所体现”中,1.15%的人选择了“充分体现”,49.81%的人选择了“稍有体现”,49.04%的人选择了“没有体现”。

尽管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对孔子礼乐为教思想十分重视,在课程中也没有很大程度的体现,但大多数人对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的了解依然都来源于课堂,课外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少之又少。可见学校的影响对于礼乐为教思想的社会化程度而言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另外,人们对于礼乐思想也是有一定的求知程度的,但是大部分人希望通过较为生动、灵活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解,而不是较为死板的教师讲授等方式。

二、调查原因分析

孔子思想的社会化普及率比较低,当代人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处于局部、浅表的程度,但确对孔子思想的认可度极高,希望将孔子思想融入到现代教学中。

但是人们依然重视孔子礼乐思想,因为其能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涵养人的内在性情。也能提升国民素质,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国人的民族自尊与自信行为。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对古代的礼仪传承有其历史传统,并且受到大多数人的接纳,但是随着现代传播学的发展,大量新鲜事物涌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古代礼仪过于繁琐晦涩。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古代礼仪带着封建迷信的色彩,确实应该摒弃,但是以外国教育体系为蓝本发展的我国教育体系,过度缺失了对我国传统礼仪的传承。

小组讨论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讨论的时机必须是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独立思考又不得其解之时。

关于学校礼乐课程的设置十分稀少,究其原因,第一,繁重的课业压力与紧凑的授课时长使得校方开设礼乐课程困难重重;第二,当今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并未涉及礼乐知识,没有专业的老师授课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阻力,第三,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学业竞争压力过大,使得学生无暇了解礼乐知识,因而开设礼乐课程困难重重。其实学习者更希望在耳闻目染中学习这一思想。部分学习者希望创立相关讨论组、展开相关主题活动,也表明了当今学生希望以较为自由的方式来学习传统思想。

三、调查结论分析

孔子思想从创始至今时间跨度较大,由于当代人与古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对孔子思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缺失了对这方面的了解、学习兴趣。学生现在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为此大部分学生都变得浮躁,不会再去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思想。

此外,系列店内用品此次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南翔馒头六代传承的历史故事被完美融合到了枱垫、餐巾纸、筷子套、外卖食物盒、手提纸袋、菜牌封面等的设计中,将外型之美与历史底蕴呈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南翔馒头店内还打造了古朴典雅的文化墙,简洁易懂的文字将南翔馒头店的百年历程全然展现在食客面前。

从综合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完整阅读过《论语》的人,仅占所有受调查者的12.69%,有87.31%的受调查者都没有完整阅读过论语,并且结合对《论语》了解方式的调查可以发现,通过课本涉及对《论语》进行了解的人占大多数,有66.35%,相较于课外书籍和电视节目等渠道有较大的差距。有49.81%的学校在课程中对礼乐思想稍有体现,与没有体现的学校基本持平,但有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课程的学校仅占1.15%,数据差异较大。且93.85%的受调查者所在班级或学校都没有展开过有关孔子、《论语》方面的学习班会。

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中,孔子“礼乐思想”存在着很大的缺失问题,并没有额外的课程开设,涉及也仅有皮毛,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古代礼仪的传播较为普及,但是深度不够,仍有一部分人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虽然只是极少数,但仍有一部分未曾了解过中国礼仪,对于中国礼仪的推广普及度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我们还收集到了以下数据:50.63%的受调查者表示希望学校通过长期展开以“礼乐为教”为主题的活动,26.66%的受调查者希望是以学习小组自由学习的方式进行了解,仅有22.71%的人表示愿意以老师幻灯片讲授的形式来了解这一思想。针对“礼乐课堂”的创办(多选),74.15%的受调查者希望学校可以做到校园氛围的营造(贴标语、选取雅乐为学校的背景音乐等等),37.38%的人选择每天诵读儒学经典,鼓励学生阅读儒学作品,42%的人希望将儒学思想融进校规,42.12%的人希望教师语言风格转变,48.82%的人希望创立相关讨论组、展开相关主题活动等。

四、将孔子礼乐为教思想融入当代教育体系的建议与策略

在古代优秀的礼乐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是主要宗旨。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将“礼乐为教”思想融入当代基础教育,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能被当代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并能在教学中过程中有所收获,为以后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文明道德社会作贡献。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既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弘扬,又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政府要推广中华礼仪的学习工作,鼓励青少年将《论语》作为必读书目之一,深刻分析学习孔子的礼乐思想。

祝国寺的历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那时候东川铜矿影响着清王朝的金融与财政,或许因此,祝国寺也成为滇北地区的名寺。

学校教育,作为人们了解孔子思想的最重要的途径,应当加强对这一思想的重视,引导学习者了解、学习,对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的社会化传播产生更为有利和积极的影响。学校作为礼乐思想的传播主体,应当做到以学生喜爱的方式传播这一思想,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吸收。在发展智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德育,注重实践,知行合一。通过发展德育来贯彻“礼”(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通过上音乐,美术,舞蹈,诗歌等方法,陶冶学生的“乐”,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在上述案例及以后几次(某石化公司催化装置油浆换热器入口管、催化装置增压机入口管线)的法兰偏口矫形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琳.孔子礼乐教育思想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1).

[2]杨维.论孔子的礼乐思想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以《论语·八佾》为参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的历史诠释与出场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 徐尔(1998-),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师范专业,学生。

标签:;  ;  ;  ;  ;  

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社会化程度的调查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