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初衔接阶段培养阅读素养的初探论文_肖希

关于小初衔接阶段培养阅读素养的初探论文_肖希

肖希(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本文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阅读面临的现状、小学升初中衔接时期的阅读实践、小学升初中衔接时期的阅读模式、小学升初中衔接时期的阅读成果展示四个方面阐述关于小初衔接时期培养阅读素养的初探。

关键词:小初衔接 阅读现状 阅读实践 阅读模式 阅读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19-03

一、小学升初中后面临阅读的现状

统编本语文教材将“以读为核,聚焦语用”的编写理念贯穿始终,小学、初中、高中教材是一脉相承。正在着手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曹文轩说:“新的语文教材要对教师学生有制约作用,比如文章后提供书目。这个书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须看,因为要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评估直接挂钩,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七年级学生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对于阅读少、不读书、不思考、写字慢、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必须从七年级开始培养,必须功夫在平时,而且是苦功夫。

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7年级的学生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放弃所有学科。其影响不仅仅是15%的考生做不完题,就算是85%能够全完成的考生之中,又会有多少因为时间匆忙,来不及斟酌而出错?!如果阅读量增大,阅读板块占用太多时间,导致最后必须在30分钟,甚至是25分钟内完成800字的作文!对于构思难、写作慢的同学,又会是极大的挑战!其影响不仅仅是15%的考生做不完题,就算是85%能够全完成的考生之中,又会有多少因为时间匆忙,来不及斟酌而出错?!如果阅读量增大,阅读板块占用太多时间,导致最后必须在30分钟,甚至是25分钟内完成800字的作文!对于构思难、写作慢的同学,又会是极大的挑战!

阅读量小阅读面窄。现在的教辅用书及乱七八糟的街头小报和刊物可谓铺天盖地,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却是凤毛麟角。学校图书馆藏书不少,但真正适合学生看的数量有限。本人前一阶段曾在所任教的两个七年级班作过专题调查:完整读过四大名著的人一个也没有,读过鲁迅、巴金、冰心等现代作家作品的极少,读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及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外国作品的也少之又少。试问有多少老师能经常把新出版的时文佳作推荐给学生?有多少老师经常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再问问我们教师自己:又有多少老师自身把阅读当作每天的必修课?

阅读猎奇求速。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花花绿绿的世界充满了诱惑。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看动漫、电影、电视,这些比看课外书籍更有吸引力。阅读过程中猎奇心理又极为突出,初中学生往往对形形色色的奇闻轶事特别感兴趣,武侠小说、言情杂志、侦探故事、卡通漫画,这些五花八门的书刊如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这些所谓的快餐文化,能丰富多少知识,提高多少能力,积淀多少文化底蕴?个别学生甚至因迷上有害书刊而误入歧途。当然,我们有些教师和家长,似乎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他们大多都出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应付考试,他们给学生买得最多的是作文书,让学生看得最多背得最多的还是作文书。

二、小学升初中衔接阶段的阅读实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确实,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以国学经典这一个类别来说,如果从小让孩子读经典,从《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类国学读物学起,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典诗词,例如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等名家的“代表作”都有所积累;经常诵读经典古文、名家名篇,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出师表》《陈情表》《陋室铭》《爱莲说》《世说新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文言文都能“耳熟能详”。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呢?这里谈谈本人的几点尝试: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阅读笔记的积淀。

(1)每日必读习惯。阅读应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它应成为学生每日的“必修课”。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而且阅读时间要相对固定(午间、睡觉前等),雷打不动,每天阅读1小时,每天阅读量为10—20页。这样,习惯成自然,阅读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甚至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2)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阅读往往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才能有意识地捕捉主要信息,总体把握和理解文章,从而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3)随时圈点、批注、释疑的习惯。古人告诫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确,我们也有许多学生阅读量并不少,但读完就如过眼烟云,收获甚微。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读书必动笔的习惯,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正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的重要体现。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圈点、勾画出来,有疑问、有异议或产生共鸣的地方,要进行质疑、批注或在书旁写下自己独到的感悟。

2.介绍课外阅读书目,有阅读体验卡的个性体验。

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而有序地给学生开具必要的阅读参考书目,从而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结合课文介绍中外名著。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古往今来,各类名著和优秀作品极其丰富;同时,国外的名篇名作也被源源不断地被翻译介绍进来。语文课本由于限于篇幅,即使名家名作,也只能做部分节选。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把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使课内外直接沟通。

(2)贴近生活介绍“时文”。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教师应及时把一些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现代化生活气息浓、文质兼美的文章编印给学生。所选文章要难易适度,取材广泛,篇幅短小,使之成为学生课余饭后的文化快餐。

3.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有阅读展示的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召开阅读讨论会。针对小初衔接阅读中的难点、疑点及热点,教师让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助于深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讨论前,让几位优秀的学生做好重点发言的准备,并且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便讨论时给予及时的指导,从而达到最优化的阅读效果。

(2)举行阅读讲座。通过阅读方法的讲座,可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以及精读、泛读、跳读的技能等。通过对典型作品的专题讲座,可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讲座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由教师讲,可由学生讲,还可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作者讲。

(3)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与竞赛。例如,每日妙言佳句摘录、制作读书卡片、剪报比赛、阅读体验卡个性展示、专题读书汇报、演讲、故事会、诗朗诵、相声小品以及智力竞赛、读书状元评比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扩大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激发阅读兴趣,更好地促进阅读;在愉快的竞争氛围中,锻炼和提高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4)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互为因果、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写读书心得,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它既是阅读的深化,又是有益的写作练笔。

今天的社会,充满了浮躁;读书,则可以使人变得沉静。读书风气其实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的反映,甚至是衡量国民道德和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余秋雨曾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中去。

三、小学升初中衔接阶段的阅读模式

(一)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

读课文说故事 批注人物谈感悟 探究主题以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衣》为课例的研究

本课课堂要求实践:跳读课文,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设计学生活动为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角色扮演皇帝、骗子、大臣们、群众小孩,并制作阅读分享卡,与阅读为友,书香萦绕。

本课的教学步骤

1、读童话——了解童话 概述故事 再现童话

四个小组的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嗨,大家好,我是 “ ”开头,可适当加入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独白,并表演几句话。

2、说骗局——说故事,批注人物

关于批注:指导的重点为课文旁批、学生批注。让学生在课堂静静地读,静静地写,静静地分享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静心阅读,人人学会阅读批注,在文本深处绽放绚丽的花朵。

[学生例子一]课文:有一天,我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批注:投机取巧阴险狡诈

3、谈感悟——探究主题在阅读体验卡上仿写句子

例句:如果他们不被名利支配,就不会被骗。

(二)学生阅读的体验模式

学生自主体验句子教师赏识陪伴提升阅读读书笔记分享主题以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为例的研究小群文阅读教学是突破单一的单篇教学和模式化教学的有效方法。所谓小群文阅读,是主题具体集中、组文篇幅比较短小、阅读量适度控制、阅读周期相对较短的一种群文阅读。本课作为一篇绘本小说具有多元教学价值,如小说的绘本特点、“我”的叙事视角、诗化的语言特色、对比的写作手法……当它被放置在七下第四单元时,就和《纪念白求恩》《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这组文章一起规整到“人生之舟”的主题下,重在理解平凡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而无论教师如何个性化地开发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流程,都要完成作为单元内的一篇教读课文,要按照“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助读支架提供的方法策略导向,共同构建,完成教会学生勾画批注的默读技法和理清作者思路的方略的基本任务。

[学生例子一]

学生自主体验句子,阅读笔记如下: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教师赏识陪伴提升阅读,阅读笔记如下: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叶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读书笔记分享主题,人生之舟。

[学生例子二]

学生自主体验句子,阅读笔记如下: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

教师赏识陪伴提升阅读,阅读笔记如下:

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棵橡子都种了下去。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和怀疑。

读书笔记分享主题,人生之舟。

四、小学升初中衔接阶段的阅读成果展示

(一)图文诗画结合的古典风格

(二)背诵默写经典诗词的书法展示

(三)”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阅读体验展示

余秋雨说过:“阅读的最大理想是摆脱平庸。”努力读第一流的书,看和自己有缘分的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培养阅读素养,我们一直在路上。

论文作者:肖希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初衔接阶段培养阅读素养的初探论文_肖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