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食品市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市场的发育,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绿色食品经过10年的发展,产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由1990年的127个增加到1999年的1353个,绿色食品实物产量由1990年的35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1105.8万吨,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由1990年的15万公顷增加到1999年的337.6万公顷。但是,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1999年,绿色食品粮油产量仅占全国普通粮油类产量的2.44%,绿色食品饮料类产量仅占全国普通饲料类产量的3.01%。绿色食品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的0.61%,绿色食品蔬菜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59%。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0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1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按一般商业标准,商店每平方米经营的食品品种一般应有15-20个,规模100平方米的商店,其经营的品种至少要达到1500-2000个。而我国绿色食品产品数1998年仅1018个,目前也仅1831个,如除去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一些由于地区消费习惯、口味等原因只适合本地区销售的产品外,真正能跨地区经营的产品还不到1000个,这么少的产品无法进行绿色食品专营,也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认识,绿色食品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按照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学说,认知只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础(如消费者听说“绿色食品”),只有当消费者较全面感知了某种产品或某种消费确能极大化地满足其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时,才能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由于绿色食品整体宣传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价值缺乏进一步的感知,未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食品消费信念,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据广州市统计局今年3月份的一项调查表明,市民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相当市民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在调查的人群中,有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词,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备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即使在买过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这一点,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而未购买绿色食品。调查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对绿色食品不甚了解,以为绿颜色的食品或纯天然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还有人认为保健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较高的价格也影响着消费。现代农业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绿色食品由于禁止或限用化肥和农药而引起产量下降,其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产品,价格理应高些,但目前有些企业没有正确分析产品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提高价格,造成供求价格不平衡,影响消费。据调查,北京市某超市经营的绿色食品蔬菜(礼品装)价格比普通蔬菜高200%以上,绿色食品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价格高120%以上。
(三)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品跨地区经营困难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如按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1999年东部12个省、市绿色食品产品数为572个,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42%,中部9个省、自治区产品数为533个,占产品总数的39%,而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产品数为248个,占总数的19%。而且,由于对产地环境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产地主要分布在辽阔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在1999年的742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分布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绿色食品供货困难,造成产供销脱节,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企业及其产品尚未形成进入市场的合力,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扩张规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全国各地,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缺乏较强劲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企业与企业间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企业难以形成合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与绿色食品营销企业缺乏必要的联系,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有些企业还过分依赖政府行为,如此等等,都是影响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假冒绿色食品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绿色食品市场秩序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我国“商标法”的保护。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包括“绿色食品”中文、绿色食品英文(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三者的组合体。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部分绿色食品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部分绿色食品企业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之徒,假冒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某权威单位曾对北京某果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市场批发的果品中,有近20%的产品包装上印有“绿色食品”字样,其中有80%的产品系假冒绿色食品。此外,绿色食品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发展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作为商品,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但更多地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在宣传层面上,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在宣传内容上,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特性,还要宣传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和教育,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消费绿色食品既能保障人体健康,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需求。
(二)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容量,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多样化的需求 “质量与发展”是绿色食品的两大主题。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各地要稳步扩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市场的供给能力。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将发展绿色食品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把绿色食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坚持以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充分发挥财政、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把扶持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资金投放的重点,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依照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并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将特定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相关产品纳入其品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在生产上的容量。积极筛选、研制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生产资料,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所需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兽药、水产养殖用药等。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陆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与90年代初比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目前,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更高效益,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和避孕药等药物,肉、蛋、水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市场呼唤绿色畜禽、水海产品。但是,我国目前的绿色肉、蛋、水海产品很少,其所占比例还不到所有绿色食品产品数的3%,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各地要认识到开发绿色肉、蛋、水海产品的市场前景,加快绿色肉、蛋和水海产品的开发。绿色食品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绿色食品畜禽(水产)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畜禽(水产)兽药使用准则》等标准文件。这是绿色食品市场发育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食物结构调整的要求。
(三)分区域、有组织地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 目前,大多数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市场聚集效应不显著,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和整合效应,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具有足够资金的绿色食品中间商,可承担绿色食品零售网络体系及电子商务建设的重任:
1.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一定规模的连锁店,具有降低成本、控制价格、促进销售和强化服务的作用。通过专业批发市场,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进行统一设计,并综合考虑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首先可考虑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批发市场可分区域建立东部批发市场、西部批发市场、南部批发市场和中部批发市场。连锁店不能过多,大城市3-5家,中等城市2-3家。
2.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BtoB"和"BtoC"电子商务,构建高效率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利用"BtoB"平台,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通过"BtoC"平台,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对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的基础条件,政府要给予政策优惠,加大资金投入,发挥社会力量,合力搞活绿色食品流通。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制定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及连锁店认证管理办法,施行“绿色食品准入制度”,加强对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连锁店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四)加强宏观调控,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1.加快绿色食品立法工作,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议政府加快绿色食品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绿色食品管理条例”,为切实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规范和发展绿色食品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实践证明,黑龙江省出台的地方性“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对保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2.加快绿色食品标准、认证准则、贸易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AA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其出口潜力巨大。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大量出口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标准建设,加快标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建立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3.加大打击假冒绿色食品产品的力度,维护绿色食品市场主体利益。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
4.制定合理的绿色食品价格。制定合理的价格是绿色食品营销中的新概念。由于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食品,生产价格高于普通食品,同时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应将环境成本计入价格。如芬兰政府允许绿色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30%以上,而日本政府允许高出20%左右。
5.加强管理,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绿色食品主管部门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中的监督管理,保证认证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产品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推荐生产资料工作等,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