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残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前交叉韧带受损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标准重建技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残端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Lysholm分数以及Lachman实验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被动活动察觉阈值为2.086°±0.152°;观察组为1.681°±0.226°。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ACL完全断裂者,开展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残端术,对于精准隧道定位有利,可避免隧道扩大,加速移植肌腱再神经支配,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保留残端
【中图分类号】R6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33-02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部关节最重要的韧带结构之一,其能够保证膝关节向前稳定性。ACL受损为临床常见膝关节损伤类型,多见于运动损伤[1]。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得到了飞跃式进展,关节镜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前交叉韧带受损重建被在认为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最佳选择,但值得说明的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在重建手术方式选择上依旧存在争议。为了更好的恢复膝盖功能和患者本体感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受的80例 前交叉韧带受损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开展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残端术,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受的80例前交叉韧带受损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患者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具体表现为:浮髌试验阳性、膝部关节肿胀、膝部关节前方压痛[2]。轴移实验阳性57例,前抽屉实验阳性44例,Lachman实验阳性76例。外翻应力实验阳性69例。患者术前Lysholm分数为48~65分,平均分数为(55.61±6.23)分。损伤距离手术时间在为11~15d。男患者49例,女患者31例。年龄区间为26.54~48.95岁,平均年龄为(31.52±2.31)岁。现结合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以连续硬脊膜外阻滞法开展麻醉工作。指派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以及编制肌腱。待麻醉成功之后,实施稳定性检查、常规关节镜检查。积极了解前交叉韧带详情。
实验组首先对患者受损半月板加以处理,同时清除滑膜。在鹅足位置显露肌腱,使用剥离器,切除半健肌和股薄肌肌腱。医生编制移植肌腱,以不对胫骨残端附着点造成损伤为基础,创建胫骨隧道。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胫骨端前交叉韧带残端连续、完整。在前交叉韧带股骨外侧髁内侧壁止点中心位置建立股骨隧道。把编织好的韧带、End-button钢板牵引线和翻襻线视为牵引,后将钢板牵拉出隧道,当翻襻之后,牵拉肌腱作膝关节屈伸活动20次,股骨侧给予一定张力,沿着导针向股骨隧道中拧入螺钉。再屈膝20°,胫骨平台向后推,作后抽屉试验状,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胫骨端。完成后,检查重建交叉韧带的张力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撞击等情况。
将对照组患者的按胫骨和股骨前交叉韧带残余清除处理,其余操作步骤如上。完成手术后,患者均使用可调节角度膝关节支具加以保护。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情况。
对比主观Lysholm分数,客观Lachman实验分数以及活动察觉阈值。
利用CPM,完成TTDPM实验,每次实验前,使用量角器以及秒表完成校正。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χ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治疗情况
患者完成手术1年后,均得到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恢复既往水平。完成手术后,患者早期股骨头萎缩明显,经术后训练,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关节稳定性得到一定改善。
2.2 Lachman实验结果
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实施Lachman实验,结果证实,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Lachman实验阴性人数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详细见表1。
2.3 两组患者手术后TTDPM值情况
对照组患者术后被动活动察觉阈值为2.086°±0.152°;观察组为1.681°±0.226°。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完成手术后,患者均无患膝关节伸直受限现象。
3.讨论
ACL虽处于关节内部,但为滑膜外之外的致密性结缔组织,其由滑膜包被。ACL近附着在股骨外侧髁靠近后内侧边缘窝中,向前方斜行走行,远端终止在胫骨平台前髁间窝内部。倘若ACL发生断裂,就会严重影响膝部关节稳定性,如果患者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到合理化治疗,关节损伤加重,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正常生活以及活动。
当前,临床上建议使用关节镜下重建术,处理ACL完全断裂,其有着效果 确切,创伤小等特征。既往ACL手术需要重建韧带在组织,使用这种方式,可取得清晰手术视野。方便股骨和胫骨隧道定位,但手术效果欠佳。与之相比,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残端术的优点诸多,具体为:
(1)促进本体感觉功能恢复
残留的股骨或者胫骨的残端纤维,可保留ACL绝大部本体功能。患者术后关节位置感觉好,对于膝关节快速康复有利[3]。
在ACL纤维内包含多种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和膝关节本体感觉存在相关性,感觉器兴奋会引起肌肉反射,对于稳定膝关节来讲,相当有利。
(2)方便骨隧道定位
所保留的残端为胫骨以及股骨隧道定位提供了基础,残留纤维可视为胫骨和股骨隧道重建参照物。
(3)避免隧道扩大
之所以发生隧道扩大现象,主要因为生物学因素造成。当ACL重建之后,关节液会进入到骨隧道中,进而对隧道和移植物起到浸泡效果。完成吃那个键术后,患者关节液内的NO和IL-6水平上升,在上述炎性因子物质刺激下,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进而介导骨吸收发生,引起隧道增大现象发生。
使用保留残端重建ACL手术,可减少关节液自隧道内倒流量,进而降低润滑液浸泡效应,和炎性因子介导溶骨效果。
在本次实验相关结果中可见,患者术后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Lysholm分数以及Lachman实验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被动活动察觉阈值为2.086°±0.152°;观察组为1.681°±0.226°。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能够看出,对于ACL完全断裂者,开展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残端术,对于精准隧道定位有利,可避免隧道扩大,加速移植肌腱再神经支配,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其亮,赵蕾,滕学仁.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临床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8):739-743.
[2]左金增,史福东.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2016,11(10):56-58.
[3]李钦宗,周红星,张保健,等.保留残端纤维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腱骨界面愈合影响的早期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10-13.
论文作者:杨升全,王静,陈康,项群,郑闽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韧带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隧道论文; 胫骨论文; 股骨论文; 膝关节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