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183;信念#183;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念论文,素质论文,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决定在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三讲”教育,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党政机关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各有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领导干部都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因此,认真解决好“理想、信念、素质”问题至关重要。
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
党章总纲中明确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发展最理想的社会形态,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实现。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建设共产主义,需要比发达国家更长的时间。党的十五大修改的《党章》中,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不久前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修改《宪法》时,又进一步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当我们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时,就已经把自己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就已经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的事业,就意味着要为几百年后才能实现的制度而无私奉献,努力奋斗。这也正是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历史使命、责任和无尚光荣。所以,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十分珍惜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自己一生投入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但是,我们目前毕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生活在商品、货币、等价交换等经济现象中,特别是打开国门以后,随着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种种腐朽没落、不健康的东西也偷偷进来了。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是经得住各种各样考验的。但是,也有少数意志薄弱者经不起“花花世界”的诱惑,有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有的当官做老爷,贪图享乐,挥霍浪费,以权谋私;有的甚至徇私枉法,腐化堕落,违法违纪,走上犯罪道路。
虽然在我们拥有6000万党员的大执政党中,这些人只占万分之几,但影响极坏,严重地腐蚀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的形象。他们出现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因素,但归根结底是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放弃世界观改造和党性修养所造成的。在当前的“三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加强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以整风的精神,认真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我们讲政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关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科学论断。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思路和设计,明确概括和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又对这一理论作了新的阐述,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在1992年秋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并把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9个方面,基本构造出这一理论的完整科学体系。1997 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江总书记在谈到“讲政治”问题时指出:“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从当前国内外的形势看,中央提出“讲政治”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尽管我们是从事商品流通工作的部门,日常工作主要是重要商品的宏观调控、购销调存,但同样离不开政治方向和政治保证。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商品流通也是搞不好的。如果同中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不保持一致,继续搞计划经济那一套,就不可能有现在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大好形势;如果不执行中央关于加强重要商品宏观调控的决策,就不可能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如果不坚持商品流通为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根本宗旨,商品流通工作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在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我们必须防止埋头经济工作的倾向。我们一定要通过这次“三讲”教育,让邓小平理论在我们的思想上牢牢扎下根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不动摇,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加以执行,绝不能在重大问题上出现片面性、绝对化的倾向,更不允许阳奉阴违、自行其是。
三、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组织保证。
我们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对干部队伍的建设都非常重视,曾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干部队伍的成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实施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需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需要。
当前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次伟大实践。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同江总书记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五项基本要求,在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点,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一要学好理论,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同时,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现代金融知识、管理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
二要努力实践。干部要到实践中去,接触群众,把握国情,经历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领导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要加强培养。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干部,克服对干部使用中的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干部的培养教育。
四要搞好监督。领导干部要认真接受上级领导的监督、平级之间的监督、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五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完备的干部任用机制,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