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园林绿化工程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些新型技术开始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灌溉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实现高效灌溉效果,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微喷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文章就微喷灌技术在园林种植上的应用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微喷灌技术;园林种植;应用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设备、水泵、管道等)将水加压后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喷洒在绿地的一种灌水方式。园林喷灌作为现代节水灌溉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可节水 30%~50%,能缓解城市供水的紧张状态,并且灌溉均匀度高,能高效对绿地进行灌水,从而满足现代园林中的浇灌需要,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
一、微喷灌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的意义
微喷灌技术的发展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是从对草坪和花卉的灌溉开始的。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大量节省了劳动力,而且灌溉的水量相对均匀,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在我国微灌溉技术的应用是从50年代开始的,随着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可以说对于农业用水危机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微喷灌技术应用到园林绿化工作中,作用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1)提高养护质量。园林喷灌是一种模拟天然降水的灌溉方式,可根据不同的种植区及植物需水情况来设置系统,从而可以保证不同植物都能得到最佳的水分条件,使植物生长状态达到最佳且基本一致。水经喷头喷射出后形成细小的水滴,可防止土壤冲刷和盐碱化,能够保持土壤结构,为植物根系创造良好生长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园林的养护质量。(2)增加景观效果。在灌溉的同时,喷头喷出的水会形成雾化的效果,在一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喷洒时,其不仅可满足草坪需水,还可在绿地上形成水动景观效果,给静态的园林绿地增添靓丽的动态景观。(3)节水。园林喷灌采用管道输水,通过各种喷头将有压水流均匀地喷洒在园林绿地表面,有效减少人工灌溉中多余水分下渗、蒸发和地表径流的浪费,使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据统计,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喷灌可节约用水 50%。园林喷灌可利用的水资源很多,只要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且对人体无害的水即可,如河水、塘水或湖水等,这在水源上就保证了水的利用率,从而可达到节水的目的。
二、园林绿化喷灌设计
(一)园林喷灌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按灌水器种类分为:喷灌系统、滴灌系统、微灌系统。按系统控制方式分为:手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按主要组成设备的组装方式和移动特点分为:固定式(一次性投资最高、运行费用最低)、移动式(次之)、半固定式(一次性投资最低、但运行费用最高)。
(二)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绿地的气象资料(如风速、风向、蒸发量、降水量等)、土壤(如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土壤持水量)、植被情况、水源情况(如水源总量、流量和水压等)等资料。
(三)灌溉需水量的确定
首先确定绿地喷灌的灌水量。一般在实际设计时,影响植物灌溉需水量的因素有气象条件(温度光照、湿度、辐射及风速)、土壤性质及其含水状况、植物种植的环境、植物生长阶段等。
(四)允许喷灌强度
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是影响喷头选型的主要因素。喷灌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地面上的水深(mm)。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这主要由土壤的入渗率决定。
三、微喷灌技术在园林绿化植物中的应用
微灌技术就是以专业的设备作为有力依托,通过对水流的转化,使其变成细小的水流或者水滴,从而达到对于作物根部周边土壤湿润的灌溉方式,微灌溉作为微灌的一种,所使用的则是微喷头,喷洒的主要部位是土壤的表面以及植物的叶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园林绿化植物的需水规律,可以说微灌溉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绿化植物来说,可以说从芽的萌发到休眠,每一个生长发育的周期对于水分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且随着温度的变化,对于水分的需求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通过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监测,然后以监测到的结果作为基础,进行灌溉方案的最优化制定。根据园林绿化的实际面积,建议灌水的定额为10~15 mm,灌水的周期是3~6天,每天2~4 h的灌溉时间,最好是早晚各进行一次。在应用了微灌溉技术以后,适用性理想,可靠性强,可以用说为果农所普遍接受和认可,既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全面改善和提升,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情况来看,水的节省率达到了50%,生产成本大大节省。在微灌溉技术应用之后,节水能力提升显著,不仅仅体现在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灌溉而言,用水的损耗也大大减少了,单位面积灌溉水的产出率改善小显著,水土的结构得到了改善和调整,这样更加利于桃林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更加利于高产增收目标的实现。当然,要想充分发乎微灌溉技术的优势,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定要根据实际的种植情况,结合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合理进行果园喷灌设施的布局。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明确水源
在整体的喷灌系统规划中,水源既是前提,也是基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最为合适的水源条件,如果说种植地域处于干旱地区的话,可以采用深机井的方式提水,关键是一定要对每一年的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水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在灌溉的时节,蓄水量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实际需求。
(二)电源和水泵
在电源的使用上,以三相交流电为主,如果说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源泉,在灌溉的方式上,注意根据实际地形进行选择,如果说地形平缓或者说低缓的话,那么大泵直接提水加压供水的方式是较为合适的;如果说地理条件相对复杂、地形陡峭的话,建议选择水泵提水进水塔的方式。
(三)施工放样
在图纸放线前,应观测绿地种植深度以下的土是否是原土,如是回填土且超过喷灌开槽深度,应先处理后再放样。放样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石灰线应尽量洒直。在放样的过程中,应坚持喷洒均匀的圆柱,同时要避开有可能影响喷灌效果的障碍物等。
(四)做好供水管道的布置
主管道、支管道以及微灌带单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供水的管道,在进行实际布置的时候,最好是三级管道垂直分布,这样的话,是损失最小,布局最为合理的。尤其是要注意微灌带,在布置的时候,一定要沿着绿化植物数的树行方向进行布置,其中的一个端口要与支管球阀的三通接口相连接,然后另一个端口则是需要沿着垄畦的方向将其展开,喷孔的方向必须朝上,铺设的时候要将其充分展开,切忌扭转,以免导致堵水现象的发生。
(五)制定合理的微灌溉制度
这项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必须充分满足绿化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于水分的不同需求,建议分别在开花期、果实的膨大期以及秋梢期和花芽的分化期进行微灌溉,当然地域条件的不同,微灌溉的周期和每一次微灌的时间也是有所差异的。
总之,微喷灌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合理运用,发挥了极大的节水和养护功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绿化工程实际状况,合理选择喷灌系统,明确水源,合理配置喷管设备,严格按照喷灌流程规范作业,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吉海.浅析劲虹酒厂绿化地喷灌改造提升设计方案[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5)
[2]林剑毅.CS喷灌技术在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中的应用——厦门狐尾山西南侧边坡绿化重建提升及生态防护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9)
[3]黄宝玉.园林绿化喷灌系统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4(36)
[4]苏凝.浅谈微喷灌技术在北京市云岗地区园林绿化养护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13(11)
论文作者:王宗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园林论文; 技术论文; 土壤论文; 方式论文; 植物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水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