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论文_冯国萍,顾少兰,刘莹,杨奎芳,李想,倪梦迪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究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2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4%,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3%,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让骨科术后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得到显著降低,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康复,起到良好的并发症预防作用,具有临床应用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是指血液在患者下肢静脉内出现非正常凝结现象,其为外科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这种症状会引起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相关文献指出,在骨科患者术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全面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了全面证实该理论的公允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1.6±8.6)岁;实验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1.8±8.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了围手术期的手术准备、抗感染护理、用药帮助等常规措施,对于病情严重手术患者进行重点监护。

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健康宣传教育,让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包括了起因、后果、相关疾病等。特别是对于男性患者,应指导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烟酒,以健康的习惯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的进行。②在患者卧床期间,适当抬高其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并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姿,避免过度屈髋,让患者的静脉血液回流通畅。③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间歇性气囊压迫,让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相对得到加快,并保持瓣膜功能的正常。④对患者进行辅助运动护理以及自主性运动指导。一方面,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让血液循环状况更加良好,该措施重点对运动能力尚未恢复的患者应用;另一方面,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让患者在恢复基本运动能力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通过舒缓的下肢运动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1. 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发现,对照组有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4%;实验组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其形成的三要素是血液流动速度、血液流动状态和血管内皮的光滑程度。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DVT的后果各不相同,有的可以完全治愈而无任何后遗症;也有的因并发肺栓塞而死亡;更多的是由于瓣膜功能受损或是血管腔阻塞而导致DVT 后综合征。骨科手术尤其是下肢手术后很容易造成DVT 的发生,手术的体位以及手术麻醉时均易导致静脉淤滞。静脉造影研究显示,仰卧位手术中静脉回流明显下降。为使术野暴露充分,过度的牵挂、外展和挤压往往也会影响静脉流量。麻醉主要使周围静脉扩张,从而使血液在静脉中淤滞。另外,由于术中解剖部位变化和麻醉引起静脉过分扩张使股静脉受压变形,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大腿近端止血带和膝关节屈曲压迫低位静脉结构,还有一些下肢牵拉体位也易损伤细软的静脉内膜。这些机械因素的作用最终均可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形成凝血块。血栓形成后,向近侧扩展和向远侧繁衍继发血栓,逐渐与血管壁粘连,激发静脉壁和静脉周围炎症反应,然后停止扩展、繁衍,并发生纤维形成性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由血管壁向血栓内生长,将纤维蛋白和组织碎片等血栓成分逐渐溶解、吸收,最终被机化的结缔组织取而代之。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处理措施主要停留在护理角度,因为通过临床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更好的预防,将血栓形成的条件扼杀在萌芽状态。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对于骨科老年患者尤为实用,从血栓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让老年群体中发生率很高的血栓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以预防为基础原则,对骨科患者术后的个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其发生血栓可能存在的骨折、长期卧床、长期被动体位等危险因素,加入预防性措施,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起到十分良好的效果。目前,对于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从护理角度避免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已经成为了应用非常广泛的临床思想,护理干预成为了手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研究中,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了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从研究结果中看出,实验组的23例患者仅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仅为4.3%,而常规护理条件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已快接近20%,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让骨科术后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得到显著降低,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康复,起到良好的并发症预防作用,具有临床应用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翟颖.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35):7502-7504.

[2]李建群,周怡,丁旭云. 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6):1240-1242.

论文作者:冯国萍,顾少兰,刘莹,杨奎芳,李想,倪梦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  ;  ;  ;  ;  ;  ;  ;  

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论文_冯国萍,顾少兰,刘莹,杨奎芳,李想,倪梦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