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体制改革关键目标的选择_海南农垦论文

海南经济体制改革关键目标的选择_海南农垦论文

海南经济体制改革攻坚目标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04)02-0048-02

当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之际,审视海南建省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在前一阶段改革带动开放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新阶段开放带动改革的任务却已摆在面前。双重任务,新、难交织,先易已去,后难在即。面对众多待解之题,如何选择改革的攻坚目标和突破口是一个颇费思考的问题。形势决定任务,有利条件助推攻坚,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三个代表”思想作指针,有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作保证,有实现小康社会作目标,有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经验和物质基础作支撑,有国际开放体系作参照,当下改革目标的选择应以从难从速为着眼点,以收势如破竹之效为落脚点。基本立意是:敢于碰硬,整体攻坚,摧城拔寨,克难制胜。就海南实际来说,以下三个目标应强力攻取。

一 统分退转——海南农垦这块硬骨头未必难啃

海南农垦集团(以下简称农垦)改革成功与否事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没有非凡的胆识、智慧和勇气难以铸就新的辉煌。首先,认识要有新提高。农垦是海南长期积累的财富而不是包袱。农垦是国有大型农业综合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大型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人口占全省的1/7,土地占全省的1/4,财政收入占全省总盘子的1/6,显而易见,农垦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垦是海南经济受旧体制束缚而未被完全释放的最大增长极,一旦得到充分释放其增长将会迭创新高。农垦的发展速度与海南发展步伐紧密相连,在一定意义上说,农垦发展是检验海南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测速表,农垦上去了,海南的小康目标就会胜利在望。农垦作为我国唯一大型热带农业企业集团其本身蕴藏着无限商机,一旦加快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融合程度,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将会充分进发。农垦改革是检验海南整体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应当承认农垦改革的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海南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推进步伐。迅速啃下这块硬骨头,正是海南人企盼已久的创新之举。其次,指导思想要明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确立敢于对历史负责、不怕阵痛、非干不可、非我莫属、非常规突破态度,整体推进,步步为赢,催生新农垦。坚持属地为主原则,千方百计地争取国家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安置富余人员;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多路并进,择机发展;坚持改革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统筹规划原则,推动海南经济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政企、政事分开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直接进入市场;坚持开放、改革互动原则,在更大范围寻求合资、合作伙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突出主业、建构主体、开发主品、用好主人原则,扬长避短,优胜劣汰,精心推出农垦新旗舰。第三,路径要清楚。围绕多年形成的人、财、物和土地等无形资产,结合海南实际,统一规划,精心组织,纵横联动,稳步推进。基本思路是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适农则农。优则做大做强,非优则化小化了。直白地说,就是大化小,小化了,消化好,精而少。特色经济,整合成集约化;工业企业,公司制改造市场化;农垦社区,属地管理社会化;常规农业,联产承包家庭化;特色农场,联合开发商业化;服务设施,职工购买个体化。主要化解方式可以围绕统分退转等路径分步实施。统:即统一配置、内引外联、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现有资源中的强筋壮骨部分,按实际需要成立若干个龙型子公司,承袭传统优势,打造现代“脊梁”,重塑农垦生力军。分:就是要分业、分立、分离、分田、分物。一般地说,将现有成型公司和农场从总建制中分离出去,按实际可能重组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公司和具有股份合作制性质的“卫星”农场;对只能从事单一种植业和养殖业又不可能按公司制改造的农场及职工进行“实物、实地”化解,走向家庭联产承包制;退:就是某些国有资产和经营项目要退出原先领域,出嫁找“婆家”。退让的基本目的是“兴业、安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战略转移和人员分流。转:就是要将企业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转交政府和社会管理。对那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庞大社会事业“群落”,如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疗养院、医院、媒体、文体设施、内保系统、“自助型”服务系统、社保系统、再就业培训中心等政府和社会事业还原于社会,使企业“脱”泥不带水,轻装走向市场。第四,政策要到位。农垦改革波及面广、振动幅度大,出台政策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缜密性、连续性和操作性,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分门别类。统一提出、分解、细化关于鼓励扶持新生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实施再就业、中央财政限定补贴转移支付、吸引外商外资参与公司化改制、企业改制职工持股合作经营、国有资产划转出售剥离、企业依法进入破产程序、社会事业单位交接、社会保险属地化管理和有效监督查处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等诸多配套性政策,确保改革的健康有序发展。第五,操作要稳妥。应有组织、有计划的设计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交由职工群众讨论通过后实施。现实操作中既不要盲目冒进又不要谨小慎微,切实把握好改革进程和政策尺度,只要符合海南实际、符合广大农垦职工利益、符合改革发展方向并有利于海南的后续跨越,就应该毫不动摇地将其推向新阶段。

二 欲进求遇——国有企业改革再度深化的当务之急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产从某些领域作战略性退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海南实际,是解决海南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不合理、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的重大举措。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企业制度创新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但是推进的速度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有利所为应成为推动发展的基本态度。欲进求退、以退求进实为明智之举,退却让度,发展空间无可限量。退让,既不可一哄而起又不可“一刀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适当、适度为宜。全部撤退是一般国有中小型企业市场求生的必然选择。我省企业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均为一般性竞争领域的中小企业,没有必要留存持有,退出放飞,生机一片。退出的形式不可因循守旧,应结合实际,灵活多样。可以出售、拍卖、租赁,也可以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受让方的选择应不设边际,境内外优胜看成为新主人和经营者理应众望所归。适当减退是省内较大型国有企业保持活力的有效途径。我省基本上没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重要资源型垄断企业,而事关交通、能源等少数基础设施企业,从现状来说也应纳入按比例退出行列,适度退让,对企业发展有利。渐行渐退是改变国有上市公司运行状况的可行办法。目前海南板块多数国有上市公司业绩平平,后劲乏力,其中股权结构不合理、资本运作不得力已经成为继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国有股权主动减持可收“一石二鸟”之功,既可以激活企业和资本市场,又可以将股权出售收入转投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三 避实就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管理上的避实就虚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之一,是由实物形态管理转向非实物形态管理的一场变革,是实物资产资本化的必然归宿。“虚”张“升”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避实就虚的实质是国有资产的证券化。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建构新型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产流动是以有价交易形式实现的,非证券化的国有资产无法进入资本市场。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步骤是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将实物资产量化为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据现实情况看,我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推方向是资产出售和股份制,目标是国有资产最大限度的证券化,唯此,有必要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扎扎实实地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真正建立夯实基础。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需名副其实并应逐步扩大管理范围。目前,我省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虽已建立,并正在按国家统一要求进行完善,但是如何确保新体系有效运转特别值得探索。新的管理部门在实行人财物统管的情况下,应以企业法人财产权利、人事任免权利和价值管理为主,不能重蹈计划经济时期旧的管理覆辙。新的管理应把推进资本运营放在首位。要以管活为宗旨,以不断促进资产增值和企业扩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股权购并、减持、资产重组、资本与项目对接等多种形式,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质量。根据海南新建省份国有资产总量少、沉淀量低的特点和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不需要增加管理人员的情况下,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国有资产纳入新的实际管理范围,以新的平台、新的视角、新的手段在更广阔的领域经营国有资产,促进海南经济的整体发展。

收稿日期:2004-05-11

标签:;  ;  ;  ;  ;  ;  

海南经济体制改革关键目标的选择_海南农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