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在康复锻炼中开展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2例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康复锻炼的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护理后,实验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中开展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康复效果,确保患者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循证护理;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2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逐渐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并且其治疗效果显著[1].但是,手术治疗的综合效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身体耐受性、手术自身以及医护人员等方面的因素[2].同时,在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便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根据研究表明,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中开展循证护理,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2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2例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段为20-52岁,平均年龄为(38.3±3.9)岁.左膝14 例,右膝12例.实验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段为21-53岁,平均年龄为(39.5±3.2)岁.左膝15例,右膝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效果等来制定出康复锻炼方案,并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锻炼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及时改进,并采取适当的心理指导. 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2.1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小组人员由1名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3 名质控成员、3名主管护师与2名护士组成,其中,护士长带领小组成员制定护理计划,并对护理执行效果进行观察与监测;责任护士负责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学历、病情、家庭成员、对病情的了解程度等);质控成员负责收集循证护理资料;主管护师与护士负责执行护理措施.所有成员需要通过循证护理知识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1.2.2 设计循证护理问题 在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质,结合患者的自身和家属的要求,提出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进行分析,包括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案、对家属与患者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1.2.3 循证护理的支持 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中国科技期刊以及各大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对其依据的可靠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循证护理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
1.2.4 循证护理措施 首先,肌力训练护理:在患者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的训练,练习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持续收缩5秒,放松1次.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的练习动作,每天练习五组, 重复练习20次为一组.在术后第3天,开展直腿抬高练习,先抬高10°,缓慢放下,之后逐渐抬高35°,应确保45°以内.术后第5天可以开展腘绳肌肌力练习,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护理人员在患者的足跟处用力,确保力度适中来阻止患者屈膝,从而形成相互作用力,每次训练持续3分钟,每天练习2次. 其次,膝关节屈伸练习护理:患者术后第3天,可以开展膝关节屈伸练习,屈膝首先从0°开始,每次持续30分钟,每天练习2次.随着练习天数的增加,每天可适当的增加5°-10°.当患者疼痛症状加剧时,可以适当的减缓增加的度数,训练到患者疼痛忍受最大角度为止.在术后2周需要确保无痛屈膝,屈膝度数为45°,在术后8周需要达到120°屈膝. 再次,支具保护护理:在患膝伸直状态下固定,训练时取下,戴上支具时需要使用弹力绷带固定患者的患膝.支具固定两个月后需要更换具有保护性粘膏支持带,以便对膝关节进行保护. 另外,出院后康复训练护理:术后8周,可以练习上下楼梯、快步走以及慢跑等动作,第12周后,需要练习下蹲动作,确保两足的稳定性与上身的挺直性,患者可以适当的抓住床栏练习下蹲,维持5-10分钟,每天练习3-4次.半年后需要进行关节灵巧度训练,包括游泳、蹬车、来回跑等内容,在训练的时候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术后1年可以开始从事竞技性体育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后关节功能效果进行评价,采用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评定,共包括疼痛、肿胀、上下楼梯、下蹲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越高表示恢复情况越好. 1.4 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数据,当P<0.05时,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护理后,实验组患者Lysholm 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3 讨论
在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中,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5].但是患者的综合康复效果不仅与手术治疗有关,还与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有着紧密联系.加强患者康复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护理方式具有不同的护理效果,在选择护理模式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结果.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将科研结论和患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出实证,借助实证给予患者最佳护理措施,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其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6].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2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另外,护理后,实验组患者Lysholm 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训练中开展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中开展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康复效果,确保患者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范柳萍.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3 (12):214-215. [2] 朱春燕.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2(12):346-347. [3] 杨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5 (9):223-224. [4] 熊桂华.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53-35 [5] 李哲平.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6):854-855. [6] 龚金萍.循证护理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0(4):66-67.
论文作者:李德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患者论文; 韧带论文; 膝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实验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